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抗挫折教育

2018-10-25李海峰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承受能力挫折心理健康

李海峰

一、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社会发展转型的时期给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影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冲撞,社会既然不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真空”的空间,那么这必须教会他们如何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21世纪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的人的世纪。

二、挫折来源

青少年怀抱着许许多多的幻想、希望,为将其变成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作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性地不能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也可称为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如果挫折产生于较为重大的目标,如学业、工作、爱情等上,这种挫折可称之为失败;如果这种挫折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使其处于一种不利身心发展的人生位置,则称为身处逆境。挫折、失败和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紧张状态和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狀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挫折感在个体的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较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对人生的思索、对学业的担忧、爱情的烦恼、社交的障碍而体验到令人失意的挫折心理。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个人在实现目标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与情绪体验。可见,青少年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因素等五个因素。

三、青少年挫折教育对策

(一)外部环境在挫折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挫折难以避免,但有的人遇到挫折反应微弱,并且影响时间较短而有的人遇到挫折则会有强烈的挫折反应,甚至很长时间不能从挫折情绪中走出来。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不同,所以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青少年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要结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和谐的社会氛围。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立足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了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当代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观念激烈冲突,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时代裂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现象,使正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产生种种困惑,蒙受巨大压力,出现价值认同与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而且,情感、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锻造,同样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的育人环境。

1、创设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

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校园,所以,学校方面要尽量给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跨越挫折障碍提供帮助。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在增强青少年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个体对家庭有一种特殊的亲情依恋和信任,这是其它方面无法比拟的。而传统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就要就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人手,做到以下方面: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2)家长做自强的表率

(3)营造温馨、坦诚的家庭氛围

3、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首先,国家和政府应该明确把挫折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挫折教育,把它纳入学校教育和教学计划,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实抓好,不断完善挫折教育机制。实践己经证明,没有国家和政府的倡导,任何一门新兴的、系统而独立的学科的完善都是非常困难的。其次,社会应当建立一个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为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个场所。最后,国家和政府要尽可能地创建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设立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4、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外部环境相互影响

挫折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教育是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一个立体循坏教育模式。

四、总结

人类社会的生活实践表明,只要人存在着,就会产生种种需要,就会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挫折的产生的必然的,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挫折是人的一生的伴侣,认识挫折、适应挫折、学会理性地面对挫折和积极地化解挫折,是每个人的终生的课题。青少年学生必须努力自觉地化解挫折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勇敢地面对挫折,以保证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猜你喜欢

承受能力挫折心理健康
Holism in Education
浅谈家庭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挫折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终身不遇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