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三原则

2018-10-23陶元媛刘新玲

学理论·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政绩领导干部习近平

陶元媛 刘新玲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提出了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三原则:一是既看显绩又看潜绩;二是要公道正派地评价敢于担当的干部;三是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体现了我党对干部考核和选拔认识的深化,是我党新时代全面、客观地评价和选拔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重要遵循,是对党的干部路线、组织路线的最新阐释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050-02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如何才能将高素质的干部选拔出来?首先就要对领导干部政绩有个科学全面的考察,并将其作为提拔重用的依据。对此,习近平一再强调,党委和组织部门要从严管理干部,对干部选拔任用严格把关,让那些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敢担当、干实事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并提出了考准考实干部政绩的三原则。深入领会和贯彻这三个原则,对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工作觀,对于组织部门规范和完善干部管理,提高政绩考核的准确性、科学性,防止带病提拔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

如何考准考实领导干部的政绩,习近平提出了“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的独到思想[1]419。所谓“显绩”就是短期能见效的、可以看得见的政绩,比如GDP增长速度、招商引资数量等,而“潜绩”则是长期性的,不能马上见效的政绩,比如环境保护、解决民生问题和教育问题等。

(一)看显绩,但不唯GDP论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GDP问题有着深邃而全面的见解。首先,在浙江工作时,他就认识到了唯GDP论英雄的危害。他说:“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会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的政绩观,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结果给地方发展带来了包袱和隐患,并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2]73。其次,习近平的不唯GDP论,并不等于不要GDP,而是要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GDP。在新常态下,GDP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指标仍有其意义。他多次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仍然需要GDP,但务必要科学地发展。地方领导干部要转变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追求有效益、有质量、有合理速度的经济发展。再次,GDP不是最终目的。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才是终极目标。习近平强调:“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95。

习近平总书记的不唯GDP论,对于改变领导干部的为政方式、思维方式和改革发展理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树立政绩考核的新导向,可以让那些坚持科学发展的领导干部轻装上阵,不再为GDP及增长率纠结了,让那些盲目追求GDP增长率的领导干部警醒,不再搞竭泽而渔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最终领导干部可以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将精力放到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上来。

(二)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考核领导干部不能唯GDP论英雄,那我们要如何科学地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呢?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并要求中央组织部抓紧研究落实[1]419。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三者之间,民生问题是根本。改善民生,就是要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让人民大众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发展机会不断增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享受更多的权益和保障。在新时代,美好生活不是简单地解决温饱问题,更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美好生活内在包含着对生态效益和社会进步的追求。习近平将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突破了以往GDP独大的考核理念,其实质反映了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目标的干部观。

(三)埋头苦干、不急功近利的潜绩是最大的显绩

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曾精辟地论述过干部政绩中“潜”与“显”的辩证关系,他说“‘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2]108。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再次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后任的工作是建立在前任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领导干部都不愿做打基础的工作,“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源之水。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和福建东山县的“三北”防护林等伟大工程,都是几代领导干部一以贯之完成的,就像接力赛一样,一任接着一任干,将一张美好蓝图绘到底。毋庸置疑,铺垫性工作通常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功成之前少有人知,但是这种“潜绩”,才是最大的“显绩”。领导干部只有干实事,求实效,树立“久久为功”之念,将政绩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群众的心里,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既看显绩又看潜绩”的干部政绩观,就是要求干部要立足于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忘初心,谋划长远,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二、要公道正派地评价敢于担当的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并将领导干部的担当提升到对党忠诚履职的高度。2012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要在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大力倡导担当精神,努力形成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用人导向[3]。

在实际工作中敢于碰硬、不徇私情、个性鲜明的领导干部难免会因为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指出:“要正确对待民主测评。强调群众公认当然很重要,如果大多数群众反对,一般来说这个干部是有问题的。但讲群众公认绝不是单纯以票取人。敢负责、干工作的干部往往会丢点票。不能形成‘唯票的导向,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所谓的‘满票干部,否则就会引导干部当‘老好人,不敢得罪人,甚至拉票、贿选”[2]10。习近平提出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和“老好人”,其实是引导领导干部要不怕得罪人、要敢于担当,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下去的“利剑”。

当选为党的总书记以后,习近平一以贯之地大力提倡担当精神,将敢于担当作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要求组织部门要公道正派地评价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担当的领导干部,要为他们撑腰,让那些“圆滑官”“老好人”干部沒有市场。习总书记的这番话,鲜明地指出了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中仍然存在的“唯票”评价问题,并要求让不怕得罪人、勇于担当的好干部真正受到尊敬和重用。这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今天,特别具有现实针对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党和人民更加迫切地需要一批敢于担当的干部把改革进行到底。他们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敢于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三、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1]419。

(一)全面地考核干部的标准

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把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要求分别从思想、立场、态度、责任、操守五个方面具体化,构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考核标准,而且体现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考察思路。这20字好干部标准分别使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具有了客观、明确的操作性。

(二)历史地考核干部的方法

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是要看干部的全部工作和历史,而不是一时一事。所以,考察干部,功夫要下到平时,不能只靠提拔前对干部进行一时的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从时间和空间上对考核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到基层群众中,在乡语口碑中考察干部。要到干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回头看”考察,从熟悉情况的人员和群众那里了解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巡视工作连出“大招”——“巡视全覆盖”“巡视回头看”,也是对干部政绩历史考察的一个思想和方法的创新。二是要近距离地接触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在平时的干部考察工作中,不但要考察工作的“8小时”,还要考察工作外的“8小时”;不但要考察领导干部的“工作圈”,还要考察他的“朋友圈”“亲属圈”“生活圈”。

(三)辩证地考核干部的思维

考核一个领导干部时,一是要辩证地看德和才。习近平强调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强调以德为先,也绝不忽视才。一个干部有德无才,虽然政治上可靠,但是不能担负起该担当的责任。二是要辩证地看干部的长处和短处。习近平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看待一个干部,不在于有没有短处,而在于短处和长处相比,什么占主导地位,什么是主流,要看短处是否影响了大局,是否成了致命的弱点。

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公道正派地评价敢于担当的干部,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干部考察评价的三个原则,体现了我党对干部考核和选拔认识的深化,也是我党新时代全面、客观地评价和选拔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重要遵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12-03-02(1).

猜你喜欢

政绩领导干部习近平
让政绩考核跟着民声走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政绩”何以成“政债”?
标题党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