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与践履的三重价值维度

2018-10-23康丹丹

学理论·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友善绿色发展公正

摘 要:核心价值观对社会选择何种发展方式至关重要,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存续兴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维度出发,能够在不同层面回应和解释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并建构起宏观指向、中观原则和微观实践的三重互动体系,为践履这一发展理念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并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挥有益导向作用。

关键词:绿色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公正”;“友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012-03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1]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2]体现了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绿色发展由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必要性。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价值观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人类的环境决策,进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因此,在这一历史重任面前,将对全社会具有统领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绿色发展和绿色治理的过程中,显得颇为重要。

一、社会成败兴亡之钥:价值观与发展方式的双重驱动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切问与思考是马克思主义者最深沉的关怀。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鲜明地指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3]159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的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从失败社会的案例出发得出的经验教训尤其值得借鉴。在《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一书中,他将问题指向了遍及世界且古已有之的环境问题,他指出在“人类社会做出灾难性决策”的诸多因素中,价值观和发展方式成为根本点,而由于价值观深入人心,则可能成为社会选择成败兴亡的原点。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国家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价值选择也是经常的事情,而选择是否“摒弃一些有悖于生存的核心价值”恰是最困难的部分,因此,“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成败的关键在于知道哪些核心价值观应该继续尊崇,而哪些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该摒弃,并寻找新的价值观。”[4]453如今,整个人类社会都面临类似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上,实现观念上的深层迂回和突破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远离过去的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寻求人与自然相处的最佳方式渐已成为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动绿色化发展中成效显著,并将绿色发展提升为社会发展的新理念之一。事实上,绿色发展本身蕴含着综合性的要素和要求,因而是一种关涉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模式。观照这一发展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整地回答了国家、社会和个人这三个层面的诉求。因此,在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可以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维度深化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并在相应的“文明”“公正”和“友善”的价值指导下,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和践履。

二、“文明”:绿色发展的宏观指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当代文化的核心要义,其中“文明”二字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从绿色发展的宏观指向来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

(一)绿色发展是参与全球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

绿色发展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著名环境学家曲格平就曾将人类文明按照其颜色属性划分为黄色文明、黑色文明和绿色文明。然而,在以往各个阶段,文明的不断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野心,然而随之而来的来自大自然的“报复行动”也在全球上演。因此,近年来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研究都与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目前已形成了对人类文明发展阶段划分的共识,即“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阶段,并正在向生态文明阶段演进”[5]。

绿色发展是一种世界追求。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首任主席蒋明君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生态安全”作为新型的安全因素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2008年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倡议,强调“绿色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呼吁各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以应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6]。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也普遍意识到通过绿色发展实现增长方式转型,是赶上世界潮流的不二之选,并于2012年成立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旨在為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增长提供支援。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生态保护和应对上,一向秉持文明开放的对话态度,提出“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的总体目标,并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南南环境合作网络、推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发展纳入具体规划之中。

(二)绿色发展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承续与当代选择

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这既是古代先民的生存哲学,也是文明发展应承续的智慧。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实质上是“文明”价值观念指导下做出的战略选择之一。

就我国发展的现实状况而言,实现绿色发展是解决当前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关键。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原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即在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恶化成正相关关系,并在一定时期达到峰值,而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程度逐步减轻。由此可见,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用废退生”的关系,即经济发展越缓慢、越有节制,环境就越具有自生境的恢复功能。反之,如果仍然沿袭指标主义的发展观念来定位国策,如果仍然以指标主义为动力来推动经济发展,整个社会必然会在实施指标主义的运动进程中进一步违背“用废退生”的规律,并再度掀起“竭泽而渔”的发展大跃进,其结局只能是环境的全面崩溃[7]。为此,绿色发展理念在党和国家层面被提出来,既是关涉全局的战略考量,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同时,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也要求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之中,实现全方位的协调发展,摆脱通向文明的“奴役之路”。

三、“公正”:绿色发展的中观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在社会领域中进行。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的总体要求,从公正的价值导向出发,要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切实保障公平正义。

(一)发展绿色经济,处理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现绿色发展最根本的在于处理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首先,发展绿色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绿色经济指标进行全面衡量,认为其至少应涵盖三个方面,即经济转型的有效性、资源利用的绿色度、进步和福祉实现度。从这三个指标来看,前两项指标的绿色倾向度直接影响绿色福祉的增进程度。尤其是在资源的利用上,注重环境效益的增长,把握“用废退生”的限度,既不能无节制地利用,也不能无限制地退出,要处理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其次,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里的效率首先是指资源利用的效率,如何通过创新提高资源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的效率,成为当前实现绿色化转型的关键。同时,还要更加关注环境资源分配公平问题,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使公平和效率相互促进。再次,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举措也着眼于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应在强化生态管控基础上,积极放权于市场,促进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生产,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绿色化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

(二)促进绿色生产,处理好预防与治理的关系

处理发展中的环境问题,预防与治理同样重要,仅靠行政手段难以充分发挥规约的作用,发展环保产业、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干预是治理污染的可持续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推动绿色生产的作用尤为关键。如位于重庆永川港桥工业园内的重庆新格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将金属废品经筛选挑出含铝原材料,通过破碎、浮选等工艺去除杂质后熔炼为再生铝,产生的铝热液直供给下游的压铸企业。这一方式改变了传统铝件铸造靠重熔铝锭的方法,避免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浪费现象,也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创造了相当的利润空间。另外,企业在整个市场运行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并引领行业绿色生产发展的趋势,如中国邮政响应绿色发展的号召,减少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大批量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绿色邮袋,这些绿色邮袋为可降解材料,并且所有新增邮政投递车将使用新能源,主要为电动车辆,力争到2020年时大幅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以上举措的施行和推广,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推动企业主体自觉履行环境责任,在发展绿色生产中做到积极预防与治理污染,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提升。

(三)坚持公正原则,处理好硬制度与软约束、国际与国内的关系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公正原则,实现人类在环境利益上的公正,期望所有人不论其世代、国别、民族、种族、性别、年龄、地区及贫富差异等,均享有安全健康的环境权利,均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8],是国际社会对环境正义的原则性要求。

就我国国内而言,坚持环境公正原则,应处理好硬制度与软约束的关系。而就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而言,主要应在落实硬制度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必须提高环境治理能力,落实相应的制度安排和防控措施。“防”的目的在于预防不公正现象的发生,“控”的目的也在于促进公平。一是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其要在于“防”;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环保督察机制,其要在于“控”。当然,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實不仅体现为对国内公正的要求,还体现为对国际公正的追求。具体表现为我国在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9]。

四、“友善”:绿色发展的微观践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也是关乎每一个人生存的事业。就个体而言,必须树立绿色发展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节制欲望与需求,积极调整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树立共同体理念,在共建中实现共享

古往今来,我们这颗星球上曾发生过不计其数的战争。不管战争的起因为何,但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劫难,使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文明都因内乱外患而导致生态环境系统的崩溃,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玛雅文明就是最好的一个例证。因此,从广义上讲,人类必须学会理性地处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分歧冲突,在当今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的时代,尤其需要对话协商,求同存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家、区域和国际战略合作,共建美丽星球。从狭义上讲,每个人都应坚持“和为贵”,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凝聚生态共识,“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境治理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在共建中共享洁净和谐的生态环境。

(二)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使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更加具体化,倡导将养生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注重人与环境的共同涵养,倡导绿色消费、出行、居住,形成绿色、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此,《“十三五”生态保护规划》指出要实行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绿色出行计划等,推动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向绿色化转变。事实上,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绿色消费正在成为公众消费的一大趋势,据统计,随着绿色元素逐渐深入各大消费品牌,消费者也展现出了对绿色产品的偏爱。当消费者在商店里选购绿色产品,摒弃非绿色产品时,就是以自己的消费方式为环境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这一过程是双向互动的,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转型升级。

(三)节制欲望与需求,与自然为友

环顾世界,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任何一个社会的崩溃和覆灭,无不与人类不加限制地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有关。所谓道法自然,并不意味着我们像我们的初民那样,对自然界奇异现象心生恐惧、顶礼膜拜,也不意味着像工业文明创建者那样,一味地战胜自然、征服自然。既不做自然的奴隶,也不做自然的主人,而是要做自然的朋友。具体而言,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节制从自然中获取利益的欲望和需求,保护地球自然资源的给养,在欲望和自然供给能力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就个体而言,应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资源,积极参与国土绿化行动,“要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学习体验绿色发展理念”[10],使绿色发展由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自觉实践。

总之,生态安全、社会发展、民生幸福既是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和谐世界的重要特征。对文明的向往,对公正的追求,对友善的期许,是人类社会在面对古往今来的无数兴衰成败时最渴望的选择,三者实质上在不同层面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并进一步构成了绿色发展的互动体系。核心价值观与发展方式的互动往往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决策,以至具体行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绿色发展理念,既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中国文化的思维习惯,当成为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也应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原则。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其进行总体上的把握,如何在整体意义上将其与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方式和五大发展理念等相融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0-04-11.

[2]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5-20.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美]贾雷德·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M].江滢,叶臻,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5]张智光.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共生空间演化理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7).

[6]张梅.绿色发展:全球态势与中国的出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3(5).

[7]唐代兴.环境悬崖上的中国[J].江海学刊,2016(3).

[8]徐曼,康丹丹.环境正义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9]把“三严三实”贯穿改革全过程努力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干家[N].光明日报,2015-07-02.

[10]培養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把造林绿化事业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N].人民日报,2017-03-30.

猜你喜欢

友善绿色发展公正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名家谈教育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引导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友善”核心价值观
友善:《圣经》中的永恒主题之一
怎样践行“友善”价值观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不公正
大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