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国际化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

2018-10-21甘晔朱吉梅

中国高等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应用型办学

甘晔 朱吉梅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也给新时期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一所省属地方本科院校,浙江科技学院自1980年建校以来,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主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积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明显育人效果。当前,面对“一帶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机遇和挑战,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优势,实施人才发展“三三”战略行动计划,着重加强应用服务、国际合作和现代治理等能力,有效推动了学校“应用型、国际化”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合格人才。

国际化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倡议大大助推了这一进程,并对国际化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新的条件和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新方案。“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各国之间不断“深化政策沟通、加强设施联通、提升贸易畅通、扩大资金融通、促进民心相通”,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也符合各国人民利益,赢得了广泛支持。我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互联互通建设蓬勃开展,产能合作持续深化,贸易投资不断攀升,境外园区多点开花。

教育综合改革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2016年7月15日,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指明要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批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较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通晓外语以及当地制度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应充分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发展多种形式对外交流,增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沟通,促进地区间教育协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国际经验的合格人才。

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一带一路”省市参与度,广东、福建、上海、浙江、山东分列前五。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指引,借势“中国制造2025”“义新欧铁路”等政策东风,浙江省对外合作交流取得了新一轮高水平发展。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地方高校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际化办学可促进高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浙江科技学院早在1985年就开始了与德国的国际合作办学交流,期间经历省州合作、政府合作和全面合作三个阶段。目前已与德国28所高校、全球92所高校建立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欧洲合作建设两所孔子学院。在参与国际合作办学中深切地体会到,国际化办学可促进高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国际意识和能力是新时代人才的新素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一带一路”的深入联通,世界各国间的往来和人员交流将更为频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提前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推进教育国际化,通过国际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使学生获得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国际化办学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新路径。国际合作能够大大提升高校国际视野,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接轨国际高等教育,推进教学改革,缩短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在保持原有学科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主动围绕国家宏观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拓展学科优势。近年来,学校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以及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发展规划,牵头成立浙江省中德科技促进中心、中德企业联盟、中德科技园等研究机构,全面提升国际合作和应用研究能力。

全系统国际化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新动能。教育国际化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不光是国际交流合作处、留学生管理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等少数二级单位的事情。全过程国际化办学作为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融应用研究、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于一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和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国际化渗透到学校办学体系和办学全过程中。全过程国际化不仅需要办学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还需要学校治理体系、支撑保障体系、文化校园建设等国际化。要强调教学、科研、国际、管理互相协调,齐抓共管,推行全系统国际化,充分发挥项目策划、实施推动、统筹协调和过程管理的职能,建立以“人才-项目-平台”为纽带的长效合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彰显办学特色。

地方高校国际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探索

面对新的时代机遇,学校一方面着力建好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大力搭建中德合作企业联盟,加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设,充分发挥浙江省中德科技和文化交流基地作用;另一方面,主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化传播、语言服务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整合学科资源,创新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发展平台,不断探索国际化特色办学的新路径。

创新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师资、管理等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一支国际化人才队伍必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并重的方式。一方面,制定激励政策,加大资助力度,积极引进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优秀海归博士来校工作,多渠道吸引一批优秀外国专家特别是国际合作院校退休教师加盟学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类科研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友好院校校际交流等机会,分批次选派教师参加讲学、访问、进修或短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出国交流,充实教师的国外访学经历,提高教师的国际化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和教学科研能力。

创新国际化学科和专业建设。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许多产业发展仍处于开发建设的起步阶段,教育合作和科技协同需求较大。作为地方高校建设国际化专业,既要继续保持双校园双学位联合培养本科生等传统项目,又要开展国内外资助的科研合作项目,积极探索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工程项目建设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和专业框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要充分发挥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作用,鼓励优秀学生积极申请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争取更多来华留学生,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培养人才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创新国际化平台建设。学校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基于学校国际化成果积累,建设“浙江省‘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和语言服务中心”。该中心下设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语言工程服务中心、翻译人才实训中心等机构,努力在人才培养、对外商贸、语言服务、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中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面向政府商务活动、企业人才招聘、外事交流活动等专题项目,从商务会展影响及效果、外事活动信息传播效度等方面切入,开展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决策报告和信息服务。语言工程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语言资源库和大数据实验平台,从语言文化保护、商务人才培养、产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入手,为政府部门、各行各业提供大数据信息及语言服务保障等。翻译人才实训中心,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英、德、法等语言优势,建立标准化外语学习培训和测试中心,开设商务口译、同声传译等专业实验课程及开放性实验课程,提高专业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全方位开展公共外语等级考试和留学咨询、外语培训、出国进修等服务。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陈建.“一带一路”建设与浙江开放强省[EB/OL],浙江新闻网,2017-12-14,https://zj.zjol.com.cn/news/827885.html

猜你喜欢

国际化应用型办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