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

2018-10-26

当代美术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物质化格雷厄姆出版发行

摇滚我的信仰

著者:[美]丹·格雷厄姆 [美]布莱恩·沃利斯译者:柯乔 吴彦

书号:978-7-5122-1112-4

出版发行: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摇滚我的信仰》:丹·格雷厄姆的艺术作品和批评写作对20世纪下半叶当代艺术的进程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该书从格雷厄姆各个时期的作品中精选18篇文章,从关于极简主义艺术家如丹·弗莱文、唐纳德·贾德的评论,到关于朋克摇滚和流行文化的文字,到晚近关于建筑、城市空间与权力的思考。在这些论述之间的,是格雷厄姆本人作品的描述和记录。

六年:1966至1972年艺术的去物质化

著者:[美]露西·利帕德

译者:缪子衿 宋扶日 朱荧荧 柯乔 吴彦

书号:978-7-5122-1107-0

出版发行: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六年:1966至1972年艺术的去物质化》:在这本书中,露西·利帕德详细记录了那些曾被冠名“观念艺术”的想法以及它们狂乱的关系网络。本书的编排按照年代排序并附有注释,穿插了详尽丰富的一手资料,从艺术家的自述到利帕德的评论,再到当年集体讨论的录音记录等,将这场她曾参与其中的艺术进程重新编织在一起。最终呈现的这本书,可谓生机勃勃的当代论坛,提供了追溯艺术家思考的珍贵史料,是重访那段历史必不可缺的参考读物。

范勃

编辑:范勃工作室

书号:978-3-95476-252-1

出版:DISTANZ出版社

发行:埃德尔德国有限公司

文本:特雷莎·德·阿鲁达 黄笃 特谢拉·科尔·内托奥拉夫·赖斯 汪民安

翻译:胡天庥 张昭

校对:艾丽西娅·鲁伊特(英文) 宋晓堃(中文)

范勃是一位跨界艺术家。他以各种适合自己的题材、媒介和文本探求人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社会角色的置换。2017年的展览“潋滟”是范勃艺术创作的一次拓展。知觉是范勃艺术作品的主线,艺术家最初致力于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场景中具象的人体来表现人类的命题。作品发展经历了抽象和观念的漫长历程,始终力图表现不可见和不可触及的人类内心世界。

本书收录了“潋滟”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及部分创作手稿。书中还收录了特雷莎·德·阿鲁达、奥拉夫·赖斯、特谢拉·科尔、汪民安的评论文章,以及黄笃与范勃的对谈,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范勃现阶段的艺术创作及理念。

我们能摸准艺术的脉搏吗?

主编:尹吉男

书号:978-7-5330-6735-9

出版发行: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定价:58.00元

《我们能摸准艺术的脉搏吗?》一书,来源于尹吉男、李军、西川“三人谈”的内容。三位专家擅长的领域各异,就同一个艺术议题开始谈话,比如“艺术的好坏标准”是如何界定的?“关于艺术的新与旧”又是如何被划分的?等等,都是艺术爱好者比较困惑的问题。其中三位专家不仅仅是从艺术角度出发,文学、传统民俗、经济、政治等与艺术相关的要素都有涉及,以朋友间谈话的形式轻松打开读者思考的广度。

猜你喜欢

物质化格雷厄姆出版发行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 & Industry》出版发行
《真空工程设计(上、下册)》出版发行
肯尼思·格雷厄姆
警惕精神的物质化
扎克伯格大哭一场
格雷厄姆:我极少分析个股
“非物质化”的激励方法
物质化的另一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七十个军》一书出版发行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