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同研究

2018-10-21田训龙

中国高等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时代

田训龙

文化自信的时代影响力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同的有力牵引。文化自信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力量之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与最佳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导向。思想只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先进思想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所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源于其对文化自信的充分解释力与坚定文化自信的独特优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并以文化自信为阶梯,广泛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发挥出教育人、培养人与发展人的积极作用。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同的基本前提

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同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其有力地证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价值、政治价值与文化价值。

文化自信是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同的有力证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和创新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文化规律与政治规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传播先进文化与夯实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基础的重要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唯有主动形成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有力证明自身对文化任务、政治任务、教育任务的胜任力,用实践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培养、思想宣传、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文化自信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同的精神牵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既具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价值、改革开放求新求变的时代价值,更蕴含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价值,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体现了社会的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价值、时代价值和民族价值具有逻辑契合性。文化自信有助于扩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使大学生基于文化自信主动生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知。

文化自信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力量之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根本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包含着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永不磨灭的革命文化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资源宝库和力量之源。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广泛的自信,具有强大的可塑性与融合性,可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之中,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中弘揚马克思主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重要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主动在传统文化中寻求启示,在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先进文化中获得指导,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保持正确发展方向、自觉承接历史使命、主动担当时代责任的基本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抓手与动力,在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思想先进性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潜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建设和发展中充分结合国情和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与实践的发展性。在课程教学中揭示规律,在叙述历史中传播思想,真正肩负起了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当前多元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坚持不忘本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蓄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思想和实践能力。正是由于能够正确利用和紧密依靠先进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凭借思想的先进性,以理性批判、开放并包、从容应对的态度和明辨是非、尊重事实、维护主流的教育原则,充分彰显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潜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资源优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强大的向心力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这种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与经验,包含了中国革命、社会建设、改革创新的一系列历史进程,这些内容恰恰是构成中国文化自信的战略资源,是生成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与最佳渠道。

教育使命与责任担当决定着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文化自信不止于文化,更包含了更多的思想自信与实践自信,只有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教育,才能将深层次的文化自信转化成为大学生追寻中国梦的文化资本。理想信念的生成动力来自于文化自信,培育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共同的价值导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责任、有义务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在于鼓励大学生从党和人民群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获得启示,使其正确解读历史、认识现在与规划未来,增强大学生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规律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始终传递着基于文化自信的政治文化、历史文化、理论文化、道德文化、法律文化与社会文化,持续不断地与文化自信形成更加紧密的关联,成为了将抽象文化自信转化成为具象教育实践的重要媒介。

以文化自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同的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文化自信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依托文化自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具有逻辑必然性。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与价值信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旺盛生命力,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观指导下,加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传播先进思想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引导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时代成果,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内化新时代的新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出了“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的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定了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发展目标。当前,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注重坚定文化自信,依靠文化自信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是释疑解惑的教学实践,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着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独立、理性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定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武装、政治引领、思想教育方面的优势作用,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理论滋养、思想内涵、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

实现各门课程分工与协作相结合。应将文化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程,以文化自信的广泛影响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差异性特点和目标任务,采取横向分工与纵向协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全方位渗透文化自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确定文化自信渗透教育的关键点。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紧密围绕价值观、理想信仰教育等内容,鼓励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以革命文化和建设文化为内容核心,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角度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之路,使大学生深刻认识文化自信来源于近代以来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艰苦战斗和建设时期的努力奋斗。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渗透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关系,引导大学生加强学习,形成理论文化自觉。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引导大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深刻把握文化自信形成的历史逻辑和时代条件。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动态,用真实的案例解读文化自信,用中国文化发展的累累硕果说明文化自信。课程之间要围绕文化自信加强协作,注重配合与衔接,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坚定文化自信牢固支点。

教育主体要发挥价值导向作用。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体,在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堅定的文化自信感染大学生,身体力行地传播和践行文化自信。教师应注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文化自信的教育设计,增强自我的文化魅力、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创新与批判能力。不断培育文化自觉,加强对先进理论的深入研究,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意蕴,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及时掌握国家发展的形势政策,始终保持政治清醒与文化定力。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业务水平,将自己塑造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革命文化的延续者与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发挥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作用,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

积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意蕴。传统文化的根脉与基因是形成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本动力,正是拥有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才使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得到涵养,才使文化自信更加深沉而持久。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资源宝库,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将传统文化中包含的道德文化、政治文化、法治文化等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传统文化的厚土中培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性。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述说革命故事、传播先进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时期,或者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繁荣发展阶段,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都是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形成如今大国文化自信的主要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秉持优良传统,向新时代大学生传递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系列成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获得感,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使大学生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总之,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实现的基本前提,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与新的历史方位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教育的凝聚力、号召力与影响力,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与理论认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出课程优势,助推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回归的伟大进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刘建军.全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2017(4).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

[4]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本文为2017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四个自信”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时代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