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光互补”发电模式在海南地区的应用

2018-10-24黄强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6期
关键词:应用

黄强

摘 要:光伏發电是一种主要的绿色、清洁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已经逐渐成熟,并由简单的地面光伏演变出屋顶分布式光伏、“风光储”联合供能、“农光互补” “渔光互补”等新兴产业。在海南地区发展光伏电站,要立足农业,充分利用海南省水利资源,不断推进光伏农业、“渔光互补”模式的综合发展。“渔光互补”模式通过把太阳能发电机器建设在养鱼池塘的水面上,达到发电和养鱼结合的目的,从而大大节省了空间资源。“渔光互补”对调节养殖环境,优化地区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提高单位鱼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渔光互补”;海南地区;应用

1 概述

光伏发电是一种主要的绿色、清洁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已经逐渐成熟,并由简单的地面光伏演变出屋顶分布式光伏、 “风光储”联合供能、“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新兴产业。众所周知,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地面光伏的土地资源相对缺少。为应对挑战,“渔光互补”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地综合利用的典型有效地克服了光伏发电发展瓶颈,更解决了土地资源缺少的问题。“渔光互补”是一种大型的养殖、发电综合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发电、养殖。

目前江苏等华东地区“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发展较快。以国家电投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建设的湖县200MWp大型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为例,盐城当地地形独特,有大量池塘和芦苇荡。“渔光互补”电站即可以利用这些水面或浅滩来进行发电。目前,“渔光互补”已成为科学利用土地、开发清洁新能源的典型案例。水上发电、水下养殖,使土地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这也对全国土地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产业的结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建设生态农业、促进清洁能源供应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命题,而“渔光互补”发电模式的核心就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渔光互补”除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外,还可以配套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再加上池塘中以鱼为主的水产品养殖,使“渔光互补”独具多种效益,拥有巨大发展空间。我国相关能源部门为进一步发展“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出台并落实一系列有关政策,大力鼓励筹建各种类型的光伏电站。为积极促进太阳能发电与生态农业结合,要妥善利用池塘、芦苇荡等水面浅滩。“渔光互补”的应用直接解决了东部地区土地不足的问题,并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

2 光伏农业与“渔光互补”

顾名思义,光伏农业是生态农业和光伏电站的结合。它主要包括水面和地面两个领域的部分,水面的部分主要是指“渔光互补”模式的光伏发电;地面的部分则是指光伏农业大棚或者在光伏板下种植喜阴作物。前文已述,“渔光互补”模式是指在池塘、芦苇荡等湿地的水面上安置太阳能发电装备进行发电;光伏农业大棚则是利用在农业太阳膜大棚的棚顶放置太阳能发电板来发电。前文所述,通过“渔光互补”模式在池塘、滩涂面上构建太阳能发电器使池塘养鱼和太阳能发电在空间上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站改善池塘的水质环境,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生存的水体环境,提高池塘水产品产量。“渔光互补”模式的意义即在于此。从另一角度来看,传统的水产养殖仅仅获得水产养殖品,收入绝对单一。在寸土寸金的东部,开辟大规模的养鱼池塘,而不对其进行立体式的综合开发,无疑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为响应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就要合理充分的构建立体化的养鱼发电综合模式,即“渔光互补”,进行立体化作业,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海南岛虽土地资源紧缺,但水面资源丰富,从而“渔光互补”模式的发展可以效仿盐城建湖渔光互补发电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可就地并网,减少电能输送带来的损耗。“渔光互补”模式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又巧妙化解了土地资源不足的缺点,海南地区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使大规模发展池塘太阳能发电成为可能。“渔光互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利用效率。而其依托池塘水产养殖,使太阳能发电站成为具有多种效益的立体化体统。这种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将会充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 “渔光互补”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3.1 “渔光互补”的特点

“渔光互补”工程采用绿色清洁能源——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极为典型的现代可再生能源,兼具清洁、生态的功效,且太阳能储量丰富。太阳能发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对于全球能源的节约、再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太阳能这项先进技术应用于我国的生态农业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使用量大为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高耗能矿产使用所产生的污染问题的减弱,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观。“渔光互补”模式要求在构建过程中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并在设计过程中坚决执行环保节能的严格要求,使其符合国家的生态要求,符合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渔光互补”模式下的水产养殖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吸光板将大部分此前投射于水面的阳光挡住,从而影响了池塘温度,对水产品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将太阳能遮光板的板间距离做一定的加大,或者也可以变更养殖品种,选择更加适合的水产,也可以采取多种水产混养的模式。以国家电投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建设的湖县200MWp大型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为例,该光伏发电站构建在多个大型的型池塘的水面上,该电站是典型的立体化综合利用工程。上部的太阳能发电站由管桩的支撑框架支撑,支撑架上部搭建发电机和太阳能遮光板,遮光板距水面2.5米。由于条件限制,该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施工条件差、场地不完善等不利因素,且是在较短工期完成大量工程,但其投产后却运行稳定,成为立体太阳能发电、养鱼的典型代表。建湖的光伏电站整合了此前的众多功能单一的小型鱼塘,建成多个大型新型立体化太阳能发电场,并使鱼塘内水产产量大为增加。相对应的更多养殖喜阴水产产品,使池塘的生产效益大大提高。为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电场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遮光板之间的距离,巧妙设计遮光板的搭配组合,使该电站发电量在江苏地区各类光伏电站中优势明显。

3.2 “渔光互补”的发展前景

仍然以国家电投江苏公司为例,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号召,在大力开发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把“渔光互补”项目继续延伸至第三产业,将光伏电站建成一个生态旅游观光区,把光伏电站打造成一产叠加二产、带动三产的新型产业链。“渔光互补”模式作为将池塘养鱼和太阳能发电立体结合的典型,完成了生态农业与工业发电的跨界“演出”,更充分节省了土地等空间资源。今后,在提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渔光互补”模式的应用,便能起到巧妙解决光伏发电的用地问题。为达到生态农业和清洁发电的双重目的,要紧紧把水产养殖和太阳能发电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依靠、协同发展。因此,“渔光互补”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新型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结束语

光伏电站是个新生事物,我国的光伏发电才刚刚起步。在海南地区发展光伏电站,可以借鉴盐城建湖渔光互补模式,立足农业,不断推进光伏农业、“渔光互补”模式的综合发展。通过在面积广阔的池塘水面上架设太阳能发电器件发电,从而形成发电与养鱼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达到充分利用水土空间资源的效果。“渔光互补”对调节养殖环境,优化地区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提高单位鱼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诸荣耀.浅析光伏电站中“渔光互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

[2]龙昌.“渔光互补”破解光伏电站用地困局[J].中国电力报,2014.

[3]何旨羿.玩过农光互补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科技经济与资源环境,2016,5.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