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十大重点产业”战略下英语翻译本科跨界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2018-10-24刘静

对外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战略

刘静

[摘要]在黑龙江“十大重点产业”战略视域下,以语言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英语翻译本科跨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基础,刍议英语翻译本科跨界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十大重点产业”战略;英语翻译;跨界复合

一、时代背景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以“一带一路”为基础,建设能源、贸易、投资、科技、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的愿景。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沿线各国带来的不仅是贸易和商机,还有文化与社会的交融互通,如今“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不同经济、文化带来新的交流合作机遇。

2015年,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重大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一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业强国战略交相辉映。站在变革交叉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一条主线,八项战略对策,5个主要方向和发展10大领域,其中明确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黑龙江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产业振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历史机遇,提出以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黑龙江十大重点产业。

二、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黑龙江十大重点产业”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及黑龙江省在国际社会与国内发展指明了方向,规范了路径。要达到对外有效发展,必须要有语言这一软实力作为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这就亟需一批复合型、应用型的职业翻译人才及语言服务人才。“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需要语言铺路。“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首先应是语言先行、沟通先行、发展和谐关系先行。”重庆中经产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重庆博川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翔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语言先行成为众多海内外企业的共识,如果语言不过关,就做不到对沿线各地区文化的了解,产品和服务就不符合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习惯。黑龙江十大重点产业的建设过程中,英语语言服务人才对产业建设的软贡献不容忽视,语言服务人才对于科技文献的翻译,中国制造产品的对外宣传与营销,与国外政府和人民建立长期稳定联系,正确的进行跨文化交易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项目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速了我国企业“走出去”。伴随着“走出去”的语言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如何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需求,如何从语言角度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帮助中国语言服务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如何设定中国“走出去”的终极目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为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推动语言服务行业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務蓝皮书》提出了加强语言服务建设的6条建议:(1)将语言服务作为“走出去”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工程;(2)对内加强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对外与语言服务提供商构建业务合作伙伴关系;(3)加强语言服务的团队、流程、技术、标准化建设;(4)语言服务企业需要突出专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打造行业品牌;(5)加强语言服务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加强政策、信息和服务扶持;(6)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专业化、应用型的语言服务人才。

传统的语言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重视语言的技能,但由于专业和学科的限制,涉及具体学科的专业性语言技能略显不足。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语言人才往往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诉求。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特别是应用型大学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语言强、有专长、专业复合”的精通某一专业领域的应用型跨界英语翻译人才,以此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更好的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语言保障。

三、理论基础

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是一个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时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者们研究语言与收入的关系,语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语言的动态发展等并形成了相对应的理论,主要包括:(1)语言成为经济学的研究话题,主要在于语言自身的经济属性,即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官方)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社会)语言是一种社会制度;(2)要区别“经济”和“经济学”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经济学是“‘语言的‘经济学”与“‘语言经济的‘学”两者的总和;(3)语言的使用体现经济价值性,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4)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语言规划研究,而是作为语言规划研究的一个有力补充;(5)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6)语言经济学研究要注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语言及相关问题上的运用,而非停留在概念的使用上,在方法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语言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与教育产业也存在着交集,在语言产业对经济贡献度的具体度量上,不能拘泥于单一指标,要多方面综合考察。

四、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以“跨专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高级非精确检索,共检索出2516条数据,经过初步筛选,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述结论:

1.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热度在2000年高校扩招后逐渐升温,但研究热度和频次偏低(见图1);

2.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维度主要涉及: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研究范围具有局限性,多限定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和高职类院校实践教学,少见本科生跨专业协同培养(见图2);

3.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高层次高水平研究有待加强。

国外高等教育与国内高等教育在体制和课程设置上的差异性,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较国内相对普遍与便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知名高校建设了一大批质量优良的在线课程与精品课程,国内的慕课、翻转课堂也呈现了较热的发展趋势,这些都为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平台与途径,使跨专业、跨学科的教育与学习成为可能。

跨专业相关学术研究多指“跨学科融贯研究”(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主要涉及科学研究方法领域。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is, essentially, team sci-ence.

In a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endeavor,

scientistscontribute their unique expertise but work entirely outsidetheir own discipline. They strive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whole project, rather than one part of it.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allows investigators to transcend their owndisciplines to inform one another' s work, capture complexi-ty, and create new intellectual spaces. ”

可見:“跨学科融贯研究”是指科研团队的协作,成员共同面对研究项目的复杂性,个体科学家发挥一己专长,共同进行跨学科协作。

本项研究中的跨学科具体包括:“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各外语专业问的跨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黑龙江十大重点产业”行业相关学科及专业,具体产业涉及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

为实现跨专业课程资源整合,需要大力依托MOOCs、SPOC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共享国内高校在线课程,整合校内跨专业课程,分别针对“黑龙江十大重点产业”,整合十大门类的跨专业课程群,建设课程超市的英语复合型翻译人才跨专业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协同培养“语言强、有专长、专业复合”的精通某一专业领域的应用型跨界英语翻译人才;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战略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
透视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试论如何提高英语翻译能力
扩大开放是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