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中发现的古代美食(下)

2018-10-22

奇闻怪事 2018年7期
关键词:藕片骨头汤葡萄藤

2400年的骨头汤

酒能放几千年,那骨头汤能放多久?一天?两天?还是三天?考古证明,骨头汤能放2400年!

2013年6月21日是农历夏至日,广西玉林在这一天迎来了传统的“荔枝狗肉节”。但这个传统节日立刻引来了动物保护者的强烈抗议,称吃狗肉的行为是“舌尖上的罪过”。而在2400年前,吃狗肉就不是个事儿了。

2010年11月2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在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清理一座战国秦墓时,出土了铜锺、铜鼎两件青铜器,器物内分别盛有疑似“酒”的液体和“骨头汤”。

随后,考古人员将器物运到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打开后发现铜锺内有二分之一容积的液体,液体微浊,无味,半透明,隐约见器底,锺底有一个残碎的小陶器。考古专家说,锺是古代一种酒器。他们推测,这些液体可能是当时的“佳酿”,里面的小陶器可能是打碎的小碗,推测是故意打碎放进去的,以方便墓主人“飲酒”。

而打开铜鼎盖,发现鼎内有半鼎汤,汤内浸有数根骨头。汤色浑浊,表面漂浮铜鼎脱落的绿斑锈,鼎内骨头由于绿锈浸渍,部分已变为绿色,经过对比发现,里面的骨头就是狗骨头,而这半鼎汤便是狗骨头汤。

其实,根据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殡葬制度,用“骨头汤”、“酒”陪葬应是当时的一种墓葬风俗,此前也出土过装有骨头的青铜器,但带汤的骨头还是第一次发现。

不说骨头汤有多稀奇,就是这汤能放2400年就已经够稀奇的了。

“见光死”的莲藕汤

汤可不是陕西独有的,湖南马王堆出土的莲藕汤,虽然没有骨头汤保存的时间长,但其神秘色彩却不可小觑。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尊云纹漆鼎,当考古工作人员揭开鼎盖时,发现鼎里面居然有近10片莲藕浸泡在水中,这可是名符其实的“莲藕汤”。

就在工作人员将漆鼎搬到墓坑外面后,发现里面的莲藕居然少了一大半。再急急忙忙的运回博物馆,里面的藕片已经全部消失了。这莲藕在地底下埋了几千年都还在,怎么一挖出来就消失了呢?

有研究者认为,鉴于浸泡在漆鼎中的藕片能长久的保存下来,因此能推断自公元477年汉墓下葬至1970年出土之间的这1493年中,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但这一推论立刻得到了反对。

反对者认为,仅仅依据藕片没有消失就断定长沙在1493年中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是缺乏根据的。而导致藕片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氧化,也有可能是在搬运过程中造成的震荡使其消失。

但在非专业者来看,这藕片就是现在俗称的“见光死”。

新疆的花式点心

其实,在新疆,食品保存几千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2007年,在新疆吐鲁番洋海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根保存完好的葡萄藤,而这座古墓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这根古葡萄藤深褐色,扁的藤略有弯曲,长115厘米,最大径2.3厘米,藤上有5个芽节。专家认为,这根葡萄藤的具体年代应在公元前500年前,这相当于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

吐鲁番文物局局长李肖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葡萄的传播不是用葡萄种子,而是靠葡萄藤来无性繁殖的。所以墓主人要带一根葡萄藤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种葡萄,然后继续安享葡萄美味。”

北方人向来好面食,新疆当然也不例外,除了水果葡萄之外,还有各种面食点心。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唐墓中发现了一个直径19.5厘米的馕,呈圆形,出土时碎为12块,土黄色,已经脱水干化。其原料为小麦粉,是在馕坑中烤制而成的,它中心薄,边缘厚,中央戳有花纹,样子与现在新疆人日常所吃的馕完全一样。

馕是新疆人的主食,在波斯语中是“面包”的意思。维吾尔族谚语中有“一日不可无馕”的说法,足以见得馕对于新疆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食物。而考古中发现的馕也表明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并没有对新疆人的口味造成多大影响。

虽说南北文化有差异,但是,饺子似乎已经进军全国市场,成为特定节日全国通吃的一种食物,1959年,阿斯塔那唐墓中就出土了饺子,其质地为小麦面,形如月牙,长约5厘米、中宽1.5厘米,与史书记载的样式颇为相同。

实际上,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的食物不在少数。除了上述的饺子和馕之外,还有烧饼、馄炖、月饼、莲花状的点心、干果等等,可以说,古人吃的一点也不比我们差!

穿越时空的面条

说到那么多的面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没有提及,就是面条。

美国《考古学》杂志最新评选了2011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中国的考古发现入围了两个,除了已经说到的在陕西发现的战国时期食物狗肉汤,还有就是在新疆发现的小米面条。

但早在2002年,考古人员就已经在青海喇家遗址的20号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一个红陶碗倒扣于地面上,碗里积满了泥土,在揭开陶碗时,发现碗里原来存有遗物,从直观的观察看来,像是面条状的食物。

虽然当时已经风化成非常微弱的状态,但因为面条全部附着在后来渗进陶碗里的泥土之上,泥土使陶碗密封起来,陶碗倒扣,因此才有机会和条件保存下来。一番辗转之后,最终确认了食物成分是小米。

青海喇家遗址发现的小米面条,可以说是目前所知的人类最早的面条。古人向来是“以生事死”的,因此,也难怪古墓中会出土如此花样繁多的食物,就算是在地下,墓主人也要享受人间美食。

猜你喜欢

藕片骨头汤葡萄藤
切藕片的学问
小藕片大学问
葡萄藤上的塑料袋
骨头汤真的大补吗?
肉骨头汤补钙更好吸收?
炒藕片白嫩妙法
百无一是骨头汤
骨头汤并非补钙圣品
短文三则
葡萄藤和老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