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2018-10-21黄晓翠

全国流通经济 2018年13期
关键词:市场环境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针对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利用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将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促使企业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中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因素的分析,建议从加强市场环境分析、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率、加强和完善内部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来有效控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市场环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8)13 -0040-02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的业务运行中,财务管理方面由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稳定性因素所导致的企业经营成果有可能遭受到重大亏损的风险。为了促使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健康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就是针对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利用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将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利润最大的目标。从广义的角度上,企业财务风险分为财务核算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税务筹划风险、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股利决策分配风险等。

企业风险管理重中之重是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核心内容是资金风险管理。如何筹集、使用、调节、盘活企业资金?如何使投资者的资本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短时间内实现保值、增值、企业资源优化使用成为我们财务管理者面对复杂的经济市场,要长期思考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只有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才能真正提升财务管理在资金的安全性与企业获利能力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最终的经营战略是为了利润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想在业务经营活动中获得利润最大化,就必須重视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企业而言,从开办时的筹资、投资,到利润分配和企业发展运行,每一个环节都伴随和隐藏着各种风险。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控制直接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为企业能否顺利实现经营最终目标起到了监督保证的作用。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承受能力之内对营造企业良好经营环境和适应外部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稳定发展,持续占领市场,提高企业在经营市场强劲的竞争力,就必须通过一定专业知识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风险分析和合理的风险评估,进而有针对性的实施风险应对。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但企业可以做到的是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来迅速的应对外部环境因素。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汇率和利率的变化、通化膨胀等各方面,政府运用调控政策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调整,所以企业无论如何都面临着无法避免和无法完全控制的风险,为了适应经济市场不断的挑战,为了更好的应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企业就必须对财务目标、财务决策,以及财务制度和财务控制做出相适应的调整,从而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2.内部环境因素

(1)企业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不仅反映了企业资产来源中举债的比例,一定程度上衡量着企业如需清算时, 能够保障债权人的利益程度。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对风险好恶的程度不同,有些企业管理者只站在股东的立场上追求高风险高利润,盲目举债,使得资产负债率高于正常值,从而造成企业偿债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在资金上缺乏合理统筹,无法合理地安排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认为企业资金保障唯一的方法就是银行及其他渠道的各类贷款,造成企业贷款过高,资产负债率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平和状态,造成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居高不下,企业的财务负担直接导致着企业的经营之路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2)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执行性。企业内部控制旨在提升企业价值和建立良好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整体的良性运转,但是,仍有很多企业高层对建立和实施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效监督考核机制还存在很多障碍,内部治理结构如同虚设,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内部控制的缺失是企业发生风险的最主要诱因之一。在防范风险时,运用和实施内部控制所得到的经验,可以使企业高管层及风险分析和管理部门尽可能早地甄别和评估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积极应对,能够使提升企业的经营信心。

不同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行业风险,风险的成因也各不相同,所以企业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手段,理性地、全面地针对风险进行控制。内部控制实施监管中,人为因素依然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策中高管层决不可以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以免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

1. 加强企业风险市场环境分析

企业既然无法回避外部环境因素,那么就要积极面对市场经营的各种风险,随时关注和分析市场风险。在政策和市场条件好,企业处于活跃发展期的情况下,可以在适当范围内采用提高资产负债率的方法,纳入更多资金,进一步刺激企业资金的周转和运作;如遇政策和市场经营环境不利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处于平稳期,且整个市场经济的不景气,这时企业就必须理性面对,减少银行贷款,合理调整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结合企业成长不同阶段,企业的财务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应做相对应的调整,合理选择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2.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进行筹集资本时,企业应当全方位考虑,正确揆时度势,充分研究和正确估计预期的风险和利润,有的放矢,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分析和决策,将资产负责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负债率过高,企业风险就过高,企业难以把握;负债率过低,又显得不够激进,会造成企业发展较慢。通常情况下,我国企业较为理想的资产负债率是控制在40%左右,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以内。一般情况下,假如企业投资收益率在大于借款利息率的情况下,投资人不必担心负债率,因为负债率越高利润也就越大;反之,如果投资收益率小于借款利息率,更多的利润将被用来支付高额的利息,这时,企业就应该考虑有效降低负债率。

3. 有力实施企业内控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落地实施,而风险管理离开了内部控制作为手段支撑也将流于形式。现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了详尽说明,内部控制也由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发展为以控制风险为目标,逐步将企业的战略、财务、经营中的所有风险,整合于风险管理,覆盖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

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制度是落实管理的根本,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实施细则来规范,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执行措施来确保有力实施。然而,根据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制度也要随之修改更新,这就需要企业对风险做到时时监控,并适时的修订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以保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真正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管理的需求。

4.提升高管层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企业高管层应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开拓创新的思维和对企业未来风险足够的敏感性,深度了解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从管理的角度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自上而下的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关注点只停留在企业经营的现状,仅针对现有风险进行研究和应对,只解决现下的危机和问题,忽视长远发展下,未来风险的评估和分析,造成高管层在对企业战略决策中的偏差,从而致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5. 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整个过程主要是由人员来决定,因此,企业专业队伍的素质影响着企业未来的方向和命运。首先是对企业各种存在的风险利用专业的知识判断,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和评估,进而从企业宏观经营战略上进行掌控。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高管层虽然有风险控制的意识,但是没有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也缺乏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虽然有风险控制制度,但是没有有力的执行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帅.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全国流通经济, 2017,(10):27~28.

[2]张锦中.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探析[J].全国流通经济, 2017,(16):92~93.

作者简介:

黄晓翠,供职于陕西省铜川市气象局。

猜你喜欢

市场环境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企业高层相关性研究
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对策探究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对我国C2C微商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