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国际比较研究

2018-10-24芦泽回

对外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际比较印尼产业结构

芦泽回

[摘要]印尼作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主要代表,其产业结构在工业化进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具有鲜明特色,可以作为产业结构演变研究领域的典型案例。以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和偏离度指标为基础,对印尼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特征进行研究,并将其与美国、中国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印尼产业结构演变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并存在“过早去工业化”、劳动力直接从农业向服务业跨越式转移、工业吸纳劳动力有限等问题。

[关键词]印尼;产业结构;国际比较

印尼不仅是东盟创始国和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而且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目前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经济体和地区龙头,被经济学家预测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金砖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印尼经济受冲击较小,仍保持着高速增长,是全球少数几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经济增长的机理可以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角度进行解释。印尼经济能够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和具有良好的抗震力,这引起我们对其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思考和关注。作为战后推行工业化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印尼工业化进程受到诸多自身条件和国际经济因素的约束,那么印尼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如何,是否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演变轨迹相似?本文以产值比重、就业比重与偏离度指标为基础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一、印尼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一)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演变格局

根据配弟、克拉克、库兹涅茨等学者的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将持续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相对地位将不断上升。推行工业化战略以来,印尼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农业和工业)。整体上,印尼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演变呈现出“先收拢后发散”的特征,以至于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大小次序出现了更替,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图1所示。

1.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幅度较大,农业成为最小产业部门

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印尼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大产业部门变为最小产业部门,这种现象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普遍性趋势。从图1可见,印尼农业产值比重整体趋势不断下降,整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快速下降阶段(1960-1985年)、平缓下降阶段(1985-2005年)、略有上升并趋于稳定阶段(2005年至今)。工业化初期,农业贡献了印尼国民经济总量的大部分。1960年印尼农业产值比重为51.5%,农业产值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1967年农业产值比重仍高达51.4%,相比1960年,七年来几乎没有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向前推进,跟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农业所走过的轨迹相似,印尼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1985年其产值比重迅速降至23.2%。1985年以后,印尼农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下降趋势,由1985年的23.2%降至2005年的13.1%,2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相比1965-1985年,印尼农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确实放缓了不少。进入2005年以后,印尼农业产值比重变化出现了新迹象,即保持整体趋势向下的同时小幅上升,几十年来首次出现这种现象,这与苏西洛政府加大农业发展力度有很大关系。最近几年,印尼农业产值比重维持在13%-16%之间。当前,农业已成为印尼国民经济最小的产业部门。

2.工业产值比重先升后降,出现“去工业化”现象

印尼工业产值比重变化非常显著,整体趋势不断向上,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快速上升阶段(1960-1980年)、快速下降阶段(1980-1985年)、较快上升阶段(1985-2010年)、下降阶段(2010年至今)。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印尼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这段时期工业产值比重变化最为迅速,这主要得益于印尼国内进口替代工业和矿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繁荣时期,印尼大量生产并出口原油等初级产品,为国内工业发展获取了大量资金。由于矿业的带动,工业产值比重由1970年的18.7%迅速升至1980年的41.7%。1980-1985年是印尼工业化战略调整前期,国际油价大跌导致印尼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出口严重受阻,这段时期虽然制造业产值比重仍不断上升(从13%升至16%),但由于矿业部门大幅萎缩,以至于工业产值比重出现了回落,由1980年的41.7%降至1985年的35.8%。1985年以后,印尼转为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战略,制造业取代矿业获得迅速发展,工业产值比重也因此而攀升,1997年该数值达到44.3%。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印尼制造业受到严重的冲击,工业也受到了拖累,并且产值比重出现短期回落。经过几年的整顿与调整,印尼经济活力逐渐恢复,工业也重新步入发展轨道,但受制造业产值比重持续走低影响,工业产值比重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上升已经出现乏力。工业产值比重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44.8%,随后出现了拐点。目前,印尼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工业已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部门,但工业产值比重仍处于较高水平,2016年为39.8%。

3.服务业虽成为最大产业部门,但产值比重并不高

服務业是印尼三次产业中产值比重变化最不显著的部门,由图1可见,自1960年以来,服务业产值比重几乎呈水平变化,仅略有上升。印尼服务业产值比重变化轨迹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相对稳定阶段(1960-1980年)、向上突破阶段(1980-1985年)、较高水平稳定阶段(1985-2000年)、缓慢上升阶段(2000年至今)。工业化早期,服务业在印尼整个国民经济中就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一直没有什么大起色,明显落后于工业,以至于它的产值比重波动空间非常小,迟迟没有获得较大突破。随着印尼经济转型,服务业产值比重在2000年开始缓慢上升,但在2014年才超越工业比重,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值45.27%。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格局

就业结构是考察产业结构演变的另一个维度。随着产值结构向前演变,产业问劳动生产率存在差距,导致劳动力发生转移,就业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印尼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印尼三次产业就业比重演变呈现出“反向喇叭”形状,它们之问的差距逐步由大变小,之后维持相对稳定格局。

1.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呈现逆经济周期特征

印尼农业就业比重变化非常有特色,表现出很明显的阶段性下降特点和逆经济周期特征。1960-2016年期问,印尼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由75%降至32.1%,下降了43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表现最为显著。印尼农业就业比重保持整体趋势向下的同时,并非简单线性下降,而呈现阶段性平台式特点,即农业就业比重先是长期保持稳定,接着迅速打破之前的格局进入另一个稳定阶段,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使得农业就业比重整体趋势不断下降。结合印尼经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当印尼经济处于景气时期,农业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当经济处于不景气时期,农业就业比重保持稳定或略微上升,由此可见,印尼农业就业比重变化表现出逆经济周期特征。对印尼而言,农业部门就像一个蓄水池,对劳动力就业起着很大的吸纳与释放作用。

2.工业就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小,呈现顺经济周期特征

推行工业化战略以来,印尼工业就业比重虽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小。以三次产业就业比重而论,工业是变化最不显著的部门,以至于工业当前仍是最小就业部门,这种现象与库兹涅茨对工业部门劳动力份额变化趋势所揭示的规律相一致。1960-2016年期间,印尼工业就业比重由8%升至22.4%,56年仅上升15个百分点,年均变动不到0.3个百分点,可见工业就业比重变化远远滞后于它的产值比重。结合印尼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印尼工业就业比重变化呈现出顺经济周期特征,即经济景气时期其保持上升,经济不景气时其保持相对稳定或下降。1975-1980年是石油繁荣期,印尼经济向好,工业就业比重随之上升。1980-1990年是印尼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工业就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1990-1995年是印尼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就业比重上升。1997-2000年是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印尼经济下滑,工业就业比重略有下降。2005年至今,印尼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工业就业比重缓慢上升。

3.服务业就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大,呈现顺经济周期特征

印尼服务业就业比重变化非常显著,目前服务业已取代农业成为三次产业中最大就业部门。从图2可以看出,印尼服务业与农业的就业比重演变密切相关,两者呈现互补性关系。1960-1980年是印尼服务业就业比重第一个上升阶段,从17%迅速升至30.4%,变动了13.4个百分点。1980-1990年,服务业就业比重保持稳定,维持在30%左右。1990-1995年是服务业就业比重第二个上升阶段,短短五年内,从30.2%迅速上升到37.6%。1995-2005年,服务业就业比重再次保持稳定,维持在37%左右。2005年以后,印尼经济已完全从东南亚危机中恢复过来,随着经济进入景气时期,服务业就业比重保持缓慢上升态势,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值(45.5%),此时服务业已成为最大就业部门。结合印尼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服务业跟工业一样,其就业比重随经济景气变化而同向变化,呈现出顺经济周期特征。

(三)印尼产业结构演变偏离度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可以反映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变动的差异或不协调程度,其变化情况能够反映产业结构演变合理化程度高低。产业结构偏离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L表示就业总人数,Y表示i部门的总产值,L表示i部门的就业人数,n表示产业部门总数。E值越大表示经济系统越偏离均衡状态,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处在不同步变化或不对称状态,产业结构效益越低;E值越小则结果相反。

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历年来印尼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数值,如表1示。印尼三次产业整体结构偏离度先升后降,1990年达到最高值73.2,随后一直不断下降。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印尼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的协调程度不断得到改善,产业结构演变正不断朝着合理方向发展。

二、印尼产业结构演变的国际比较

由于各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受自身要素约束和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所以各自的产业结构演变轨迹也不尽相同。印尼作为战后推行工业化的国家,其产业结构演变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何差异,在此以美国、中国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一)与美国产业结构演变比较

19世纪末美国就开始了工业化历程,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和服务经济时代。可以说,美国产业发展史演绎了完整的产业结构演变全貌,脉络非常清晰,先后经历了以农业为主(即工业化前的经济)、转向以工业为主(即工业化经济)、再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即后工业化经济)三个阶段。美国工业化时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国与国之问的经济往来相对不是那么密切,加上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对美国本土产生破坏,因此美国当时推行工业化战略有着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经济环境,这使得美国产业结构演变表现出非常完美的过程。

1900年以来,美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演变和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如图3和图4所示,产业结构偏离度如表2所示。结合前面对印尼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可以发现印尼和美国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

1.产值结构演变方面

工业化进程中,美国和印尼在产值结构演变趋势方面大体相似,即农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产值比重在工业化阶段均不断上升,这些与配第、克拉克、庫兹涅茨等学者所揭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相应。与此同时,印尼和美国也表现出不同之处。第一,对工业而言,美国工业产值比重在1950年达到最高值(38%)之后持续下降,即美国工业产值比重在1950年出现了拐点,美国经济随后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相比而言,印尼工业产值比重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44.8%)后(超过美国最高值将近7个百分点),最近几年虽出现下降的迹象,但印尼并没有因此而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反而这种“去工业化”现象给印尼经济带来了很多不利的衍生效应。第二,美国和印尼两国服务业产值比重演变趋势有所不同。对美国而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其产值比重变化非常显著,整体趋势一直向上,尤其20世纪50年代以后上升更加迅速。相对而言,目前印尼服务业虽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但产值比重变化非常缓慢,变动幅度非常微小。

2.就业结构演变方面

在就业结构演变方面,美国与印尼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农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就业比重变化幅度不大、服务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且幅度较大。通过比较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幅度可知,美国劳动力大部分在农业和服务业之间转移,工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程度有限,这种现象与印尼相似,只是对美国而言,劳动力向服务业大幅度转移的同时,服务业产值比重也是同步上升的,而印尼并非如此,印尼的服务业产值比重上升缓慢。总的来看,美国和印尼的就业结构演变大体趋势相似,只是变化速度快慢不同。对美国而言,其农业和服务业就业比重变化非常迅速,且呈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而印尼变化相对缓慢,呈现出分阶段非线性特征。

3.产业结构偏离度方面

由表2可见,美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整体偏离度非常低,2010年以来在5左右,而印尼当前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仍在36附近。根据偏离度的意义可知,美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协调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非常高,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之间转移非常顺畅,不存在就业比重明显滞后于产值比重的现象,而印尼在这方面则表现不佳。

(二)与我国产业结构演变比较

我国同印尼都是战后推行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化战略转型和面临的国際环境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日元升值,以美、日和亚洲“四小”为主要推动力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方兴未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和印尼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FDI和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由于各自的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产业起步基础不完全相同,因此两国之问的产业结构演变同中有异。我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如图5和图6所示,产业结构偏离度如表3所示。

1.产值结构演变方面

在产值结构演变方面,我国与印尼的相似之处体现在:首先,当前均是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工业次之,农业成为最小产业部门。其次,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工业产值比重都迅速上升,而且数值较大,最高值均达到43%以上,远大于发达国家工业产值比重的峰值。再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均从变化显著阶段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不同之处体现在:第一,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起步时期我国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相当接近,差距不大,随后出现扩散,80年代中期再次靠近,之后再一次发散,工业产值比重自始至终都处于较高水平。而印尼情况不同,工业化初期印尼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差距悬殊,工业产值比重较小。第二,我国服务业产值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出现较长时期的下降阶段,然后再持续上升,整个过程先下降后上升,变动的幅度相对较大,而印尼是阶段性跳跃式上升,但整体变动幅度不大。

2.就业结构演变方面

我国同印尼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趋势大体上是一致的:第一,农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整体变化趋势呈现出“反向喇叭”形状;第四,当前服务业成为最大就业部门,工业成为最小就业部门。目前,我国与印尼两国仍没有出现工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的阶段,而是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比重均处于上升阶段,即两国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还没有进入服务业高度发展的后工业化时期。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转移次序方面,对我国而言,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比重一直比较接近,且同步上升,变动幅度大小相近,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转移基本遵循“一二三”梯度顺序,而不像印尼那样直接由农业向服务业跨越式转移,这使得我国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相对比较顺畅,类似于线性变化,并不像印尼那样呈现阶段性跳跃特征。

3.产业结构偏离度方面

产业结构偏离度方面,我国同印尼主要表现出相似之处。第一,两国的三次产业及整体结构偏离度都处于不断下降趋势,这表明产业结构演变不断趋向合理化。第二,目前两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都还处于较高水平,远远大于发达国家,这反映了我国和印尼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匹配现象仍较为严重,以至于产业结构协调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第三,我国与印尼均是服务业部门协调程度最高,其次是工业,最后是农业。

三、主要结论与启示

产业结构演变与工业化历程紧密相关。美国工业化历程代表了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径,而我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兴工业化经济大国和转型经济体的工业化模式。无论印尼还是我国,两者产业结构演变的整体趋势跟美国工业化阶段所走过的轨迹均相似,可以说美国的产业演变进程预示着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演变未来要走的方向。

尽管印尼产业结构演变与美国以及我国之间都存在许多不同之处,甚至可以说存在许多相对落后的地方,但是从印尼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增长速度来看,不可置否的是,印尼这样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有它成功之处。印尼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工业化进程是主动承接以日本和亚洲“四小”为代表的雁行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以及充分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印尼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未曾出现过,在这种背景下,印尼一方面借助本国低廉的劳动力获得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另一方面通过承接国际技术转移和外溢效应在生产要素上获得了后发优势,这些使得印尼能够以一种不完全同于以往其他国家产业结构演变模式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可为其他后起发展中国家推行工业化提供宝贵经验。总之,印尼产业结构演变的鲜活事实丰富了产业经济研究领域,同时它所取得的成就对其他欠发达经济体谋求自身发展之路也有可借鉴之处。

猜你喜欢

国际比较印尼产业结构
印尼出手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印尼的承诺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