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发展策略

2018-10-29王雪静

文教资料 2018年17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王雪静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建设的重点,总结了图书馆馆员在智慧图书馆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具体包括知识增值服务的提供者、用户智慧能力的培育者、行业服务平台的合作者,提出了图书馆馆员在引入智慧图书馆概念的高级形态图书馆中有助于素质提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馆员角色 馆员发展策略

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的双重驱动影响,高校图书馆经历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再到移动图书馆的发展阶段。国内外近几年兴起的“智慧化概念”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活力,智慧图书馆作为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高级形态受到了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图书馆馆员,在智慧图书馆的背景下,重新定位馆员角色,培养适应智慧化图书管理的館员,是影响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其建设的重点

1.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的学者Markus Aittola发表的一篇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文章,其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可以帮助用户查找图书馆中的图书和资料”[1]。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智慧”这一理念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领域纷纷与之结合,出现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慧校园等概念,智慧图书馆从初始的默默无闻一跃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2010年,严栋发表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2]将智慧图书馆概念引入国内,他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

1.2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点

1.2.1对信息通信技术的高要求

相比较于数字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存储,以便于用户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和利用,智慧图书馆需要在信息聚合的基础上实现更透彻的感知和更全面的互联互通[2]。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地获取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全面感知和科学分析用户信息,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1.2.2对图书馆馆员的高要求

图书馆馆员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核心。从最早期的图书管理员到参考馆员、学科馆员、数据馆员的一次次变革提升,体现用户从图书到信息、知识、数据管理的实际的信息需求的变化。智慧图书馆馆员作为未来高级形态图书馆的管理者,更应具备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不让用户被动地接受服务,而是主动地为用户创造智慧化、精准化的服务。

2.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定位

2.1知识增值服务的提供者

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开展,伴随着用户实际信息需求的变化,参考馆员、学科馆员、嵌入式学科馆员等角色应运而生,这种专业化、学科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笼统化的服务格局,在纵深方面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推动了图书馆的服务转型。智慧图书馆是实现全面感知和海量数据智能处理的未来发展新模式,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应该是将知识资源结构完全嵌入工作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储备,以专家的视角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协助用户驾驭知识、创新知识进而实现知识的再提炼、再加工,将知识转化成智慧,在专业化、学科化、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提供精准化、智能化、情景化的知识增值服务。

2.2用户智慧能力的培育者

图书馆的最终价值是通过它对用户的作用效果体现的,而用户的自身状况是影响图书馆用户满意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用户对利用图书馆的认识、利用图书馆服务技能的掌握程度等[3]。现阶段各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对用户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课堂讲授、入馆教育、讲座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用户信息素养能力。而智慧图书馆的知识密集性和技术复杂性,给馆员带来更加高难度的挑战,虽然依靠感知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图书馆馆员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服务,但是用户缺乏对新技术和新环境的了解,是无法自主利用这些服务的,所以用户的信息素养能力、技术素养能力等智慧能力的培育还是需要依靠馆员完成,进而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利用图书馆。

2.3行业服务平台的合作者

当前信息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促使图书馆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开放获取、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模糊馆与馆、机构与机构之间的界限,形成一种浅层的合作关系。智慧图书馆的出现会促使图书馆以内部信息整合为基础,建立智能合作服务平台,通过智能合作的方式谋求创新和发展,形成强劲、可持续的行业竞争优势,从而提升服务能力[4]。合作机制对于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不可或缺,所以图书馆馆员应着眼于加强同外界相关团体长期互助、共享、协作发展的交往行为,挖掘潜能,拓宽眼界,将图书馆的发展真正融入社会发展中。

3.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发展策略

3.1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是实现图书馆转型与变革的内在因素。在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学习是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促进自身修养形成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更是以馆员自身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行为。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为馆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馆员在岗自学,通过业务培训、学术研究及交流活动等方式,拓展馆员的知识面,提高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馆员要具有危机意识,智慧图书馆基于新技术创新型知识的移动图书馆,通过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在图书馆的发展转型中更好地迎接挑战,进一步提升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3.2提供互通互联的服务

数字化的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伴随着新技术的逐步应用,图书馆的资源和空间渐渐从实体走向虚拟,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利用图书馆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馆员应打破以往的被动封闭式信息服务的思维局限,转向主动开放式的信息服务,将智能设备引入图书馆,如南京大学研发的图档博机器人图宝,具备引导、图书查询、简单交互咨询等功能,掌握业务应对技巧和行业知识库,与图书馆系统形成无缝对接,为读者智能化提供服务,同时馆员应在文献传递服务的基础上,依然要延续资源共享的理念,增强图书馆之间的连通性,构建图书馆知识共同体,共建共享知识资源[5],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互联互通的知识增值服务。

3.3创建优良協作的团队

促进图书馆的全面提升发展是图书馆馆员的职责,而馆员自身的学科背景、专业方向和知识结构各有侧重,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创建能够互帮互助、优良协作的团队对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在图书馆内部建立馆员的学习共同体,促进馆员在学习或工作过程中沟通和交流,共享学习资源,掌握图书情报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建立协同互动的关系,促进知识增值和创新发展,提升团队的服务能力。其次需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联系和交流,合理审视自身,明确本馆的优劣势,改进服务方法,加强服务体验。智慧图书馆是人的智慧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优良协作的团队能够激发个人的潜力,进而增强图书馆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共同推进图书馆的发展与转型。

4.结语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使图书馆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正面临新的挑战。智慧图书馆背景下的图书馆馆员要积极转变思维,勇于承担被赋予的多种角色的重担,在图书馆组织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极大的决心和不断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智慧馆员,成功地实现多元化角色的转变,为图书馆在智慧化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做好准备,保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32(07):8-10.

[3]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8(04):85-90,95.

[4]郎玉林.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5(04):77-79,84.

[5]夏立新,白阳,张心怡.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44(01):35-49.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