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读悟拓”小学古诗教学模式初探

2018-10-26张雅艺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诵读

张雅艺

[摘 要] 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同时在小学生的智力和语言发展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为此,我校语文科组努力探究古诗文“知读悟拓”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知读悟拓;知晓;诵读

“知读悟拓”古诗教学模式分为四步:知晓诗人,了解背景→诵读诗文,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拓展迁移,积累运用。这里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阐述一下本模式的实施操作过程。

一、知晓诗人,了解背景

诗词表达的是诗人所处的环境,或身处的际遇,使其产生的深刻情感。因此,要学好古诗,必须清楚诗人当时的情况和时代背景。这些资料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查阅,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为接下来理解诗文做好了铺垫。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当学生了解到王维15岁就离开了家,来到了京城长安想考取功名。写这首诗时才17岁,恰逢重阳节,诗人孤身漂泊于繁华的帝都,看到人家一家团聚去祭祖,而自己却形单影只,怎不倍感孤单?想起家中的亲人,这真是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思念啊!此时此刻,他怎不悲从中来?学生明白了诗人的感受,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

二、誦读诗文,理解诗意

著名诗人苏东坡说过:“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在古诗课堂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它贯穿着一节课的始末。诗读得好就会让诗像生命“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诗中优美的感性意境,并透过意境去体会诗歌的内涵,也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并要有层次地读,逐层深入。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我先让学生细读诗文,找出生字词或不懂的地方,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自读自悟,并画出节奏。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我在旁边做适当的指导、点拨,引导学生领会诗词大意。

三、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古今中外的科学发明都离不开想象力这一创造活动的源泉。古诗词语凝练,跳跃度大,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难以一下子领会诗中之情。因此,我们要创设优美的意境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只有这样才让他们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本环节可通过创设情境→复述入境→朗读入境→表演入境这四个步骤来完成。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可见一斑。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伤的思乡图啊!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想象:在不同的佳节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看到什么?想些什么?此时,他最想做的是什么?在忧伤的配乐中,学生的思绪飞到了王维身在的长安,仿佛看到了中秋节,家家围在一起吃月饼,庆团圆,而王维却对着孤灯流泪;仿佛看到了元宵佳节,人们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而王维却对着白饭发呆……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心中所想,既丰富了诗词的内容,使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又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意境后,还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文,感悟诗情。这个环节容易被忽略,却是古诗诵读的最高境界,是学生与诗人情感发生碰撞,产生共鸣,受到熏陶感染的必经之路。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人月两圆的中秋节,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人会情不自禁地想起——

在六一儿童节,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想起自己远在家乡的孩子,自然会——

有朝一日,你外出求学,在一个没有家人陪伴的节日,你会尽情地吟唱——

(课件出示整首古诗)

当王维在重阳节想起年迈的父母,他会忧伤地吟唱——

当王维想起儿时一起登高的兄弟姐妹,他会高声地吟唱——

最后,让学生扮演王维,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把诗文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升华情感,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四、拓展迁移、积累运用

一首古诗带给我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做好古诗文教学,必须有意识地加大诗词的量,以诗带诗,选取同作者、同风格或同时代的诗,拓展学生的视野,激起他们对古典文化的探究热情。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以思乡内容为迁移点,引导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两首同风格的诗:《江外思乡》《除夜作》,了解古诗大意。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情境再造:探究小学古诗教学的审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2]肖爱群.读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7(7).

猜你喜欢

诵读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美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