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的课堂”构建策略

2018-10-23陈晓丽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陈晓丽

[摘 要]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构建“学的课堂”是高中生物一线教师应重点研究的课题。要构建“学的课堂”,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各个学习环节;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创设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驱动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

[关键词]“学的课堂”;核心素养;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84-02

笔者曾参加了一次“如何构建‘学的课堂”的主题研讨活动,此活动引发了笔者对“教”与“学”关系的思考。随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笔者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重新梳理,愿与各位同行交流探讨,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分析案例,剖析课堂教学

生物必修1教材中《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下面笔者以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来进行分析。

1.“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的教学与剖析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来了解,或者引导学生边阅读教材边完成活动单上的填空来学习。

剖析教学:这两种教学形式表面上看都是学生在自学,但色素分离的原理对于不少学生而言是难点,光凭阅读教材学生根本理解不了。因此,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后并没有真正内化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

2.“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的教学与剖析

教学过程:借助活动单上的填空,引导学生边自主阅读边填空,然后小组合作操作实验;或者拍摄实验操作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后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剖析教学: 不论是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步骤,还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实验步骤,学生实际上都是在教师的设计下识记知识、模仿操作,他们缺乏主动的体验、尝试和探索。不少学生对于接下来该进行什么实验操作,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实验操作并不清楚。教师的意识中还是唯有知识,没有学生。

通过对上述教学的剖析发现,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显。为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构建“学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高中生物 “学的课堂”的构建策略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各个学习环节

高效课堂的灵魂在于相信、解放、发展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心得。唯有这样,学生的分析、观察和理解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才能同步发展。

2.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对于自己充当主角的活动,往往会兴趣浓厚。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 动” 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勤于动手动脑,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讨、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生命得到不断的成长。对此,高中生物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比如建立模型、模拟实验、角色扮演、辩论、游戏、专题讨论、汇报交流、拓展欣赏等,促进学生在“做”中学。

3.创设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

情境是问题的载体,适当的情境设计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催化剂。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可以来源于教材中的素材,也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构建的需要,打破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设法让生物学知识融于情境中,让情境贯穿于整个生物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生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4.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驱动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师生信任的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在构建“学的课堂”时,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营造自觉、自愿、和谐、民主和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此消除学生畏惧老师的心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畅所欲言,使得学生真正敢想、敢说、敢做。教师在面对学生质疑或提出不同看法时,首先要加以赞赏、激励,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然后辅以适时启发、點拨和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能力。

三、关于构建高中生物“学的课堂”的进一步思考

1.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教学效果不佳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等。合作学习有多种形式,可以体现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意见交换,可以体现在问题讨论中的辩论及错误纠正中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还可以体现在与教师的专题探讨中。在构建高中生物“学的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合作学习的小组组建不合理;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当;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混乱;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效果。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自愿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教师应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思维深度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交流。此外,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的合作学习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在提出困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2.过分依赖课堂预设,忽视课堂动态生成

在构建高中生物“学的课堂”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原计划进行。而现代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经历、感受也不同,他们在课堂上常常会提出不同的假设、解释和疑问。很多教师对于这些课堂生成随便应付或者充耳不闻。而有些教师会反复引导学生回答预设的答案或者把偏离原轨道的教学扳回原路。

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设,这种预设应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为学生的活动和动态生成留出弹性的时间和空间。再者,教师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鲜活瞬间时,要懂得取舍,要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资源和亮点;对于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教师要及时排除和处理。这样教学,既能保证教学过程不偏离教学目标,又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动”。

总之,高中生物课堂应是让学生有所期盼的课堂,而要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景,高中生物教师应从关注知识世界转为关注学生主体。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大胆创新和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静.探究性教学实践中思维原点的把握[J].中学生物教学,2013(4):24-26.

[2] 彭菲菲.意外:让课堂绽放“生成之花”[J].中学生物教学,2013(4):11-13.

[3] 宋玉蓉.生物课堂中对话乏力的分析与校正[J].中学生物教学,2014(Z1):11-13.

(特约编辑 安平)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