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预防措施

2018-10-21康海燕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动物疾病疾病预防畜牧养殖

康海燕

摘要:我国人民对于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现在对肉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肉类的供应基本都为畜牧业供应,畜牧养殖中动物的各种疾病不仅对畜牧业有重大影响,也会影响人们的饮食安全。所以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预防。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1.3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19

0 引言

通过肉类摄取动物蛋白质,满足人体日常的饮食需求,就需要食用大量肉类。现在各种肉类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的必需品。但是在畜牧业的养殖管理过程中,因为某些疾病的原因而导致动物大批量死亡,这对于畜牧行业是十分严重的损失,对于食用这部分病死动物的人来说,是严重的饮食安全问题。

1 动物疾病的类型

1.1 普通疾病

普通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和产科病3种主要类型。内科疾病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消化呼吸道方面、神经方面、泌尿和心血管方面等问题,类似的有消化不良,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堵塞等。外科的疾病则是动物身体受到的外伤和关节骨科和四肢出现的问题。比如刮伤,蹭伤,骨折等。产科病是动物怀孕时发生的疾病,比如:流产,难产,不产奶等[1]。

1.2 传染病

动物的传染病则是主要由病菌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具有高传染性和流行性,通常在畜牧场中动物一旦感染该传染病,在不紧急处理的情况下会导致整个养殖场出现大批动物感染的情况。而且部分病菌有变异性,会在药物的作用下产生变异,具有耐药性,能通过动物的肉类感染到人体,类似的有禽流感,猪流感等。这些疾病在人类的历史上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些疾病在动物体中可能有较长的潜伏期,在平常状态下无法观察到,人类直接食用,就会感染疾病。所以这种疾病在畜牧业中常常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饮食健康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

1.3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主要是指在动物中寄生的寄生虫。这种疾病具有较长时间的潜伏性,而且在短期内对宿主没有较大的影响,长时间则会导致动物死亡。这些寄生虫会随着动物的粪便传播出来,进而感染更多的动物。如果人类食用含有寄生虫病的动物肉,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也会感染上相应的寄生虫。虽然大部分食物在处理过程中热量会杀死寄生虫,但是仍然有一些寄生虫会感染人体,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坏的影响。比如:吸血虫、吸肝虫等恶性寄生虫,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体死亡[2]。

2 动物感染疾病的原因

2.1 生长环境

畜牧场的环境卫生,对于动物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大部分传染病和动物寄生虫病都是由于环境卫生过于糟糕而产生的。还有由于环境的原因导致动物的内分泌出现问题,从而产生大量内科疾病。畜牧场的环境卫生不理想,就会导致大量蚊虫滋生,同时也会导致细菌大量滋生。蚊虫不仅会干扰动物的生长,也会使细菌进入动物体内,加快传染病的产生,在蚊虫的作用下,又会导致传染病加快传播速度。若不及时清扫动物粪便,就会导致寄生虫在粪便中产生,寄生虫则通过动物粪便进入到其他未感染寄生虫的动物体内,导致寄生虫在畜牧场中大范围出现,而且脏乱的环境更适合寄生虫生长,导致寄生虫病大量爆发。

2.2 人为影响

人为因素也是诱发动物疾病的原因。首先,对于动物疾病用药不合理。大部分畜牧场工作人员并不了解药的药性和动物疾病情况。在对动物施药时,无法对药物种类做出正确的选择,也不能选择正确的剂量,在这种情况下,动物的疾病会越来越严重,反而使疾病提前发生,变得更加难以治疗。然后是大部分畜牧场并没有完善的设备设施。在缺少通风排污系统的畜牧场中,动物产生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缺少这些对环境清洁的系统,会使畜牧场的环境和空气卫生变得十分糟糕,在这种空气不流通,垃圾无法清理的环境下,非常容易产生疾病病菌和寄生虫,从而导致动物产生疾病。最后是畜牧场没有严格的规范,或者缺少处理病死动物的技术手段。在这种不完备的操作条件下,难以杀死已经产生的病菌和寄生虫,从而无法根治这种问题[3]。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动物饲养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对动物的饲养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首先检查动物的饲料和饮水是否安全健康,選择合适的饲料和水源。然后对养殖场中动物的粪便进行清洁,确保饲养场地干净清洁。最后对动物饲养场进行严格的消毒。在饲养时,确定饲料的配比,确认饲料适合动物,在饲料中适当增加有益动物免疫力的药物,从而提高动物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动物饲养人员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及时投喂,投喂正确。在发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3.2 加强动物疾病检测

在畜牧场的日常监管中,加强对动物日常的监管,定时对动物进行体检。当发现疑似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时,立即将疾病动物进行隔离,如果确认是寄生虫病或感染病,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如果能将疾病处理干净,观察一定时间,确认安全后可以进行养殖。如果出现内科或外科疾病时,也可以选择隔离治疗,选用合适的治疗方式,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确定使用剂量进行治疗。设立动物生殖区,将怀孕的动物集中管理,这样才能确保畜牧场内动物的健康。

3.3 加强疾病处理力度

在确认动物发生疾病之后,首先应该是确定疾病类型,然后选择对整个畜牧场或者部分动物进行治疗,并对其他动物进行疾病预防,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当产生的是无法根治的传染病时,选择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病害动物污染环境。当动物疫情处理完毕时,要及时对牧区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二次复发,在最大程度上防止疾病扩大。所有病死动物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不能直接丢弃处理,更不能在简单处理后进入市场。防止疾病对其他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防止危害人体健康[4]。

4 结束语

动物疾病一直是畜牧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在防止畜牧场经济损失的前提下也要防止病害动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保证人的饮食安全是不能动摇的底线。所有畜牧场工作人员需保持这一理念.及时对动物病情进行处理,防止动物疫情造成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丹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的相关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 (2):267

[2]王绪梅.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方案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 (1):97.

[3]刘燕.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原因与合理防控研究[J].饲料与畜牧,2017(14):60-63.

[4]刘忠博.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0):39

猜你喜欢

动物疾病疾病预防畜牧养殖
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探析
动物疫病的致病因素分析与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防控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