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之策略浅析

2018-10-27郭大莉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指向性学法指导动手操作

郭大莉

【摘 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因为只知道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而没能抓住实质,这样的课堂不免出现为了操作而操作的现象,使动手操作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作者认为,要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落到实处,更有效果,教师必须提供实质性操作内容,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明确动手操作的要求,渗透学法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指向性;学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仅有兴趣是不够的。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这段话充分说明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也有着独特的途径——动手操作。

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不能为了动手而安排动手环节,应该是学生在动手中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在动手中探寻方法,解决疑惑。这就需要老师在安排动手活动时要巧妙,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的研讨过程中,第一次试讲时,老师用游戏的形式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分成单数列和双数列站起来回答问题,由于学生人多,所以让同桌监督,回答正确的坐下。

接着,老师将一张张平面图形展示出来,并将这些平面图形组合成火箭和笔记本电脑的形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组合图形是由平面图形组合而成的。顺理成章的引出:有几个平面图形拼在一起组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老师巧妙设问:“对于平面图形你想了解什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意境。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多同学都很踊跃,积极发言,想到什么说什么,有的同学说周长,有的同学说面积,有的说……,最后,老师话题一收:“这节课我们选举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面积。”

这个环节,看似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在积极回顾以前的知识,都照着老师规划好的方向发展,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看似热闹,学生的积极性却不高。

在第一堂课后,针对课堂中的优点和出现的问题,我们立即商量调整教学策略、讨论如何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动手更有趣味性和目的性。在一阵紧锣密鼓之后,老师开始了第二次教学。

在上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套七巧板,让学生拼组喜欢的图形,拼组漂亮的同学将获得上台展示的机会。面对熟悉的七巧板,孩子们的兴趣瞬间被激发,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展示环节,孩子们详细描述了自己用的是哪些平面图形,是怎样拼组的。因为有动手操作的铺垫,在课堂导入观察组合图形时,学生能很快的将其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因此在学习中队旗的面积时,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解,出现了不同的方法。而这次相比第一堂课,孩子们分解的思路更快,理解得更透彻,也更主动。全程都是孩子们在说、在讲解,俨然是课堂的小主人。

二、动手操作前讲清要求,明确操作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对动手的各个环节做好预设,要有指向性和目的性。操作前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把少先队队旗分一分、画一画时,在学生动手之前明确提出要求:

(1)选择出你们最喜欢的一种分法

(2)找出割补后计算各个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时需要的数据,并在图中标出来

(3)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于操作前要求明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因此,学生的操作不再盲目,操作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有的学生把图形添补后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有的经过添补后再分成两个长方形;有的是分成两个梯形;有的补上一个正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自主探索,思维活跃的学生想出了三四种不同的方法,这正是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智慧引领下激活了学生灵动的思考。

三、动手操作中要渗透学法指导

有的动手操作可以放手讓学生自己按要求独立完成,有的操作是需要有教师参与其中,对学生渗透学法指导。如在《垂直与平行》一课的教学中,对于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时,老师边讲解操作方法边示范引领,学生模仿操作,在操作中明确这样操作的原理。如果这部分没有学法指导,直接放手让学生操作,会导致大部分孩子无从下手,浪费教学时间,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孩子一开始养成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后很难纠正。因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必要在动手操作中渗透学法指导。

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保证动手操作有效实施

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孤立的教学手段,如果孤立地采用动手操作,教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的动手操作只有在调动多种器官的参与下,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等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我们的操作有效实施。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计算14×12这个算式,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利用点子图圈一圈,画一画,最后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操作中讲清了算理,为后边理解笔算中每一步的算理做好了铺垫。最后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学生的展示交流中,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笔算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弄清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总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操作内容的趣味性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操作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为学生的操作指明了方向,操作中学法的渗透、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运用会促进动手操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凌欢利.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50+57.

[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刘沛峰.教育教学论坛.011(23)

猜你喜欢

指向性学法指导动手操作
一种接收换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声波测井圆环阵指向性设计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忽逢桃林 落英缤纷——我的“指向性写作”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