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发展问题研究

2018-10-24崔佳楠孙先民

对外经贸 2018年3期

崔佳楠 孙先民

[摘要]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随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然而随着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形态之间形成了显著不同的特征,这些新时代特征不仅对现代商贸流通产生了内在的、根本性的影响,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形成了新的发展需求。基于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进一步提炼总结了我国新时代经济特征对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在流通组织、流通方式以及流通规模问题上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流通组织;流通方式;流通规模

一、序言

马克思流通理论不仅是流通理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我国学者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对马克思流通理论做出了解读,但是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是动态存在的,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做出理论体系和内容的不断调整。当前全球正处于第五次技术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交汇期,新的主导性技术将颠覆传统社会生产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些新条件、新特征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其理论体系中对新时代特征下的流通组织、流通方式和流通规模做出新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马克思强调,偶尔的、小范围的、小规模的交换不能产生流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逐渐扩大,因此简单商品社会得以形成。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只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追求资本的价值增值,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因此而诞生。因此,流通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强化的。马克思流通理论主要包括概念界定、流通过程、流通时间、流通费用四个部分,后期学者也从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流通理论进行了不断扩展和发展。

(一)马克思流通概念的内涵拓展

马克思认为“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整体上看的交换。”学者们根据马克思对流通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流通概念。孙冶方(1984)根据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大生产,提出马克思主义流通概念为狭义流通的概念,并由此提出流通一般的概念,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陈文玲(1997)则从商品价值的角度认为,商品流通是运动着的具有交换价值的物质在流动中寻找通道并得以实现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物质运动和流动变化的总和,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而徐从才(2006)从商品价格的角度认为,商品流通就是全社会以价格为前提的商品连续交换关系的总和。

(二)马克思主义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关系的研究

流通过程是指商品和货币的形态在市场上以W-G-W或G-W-G的流通模式连续循环交替的变换过程,流通过程包括再生產过程和消费过程。高涤陈(1984)分别从宏微观两个角度分析流通过程得出,微观上看W-G-W是企业的流通过程,宏观上看G-W-G是全社会的流通模式,二者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完全相反的运动过程,事实上这是社会再生产内在矛盾的统一。而张洪平(2006)从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关系上认为,二者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导致生产过程决定流通过程的对象、性质和规模;而流通过程也会反作用于生产过程,主要表现在社会再生产的形式、生产的分工与发展、生产性质、生产规模和速度这四方面。

(三)马克思主义流通时间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马克思流通理论中的流通时问是指资本通过流通领域作用的时间,这里的资本包含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晏维龙(2009)根据简单商品经济流通模式W-G-W分析认为,W-G是商品从经营者或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即商品的销售时间;G-W是消费者从生产者或者经营者的手中购买商品的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即商品的购买时间,所以商品的流通时间包含商品的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王羽蓓(2010)认为,商品的销售时间与商品的价格风险成正相关性,会问接给经营者和生产者获得资本的价值增值带来了不确定因素。这些潜在不确定性因素会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从而给社会整体带来效率损失,所以降低流通时间,减少价格风险是流通产业发展的目标之一。

(四)马克思主义流通费用的概念及其作用研究

马克思流通理论的流通费用包括纯粹的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其中纯粹的流通费用是指商品的价值从一种形式转化到另一种形式所产生的费用,包括买卖费用、簿记费用和货币费用。晏维龙(2009)认为,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可以统称为生产性费用,主要指商品的价值,而纯粹的流通费用主要指商品实体的保管费用与运输费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耗费。糜红缨(2016)认为,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流通费用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能够反映资本的经济效益,所以是衡量商品流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指标。阮小雪(2016)在其分析流通费用对社会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认为,流通费用的增加会直接增加社会经济中企业的成本,二者呈正相关,所以可以通过减少流通费用进而增加全社会的资本利用率和提高周转效率。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流通概念、流通过程、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流通理论。但是马克思流通理论是历史性的存在,所以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环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不断的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

三、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发展的新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条件下,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流通组织的发展模式,带动新型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以及商业环境的巨大改变。从这个角度上说,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传统商贸流通领域中的流通组织、流通方式和流通规模从形式到本质都发生了改变。这些现实条件的变化都敦促我们需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我国新时代条件下流通产业的发展。

(一)互联网下的流通组织变革

商贸流通活动的所有组织实体共同构成了流通组织,而流通组织联系的物化形态就是流通业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流通业的融合发展催生了各种以双边市场为主导的电商平台,促使市场中零散的零售商和批发商集聚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流通业态,改变了传统流通组织的市场经营方式。这种流通组织的变革,逐渐解决了传统流通产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增加了流通效率,节约了市场流通成本,降低了流通时间。这种因流通组织变革形成的新流通业态而引起的流通效率、流通费用、流通时间等改变,都需要经典马克思流通理论进行有效解释。

(二)新型商业模式下流通方式的转变

商品流通方式主要包括商品交易方式和商品流通经营两种形式。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需要客户、经营者在面对面的条件下才能完成交易,并且因商品属性差异、产销距离等原因,运输成本成为交易的阻碍。然而,网络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电商平台的出现,拓宽了传统的交易方式,产生了新型商业模式。新型商业模式使得产品可以从生产环节直接与消费环节联通,消费者无需直接面对商家就可以实现消费,减少了传统流通过程环节,降低了流通费用和流通时间,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商品交易方式和流通方式。因此,新型商业模式对现代商贸流通带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应引起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学者的深刻思考。

(三)商业环境的变化对流通规模的影响

流通规模能够体现流通系统内各要素的聚集程度,以及流通能力的大小。充分发挥商贸流通规模效益能够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商业环境是传统商业形式的载体,能够直接反映传统流通产业的运作状况,同时也是影响流通规模的一個重要外部性因素。当下商业环境的改变提高了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的生产效率,交通工具的高度发展提高了运输效率,这都促使全社会的销售总值和商品运输量极大提高,提升了全社会流通效率,发挥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上说,进一步深刻研究商业环境对流通规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这是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四、总结

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必然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然而,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具有动态性和历史性,由于全球技术变革以及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对商业环境、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必然也应该不断发展和创新,进而有效解释流通组织、流通方式和流通规模在新时代中所必须进行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