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2018-10-21朱午霞

科研课题成果通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朱午霞

摘要:现代小学生普遍缺乏爱心,任性、自私、不知道感恩;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却喜欢追求独立放旷,他们喜欢新奇、古怪的事物。但有时却不能明辨是非,他们的情绪激动,很不稳定。这时如果不对他们加以引导,培养其健康积极的情感,后果将不堪设想。语文教学承担着育人的重任,让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爱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学生自身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小学生普遍缺乏爱心,任性、自私、不知道感恩。所以说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和高尚品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用爱去激励学生,用爱去感染学生,用爱去唤醒学生的心灵。“爱”成为我教育学生永恒不变的法则。爱心是水,滋润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陶行知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的典范。做了二十多年班主任的我,其间的酸甜苦辣,趣闻议事,丰富着我的生活,历练着我的情感,细细回味,极有感慨。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在爱的教育中,我不仅明白了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更懂得了应该如何去爱学生。汪广仁说:“只有爱,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才会在学生心灵中绽放光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传承中华美德,让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呢?

一、播撒爱心,关爱他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智慧的产物。作为语文老师,应积极运用各种手段“披文入情”,把文行间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例如讲授《爱如茉莉》时,先让同学们默读,让他们在读中感悟爱的传递,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感悟文章意境,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通过诵读感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我已经将“爱”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遵守社会公德、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也会从语文的课堂中,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并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关注盲人呢?我抓住题目中的“爱”,围绕“爱”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去感悟故事中的“爱”。做游戏、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盲人的生活。先让他们闭上眼睛,后面的小朋友把手搭在前面的小朋友的肩膀上,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的前进;开展多项体验活动。如蒙上眼睛,在老师口令的指引下,进行爬楼梯、找座位等活动;开展“蒙眼走障碍”、“蒙眼吃水果”体验性游戏活动,游戏开始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但在进行的过程中,他们慢慢体验到盲人的不便与辛苦,游戏中小心翼翼地紧抓扶手,害怕摔跤。在理解、尊重盲人的基础上,说说应该怎样关心并帮助他们。盲人的生活大多数都是依靠触觉、听觉以及其他辅助工具,如拐杖、导盲犬等进行的。盲人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五彩的世界,但他们的心灵不是封闭的;残疾并未使他们消极对待生活,而是向生活挑战,向黑暗挑战,积极地面对生活,用智慧战胜困难。他们不但学会了生存、自理,而且还在不断地追求知识的提高,有些甚至做出了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

二、奉献爱心,点点滴滴

种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种希望。例如,她从教书育人的无私从心底出发,结合教学理论,针对育人钻教研,对照自身深入思,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因人施教,和谐施教,践行宗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沿着教书育人的科学足迹不断栽种一个个蒲公英,播撒着滴滴爱心。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她以“一百多年前,法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种下了‘欧洲的喉舌、世界的良心罗曼.罗兰这株蒲公英,以此结出的果实撑着独特的小伞随风遍布在广袤的大地上”为励志,扎根乡村教学事业,内化为对孩子精心呵护的具体行动。裴占花并没有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那样伟大,她的舞台不大,若说有点相似,指的是她也是一个蒲公英的栽种者。随着种子的成熟和四处飘撒,她创造了和创造着无穷大效应。记得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环保局一个叫王娟的公职人员千里迢迢来看望她的小学老师,促膝长谈后学生留下一封信,上面有这样一段话:“老师,您还记得那句话吗?从那里我开始读懂了诚实,读懂了人生,我会记住它,一辈子,谢谢您,老师!”这位从河南农大毕业的学生在柳河乡中心小学就读时的班主任正是裴占花。那是一次单元测试中,裴老师发现有位女生在作弊,当时她并没有没收试卷,而是在评卷时很坦然地在试卷上写到:“诚实的价值远大于100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种无声的关爱影响了这位同学的人生。

用课堂提问创设学习语文的氛围,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冲动。例如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在讲述课文内容前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节日的晚上同学们都在干嘛,然后抽出几位同学进行分享,接着老师也分享自己过节时的喜悦。在同学们各自渐渐陷入幸福的回忆之中时,老师突然话锋一转:“但是有一个小女孩,在西方圣诞节的夜晚,她又在干什么呢?跟我们的经历一样吗?”短短几句话又把学生带回现实的课文学习中,令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去寻找答案。让学生在回味自己幸福时光的同时,会对课文的内容更加感兴趣,这样既能增加课堂提问时老师与同学的交流互动,又能对课文的教授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帮助。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她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老师的爱,进而将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教这么多年,她把自己耕耘的园地管理得天晴日朗,所带的班一直以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优著称全学区,许多家长都以孩子能进她的班为幸事。她也因此多次被评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这种毫不夸饰的点点滴滴支撑起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亲情源于血缘,血缘凝就亲情。说起亲情,总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从来不为父母着想,也不理解、体谅父母的辛苦和良苦用心,甚至有的孩子将父母视为“仇人”等。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会爱父母,珍惜親情。某城市大地震后,人们清理废墟时经异地发现,不少婴儿还在母亲弓着血肉之躯下活着;一位年愈半百的母亲,在儿子患尿毒症急需一颗肾脏时,毅然请求医师取出她的一颗肾脏来换,这就是亲情,是人世间至善至美的亲情。在那牵肠挂肚的惦记中,在那圣洁无私的呵护中,无怨无悔的奉献中,拥有这样的亲情,会使我们风雨人生变得风光怡人,让世界充满温馨。

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们爱最多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母。从我们“呱呱”落地起,我们的父母就承担起了养育我们的重任。父爱如一座高山,永远也难以企及他的顶峰;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梦。爱让这个世界不停地旋转。父母付出的远远比山高,比海深,作为我们,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欢乐。回想过去,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贺卡,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翻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那一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不都印刻着父母为我们操劳的痕迹吗?有时,因为父母的几句批评,我们就会对他们怒目而视。每个孩子都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心头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他们关心却换来了我们这样的对待,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定很沮丧。在我们的心灵中,只有自己,容不下他人,无论我们做什么事从不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想,而做为父母,首先想到的却是我们,无论背后掺杂着多少痛苦和泪水,他们也从未在我们面前提起一个字,只是强装笑脸。我们在物质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难道连让父母开心一下的小事都做不到吗?所以,我们更应该体谅父母的心境,去抚摸他们心灵的创伤,去倾听他们内心的独白。

我的语文教学中就有意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如《花边饺子》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所著的一篇叙事散文。这篇课文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浓浓的母爱和子女对母爱的深沉的回报之情。这篇课文正是珍惜亲情、感恩父母的一篇好题材。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母亲是如何爱孩子,孩子又是如何回报母爱的。尤其通过对文本中我长大后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感悟,让学生认识到爱的真谛,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整体感知文本后,我先让学生画一画并读一读文中都有哪些感人的细节描写,再找出先后两次出现的重点词“惊喜”和“花招儿”并分析其作用,在不经意间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也让学生们懂得了亲情之爱是可以延续,还可以代代相传。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父母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学会从生活小事中去体会父母的爱。课文学完后,我问孩子们,作者在课文中写到“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母亲仅仅是教会了我包花边饺子吗?不是的,“母亲还教会了我——”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答到:母亲教会我的绝不仅仅是花边饺子,教会我的是如何爱别人,如何珍惜亲情,如何把自己接受的爱播撒出去......听了孩子动情的回答,无不让我感动,我已把亲情之爱深深地播撒到孩子的心田。

通过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在自身的生活中逐渐学着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学会理解父母的用心,懂得珍爱亲情,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勤奋好学,回报父母的爱。

看到孩子们一天天的变化,我想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在语文学习的一点一滴中,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在教育教学这块肥沃的领域里,让爱的阳光洒进语文课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引领学生理解爱、学会爱、付出爱。如《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主要讲生活中的爱是很平淡的,就像茉莉的清香,淡淡的。但是它又是温暖而无处不在的,处处萦绕着你,让人觉得美好,表达了父母间平淡而美好的爱。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让爱绽放。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般地说,在欢乐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欢乐;在悲哀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悲哀。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感情还能感染别人,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了解了这一点,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气氛。根据教材不同体裁,不同内容,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己的欢乐痛苦去感化。传承中华美德,让爱的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李鎮西 《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出版社1991年第1版

[3]孙春成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年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