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旭:醇诚真戏骨,酒仙老爷子

2018-10-21刘臻滕朝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濮存昕北京人艺猴子

刘臻 滕朝

早年:自幼学会喝酒

1930年2月,朱旭出生在沈阳一个旧官吏家庭,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的父亲在县府做文书,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于是辞职考入由张学良经办的第6期讲武堂,后来成为东北军的军官。

朱旭1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全家随军离开沈阳。因为家里孩子多,母亲照顾不过来,朱旭就由军队里的一名老伙夫看护。老伙夫晚饭后总有一场牌局,如果朱旭不睡觉,牌局就要受影响。所以老伙夫每天吃完晚饭都给朱旭灌上一盅酒,朱旭就安安静静地入睡了。久而久之,朱旭就上瘾了,有了喝酒的习惯,最终成为酒龄80多年的资深“酒仙”。

1949年5月,朱旭进入华北大学,在华大三部戏剧科学习戏剧,毕业后进入华大文工二团工作。他刚调到二团时,被分配到舞台工作队的灯光组做电工。其实这是个误会造成的,起因是在华北大学上学的时候,一天晚上宿舍的电灯坏了,怎么都不亮,朱旭胆子大,七捅八捅的,电灯居然亮了,于是他被认为是懂电的行家,以至于被分配到二团的时候当了电工。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剧团排演《吃惊病》。这是一出独幕小戏,里面有个美国大兵。演员队伍里没有大个子的,导演夏淳发现灯光组的朱旭不但个子高,鼻梁也挺高,大眼睛,大嘴巴,化上装肯定像外国人,于是让朱旭出演。这个人物只有几句台词,没想到却被朱旭演得颇为生动,引起了剧团各位领导的注意。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朱旭从灯光组调到演员队伍中,正式开始了他所热爱的事业。

舞台:表演松弛自然

朱旭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过数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早期他演出的话剧作品包括《女店员》《悭吝人》《三块钱国币》《蔡文姬》《骆驼祥子》等,饰演的多为小人物,表演风趣幽默、细腻传神。其后,他在创作巅峰时期出演了《推销员之死》《红白喜事》《哗变》《芭巴拉少校》《屠夫》等多部经典作品。

从人艺离休后,朱旭并没有彻底离开舞台。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时事、热心公益事业,在“非典”时期和汶川地震后积极捐款,并投身《北街南院》《生·活》的排演中,用自己参演的艺术作品鼓舞人心。

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时,82岁的朱旭再一次登上北京人艺的舞台,扮演《甲子园》中的姚半仙。这是他的最后一个话剧角色,至此,他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站了整整一个甲子。

很多人想象不到,如今是无数人心目中“老戏骨”代名词的朱旭,早年竟患有严重的口吃,导致单位开会时都不敢让他发言。那时的朱旭觉得自尊心很受伤,甚至怀疑自己不适合做演员,但最终,他在导演和同事的鼓励下下定决心,以勤补拙,终于找到了克服口吃的妙计—不打草稿,想到便说。他试着将这种感觉带到排戏中,逐渐掌握了要领,最终得以在舞台上把台词说得又顺畅又漂亮。

在克服口吃的过程中,朱旭也逐渐找到了一个正确的艺术创作方法—松弛。通过松弛来把话说清楚,通过松弛去拉近和角色间的距离。正因如此,他的表演方式在人艺、在全中国都是“异数”:特别自然和生活化,一点也不装腔作势。

影视:必须真的交流

舞台之外,朱旭通过电影、电视与观众结下了深厚的缘分。1984年,54岁的朱旭开始涉足影视领域,从此便成了银幕和荧屏上的常青树。他先后参演了电影《红衣少女》《清凉寺的钟声》《我们天上见》《变脸》及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似水年华》等。

1 9 8 4年,他在电视剧《末代皇帝》中扮演老年溥仪,而青年溥仪的扮演者是当时还是新人的陈道明。前面20集都是陈道明演,当皇上吃喝玩乐享受完了,最后成为改造犯,就该朱旭上了。朱旭的第一次亮相一句台词都没有,光靠背影就让人感受到角色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故事,观众立刻就接受了这个前20集没有出现的“新”溥仪。

《變脸》是朱旭十分重要的一部电影代表作,他凭借片中的“变脸王”一角拿下了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影片开头,有一段朱旭在街头表演变脸的情节。拍这场戏时,剧组所有人都来了,想看个新鲜,因为在场的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变的。但任凭别人怎么问,朱旭都守口如瓶:“这是人家的绝招,我不能说。”

对朱旭来说,最难的除了“变脸”之外,还有要与一只猴子一块儿演戏。刚开始那只猴子怎么都不肯接近朱旭,后来朱旭经常给猴子买好吃的,慢慢取得了猴子的信任。有一场戏拍了整整一夜,猴子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了,别人都没办法,结果朱旭给它喝茶,茶里放上糖,猴子一喝就有精神了。

后来朱旭总结:和小动物、小孩一起演戏,必须得和他们真的交流才行。

生活:一生随和豁达

谈到朱旭,很多人都会亲切地称他一声“老爷子”。据朱旭透露,这个称号来自当年拍摄《末代皇帝》时自己饰演的溥仪在宫中的称谓。而在现实中,这个称呼则是对朱旭随和形象的最好概括:和他交谈,你能从他的谈吐中感受到他的诙谐与豁达,以及岁月与阅历给他留下的印记。

舞台之下的朱旭有四大乐趣:下围棋、放风筝、拉胡琴、喝酒。他唱京戏,在台上唱过大段《劝千岁》,台下也不忘发掘戏曲人才,如今的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便是由他领进戏曲艺术大门的;当年他曾向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老先生学琴,后来曾在话剧《名优之死》中以娴熟的弓法技惊四座;在北京人艺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还露过一手表演相声的绝活……在话剧与影视之外的朱旭,同样是那么风采卓然。

朱旭的妻子宋凤仪同样是北京人艺的优秀演员,曾塑造过《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小井胡同》中的春喜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二人自1957年结婚以来,携手走过了近60年风风雨雨,一直恩爱有加,是大家心目中的“模范夫妻”。宋凤仪于2015年离世,她曾将朱旭的人生、艺术之路写成一本《老爷子朱旭》。二人育有两个儿子,不幸都患有先天性耳聋,但朱旭和妻子用心将他们抚养成才,后来一个成为北京人艺的美工,另一个则成了摄像师。

链接:濮存昕忆朱旭

朱旭在给演员讲课的时候,经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念词别只念词,要念意;演戏别只演戏,要演人”。濮存昕第一次听到觉得很新奇,后来才慢慢理解,认为“朱旭老师在教学时使用的很多谚语式的表述都非常精到”。

据濮存昕介绍,朱旭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抄台词的本子。他经常把一些台词变成口语化的形式,本子上写的都是他改动过的台词。如果改动得多,他就把整段台词都写出来。濮存昕觉得“朱旭和于是之先生这代人的共同点就是始终在寻找着自己,自己的台词,不是剧作家写的台词,而是一定要弄成自己能说的台词。演员的二度创作是他们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也是对角色生命的尊重,他们始终以塑造出好的角色为己任”。演员这个职业,在表达真善美的同时,也在弘扬人性中的美,濮存昕觉得,朱旭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棒。

在剧院里,没有任何一个老前辈能像朱旭那样对年轻人那么关怀。濮存昕说,过去他们经常被朱旭老师召集到他家聚餐,立春吃春饼,冬天涮羊肉,朱旭对一些刚来剧院的年轻演员也一视同仁。每到这个时候,濮存昕就感慨“他喜欢的不只是自己家的孩子,他是真心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朱旭幽默开心了一辈子,任何忧虑都会自我化解。以前在剧院开会发言的时候,他从来不讲套话,总是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经验分享给大家。

猜你喜欢

濮存昕北京人艺猴子
北京人艺:“富二代”的财富和压力
您未痊愈,我不敢老:濮存昕陪母重走人生路
男猴子和女猴子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淘气的猴子
濮存昕:抽空就按摩脚底
A Monkey in Empty Talk说空话的猴子
濮存昕每天学狗爬健身
猴子分桃
好男人濮存昕,为了爱没事儿偷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