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8-10-23宋艳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激活传统文化

宋艳

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激活;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147-02

習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包括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传承与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点亮中华民族精神。

一、激活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文化兴,国运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今天提出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或者说土壤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本,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1]这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事关国运兴衰,文运兴,则国运兴,我们能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优秀文化里吸收能量,能接续、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优秀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比如,在历史长河当中,中华民族遭受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列强侵略,割地赔款,签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款,中华民族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仍有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寻找中华民族的生的希望做着艰苦卓绝的探索,不惧怕敌人的枪林弹雨,因为什么,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坚信追求真理的道路虽然不平坦,但坚定共产主义一定可以实现。而这种追求真理的思想早就根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如对于人的最高追求,圣人孔子早给出了答案,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孔子看来,如果给人的价值做一个排序,他认为,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是“求道”,即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面,“道义”的价值要比生命都重要,“道”是什么?道就是真理,求道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孔子还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人志士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践行这个“道”。在孟子看来,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他看来,道义也是人的最高的价值追求。因此,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下,我们的主流价值观认为追求真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最能体现人生的最高价值。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才留下了一段段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无数事例,这些事例足以证明了中华民族求“道”的精神。如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等等。

(二)文化强,民族强

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的强大,最重要的核心所在是民族精神力量的强大,是精神家园的强大。民族精神强大源于民族精神的独立,只有民族精神独立了,这个基础抓牢了,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后才谈得上民族精神的强大。那么一个民族的精神独立性体现在哪里?答案是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遭受侵略,民族思想受西方意识形态的摆布,抛弃了自己本民族的民族之本,那么这个民族的心灵家园就很容易被瓦解,民族也将分崩离析,没有未来可言。目前,世界上唱衰中国的声音还存在,从国际舆论格局来看,西方话语仍居强势地位,西方四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仍占据世界新闻发稿量的绝大部分份额,他们往往通过不受国家主权约束的信息自由流动,直接与他国网民进行对话,从而影响这些国家人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要想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就是要求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守好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从何而来,最根本的在于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求我们要做好传统文化工作,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因此,在2016年5月17日,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这就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本原,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古为今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即文脉,都留有反映那个时代人民精神面貌的文化产品,书写着那个时代人民的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文化承载文明,传承历史,维系民族精神,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而如今,如何让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新时代下,如何激活传统文化,点亮民族精神

(一)创新文物保护传承方式,激活传统文化

在历史长河中,曾存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等文明古国,他们文字、青铜器、城市铸就的文明可能在考古学意义上比中国更早,但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就是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没有断流,源远流长,是因为我们始终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到了薪火相传。传统文化静水流深,隐于寻常,有些传统文化,离百姓很近,如一些非物资文化遗产,人文风俗,百姓日用而不觉,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但有些传统文化离人们的生活很远,如一些文物古迹,只有专业领域的人才有可能触碰到。因此,要达到十九大报告所制定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目标,就需要做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不仅是文化专业人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使命,应让全体中华民族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原则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媒体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做了大胆的创新,如《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文化类节目的涌现,就是得益于《意见》的实施和颁布,它们将传统文化通过电视节目的手段呈现给大众,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尤其是近期,央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选取全国九家重点博物馆,由央视和故宫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每家博物馆拿出三件镇馆之宝,共遴选27件国宝重器交与万众共赏。每一件文物都有一组国宝守护者,对每一件文物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大家共同倾情讲述国宝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尽管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但使用率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会心态让人难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陈旧呆板的展陈方式和深奥晦涩的讲解让人难以心生亲近。那么,如何打开博物馆里的“奇妙”,让它真正“鲜活”起来,这档《国家宝藏》节目做到了全新的尝试,文物讲述者不再是正襟危坐,面目严肃,文物也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充满了荡气回肠的故事,这种全新的演绎文物的方式,打破了文物的“静”,用现代的手段激活了古老文明,带来了生动与震撼,真正做到了“让国宝活起来”,承故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未来,我们还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热爱我们的文化,传播我们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我们的文化。”

(二)创新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方式,点亮民族精神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我们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强起来的“强”,不仅体现在硬实力上,更要体现在软实力上。软实力的“强”,对外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吸引力与辐射力。中国已经崛起,这种崛起和世界上其他大国不一样,我们走的是一条文明崛起的道路,打破和超越了此前历史上“国强必霸”的旧式逻辑,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那么,如何将我们的文明崛起之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传播我们的大国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最能展现民族精神,因此,在新时代下,我们要创新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如在大国外交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外交的积极作用。故宫是我国52项世界遗产之一,是目前海内外游客单体参观最多的景点。近几年来,中国一些重要国事访问的宴请都在故宫举行,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就是参观故宫博物院,这些外交活动实际上是将故宫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近几百年以来最重要的宫殿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在这个文化符号里开展一些国事活动,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不息,最重要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因此,我们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从而点亮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7:19.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激活传统文化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