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由探戈》的阿根廷音乐元素及现代改编

2018-10-21杨琦

黄河之声 2018年16期
关键词:改编

摘 要:《自由探戈》创作伊始即被称作“迈向自由的歌曲”,成为以“自由”、“和谐”为核心理念的新探戈音乐的高峰之作,流传甚广。当下,《自由探戈》以各种改编形式继续活跃于世界舞台,其音乐形态和演奏方式的成功创新是“互联网+”音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皮亚佐拉;自由探戈;阿根廷音乐;改编

阿根廷作曲家皮亚佐拉(1921-1992)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不但在阿根廷盛传,也受到世界各地音乐人的追捧。他和他的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次证明艺术发展所遵循的自身规律,第一,民族的艺术就是世界的艺术。第二,艺术无国界,真正的艺术能在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人们之间引起共鸣和“同理心”。皮亚佐拉善用班多钮手风琴,巧妙的将带有阿根廷音乐元素的爵士乐与古典音乐作曲思维相结合,创造了诸多旋律动听,趣味性强的“新探戈”。“新探戈”除了在作曲技法、音乐风格上有创新,还是当代都市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虽忙忙碌碌,灵魂却无处可依。《自由探戈》是皮亚佐拉“新探戈”的代表之作,其流畅、优美、活脱的旋律直抵人心,引起了闹市中孤独、迷惘人们的强烈共鸣。这种撼动人心的情感交流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追捧,各国的音乐家们争相对该作品进行了改编和创新,笔者拟通过对《自由探戈》中阿根廷音乐元素的分析,探究阿根廷音乐国际化的路径,为我国传统音乐在当下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皮亚佐拉和“新探戈”

任何一种被书写的音乐体裁都是人们生活的折射和写照,“探戈”亦如此,它从旧到新的历史进程既是遵循了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同大多数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样,“探戈”是生活困顿的底层老百姓的舆情和娱乐。据史料记载,性感火辣,激情四射的“探戈”产生在殖民时期,产生区域是非洲的阿根廷和乌拉圭地区,适用人群是当地的黑人奴隶。除了黑人奴隶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被称作“探戈”,有的地方将大型节日(如,乌拉步蒙特维的亚狂欢节)中黑人化妆组成的狂欢队伍亦称作“探戈”。由此可见,“探戈”毋宁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自产生起就被打上了深深的阶层烙印。活力四射的“探戈”正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向往,阿根廷人们在欢快的节奏中翩翩起舞,从而消弭生活之困顿,悠长带有蓝调色彩的旋律向世人倾诉着都市底层生活的孤苦无依,节奏和旋律的紧张对峙昭示着人们的矛盾生活。由此,“探戈”一直被认为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遭到上层社会人们的蔑视和抵制,在阿根廷亦是如此。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历史和种族等原因受歧视的“探戈”,又因19世纪上半叶阿根廷特殊的政治环境得以广泛流传。1816年阿根廷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同年7月9日宣告独立,大批来自欧洲、非洲、美洲的移民涌入,他们塑造了以“探戈”为代表的阿根廷兼容并蓄、包罗万象的文化,大量的移民又促使阿根廷文化在欧洲、非洲、美洲广泛传播,其中又以在巴黎受到追捧和欢迎为主要原因,阿根廷本土上流社会也对“探戈”打开了大门,“探戈”时而热情、时而忧郁的节奏,性感、热辣的舞蹈在阿根廷大行其道,同我国昆曲一样,成为了阿根廷人民的DNA。

与其说皮亚佐拉创造了“新探戈”,不如说“新探戈”成就了皮亚佐拉。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有诸多学者对皮亚佐拉和“新探戈”音乐的关系做了较详细的归纳和整理。如: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叶雨的毕业论文《论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的艺术特征》(2011)、《皮亚佐拉与他的新探戈音乐》(陈艺蕾,2018)、《阿斯多尔 皮亚佐拉和他的探戈音乐》(陈军,2007)等。以上文章多从探戈发展的历史脉络、皮亚佐拉音乐创造时期的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笔者发现“探戈”演出场地的变化及其身份的转变亦是促使“探戈”自我创新,自由发展的重要原因。传统探戈流传在乡间村舍,是黑人奴隶的歌曲和舞蹈。阿根廷独立后,“探戈”进入了城市,活跃在城市的街头,舞厅、酒吧和咖啡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上流社会对“探戈”的猎奇之心日益浓厚,迫切需要街头的“探戈”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皮亚佐拉出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到了社会发展对传统“探戈”提出的新命题,即“探戈”能够在音乐厅、剧院进行展演。音乐厅、剧院等演出场地的变化既要求“探戈”的音乐本体有创新,又对其审美标准提出了新的规定。基于此,皮亚佐拉开始承担了“探戈”音乐的创新性发展之重责,他根据音乐厅、剧院的演出标准,将欧洲作曲技法与传统探戈音乐元素相结合,使阿根廷本土音乐元素具有了节奏、和声、复调、曲式等现代音乐思维,创造了“新探戈”的艺术形态,皮亚佐拉也由此成为阿根廷历史上彪炳千秋的伟大音乐家。

二、《自由探戈》的阿根廷音乐元素

皮亚佐拉把活跃在城郊妓院、舞厅的探戈,成功的搬到了音乐厅、剧院,把单纯靠脚的舞曲创编为以耳为主的纯粹听觉艺术,一方面提高了探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改变了探戈的审美标准。在诸多作品中,以“迈向自由”为核心理念的《自由探戈》因具有浓郁的阿根廷音乐元素和开放的曲调曲风,成为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自由探戈》的巨大生命力和内在张力源于其核心理念“自由”。葉雨在其硕士论文中所说:“阿根廷音乐文化的发展是音乐文化扩散的典型”,即阿根廷音乐文化同其一般的文化生活一样,发展的历史就是其传播、扩散的路径,没有明确的界限。这种“无边界”的历史发展样态蕴含着阿根廷文化的核心价值“自由”。殖民时期,西班牙音乐文化、意大利音乐文化与阿根廷音乐文化杂糅,在欧洲音乐强有力的号召力感染之下,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迅速成为美洲音乐中心,西班牙斗牛曲、意大利歌剧、阿根廷舞曲、沙龙音乐在彼时的阿根廷并行不悖,形成了阿根廷文化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性格特征,“自由”亦成为阿根廷音乐的核心元素。

著名音乐家瓦格纳对音乐中的“自由”做了深刻的诠释:“音乐所表现的东西是永恒的、无限的、和理想的”,对永恒、无限、和理想的追求既是音乐的“自由”。阿根廷音乐之“自由”基于扩散型特点,超越了具体时间和有限空间,在历史的长河中追求永恒和无限。尤其是独立之后,在民族意识、欧洲思想的交织影响下,大批阿根廷音乐家创造了既有民族风情又有欧洲风格的音乐作品,把探戈音乐从乡村带到了城市。同20世纪初,以学堂乐歌为代表的“新音乐”在我国传播相反,阿根廷的作曲家一方面从古老的印加音乐传统(印加音乐的调式与节奏)吸取养分和创作灵感,另一方面大胆的借鉴欧洲音乐的创作技法和音乐思维,努力改变阿根廷传统探戈的演出模式,提高其社会地位,最终创造了风靡全球的“新探戈”,成为阿根廷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皮亚佐拉是如何在《自由探戈》中实践阿根廷音乐元素的现代化呢?

首先,确立新探戈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自由探戈》依然扎根于阿根廷传统探戈音乐热情和忧郁的双重风格。传统探戈时期,探戈是城市底层和边缘的人民的生活写照,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抗议,他们无力改变生活状况,混迹在酒馆、妓院,一方面在热情、嘈杂的波尔卡、华尔兹、玛祖卡、哈巴涅那和探戈等音乐和舞蹈的刺激下消磨度日。另一方面,音乐家洞察到了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和孤独,为探戈音乐植入了忧郁的气质。热情、忧郁是传统探戈音乐的风格和特征。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很好的继承了传统探戈的热情与忧郁并存的美学特征,并利用欧洲作曲思维将其艺术化和现代化。

其次,对传统探戈节奏型进行创新性改编。《自由探戈》的节奏遵循了传统探戈的特点,如图一:

这是古巴哈巴涅那舞蹈中常用的附点节奏型,活脱轻快,富有律动。切分节奏也是《自由探戈》中比较常用的节奏型,如图二:

切分节奏是阿根廷黑人坎东贝舞蹈的常用基本节奏型,《自由探戈》里将其扩展改良为打击乐的节奏型,用吉他、低音提琴、手风琴来演奏。

皮亚佐拉在《自由探戈》里,为这些传统节奏型注入了现代性内容。他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改变重音结构,为旋律增加动力性和现代性,如图三:

低音区皮亚佐拉采用的是322米隆加节奏型,这种节奏以阿根廷传统音乐附点、切分为基础,将4/4拍改成8/8拍,4/4拍强、弱、次强、弱的重音规律变为三个重音,一小节三个重音的安排增强了乐曲的律动感。332时值的排列方式,改变了逻辑重音,使旋律更加活脱,兴趣盎然,富有爵士、蓝调等现代音乐的气息。

再次,继承了阿根廷音乐的旋律思维。《自由探戈》中浪漫悠长的旋律慢段是对阿根廷音乐中蓝调思维的继承。米隆加节奏型和复合节拍的运用形成了《自由探戈》热情火辣的音乐基调,在连续的动力感极强的主旋律之后,皮亚佐拉安排了较长的慢节奏乐段,慢乐段的旋律舒缓、优雅,与主旋律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都市生活中人们喧嚣背后的孤寂和冷漠,述说着人们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如图四:

如上图所示,持续长音符的运用改变了该曲主要的音乐形态,上行分解和弦后紧跟大切分节奏的旋律级进下行组成了该曲的旋律主线。悠扬灵动的旋律来源于传统阿根廷音乐中的蓝调乐思。阿根廷建国后,欧洲音乐随着移民潮一起涌入阿根廷,其中就有蓝调音乐,在其后的发展中,蓝调逐渐成为阿根廷探戈旋律的主要乐思。《自由探戈》中,皮亚佐拉继续采用阿根廷传统探戈的旋律,与舞曲节奏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该作品的“自由”主题。

三、《自由探戈》的现代改编及互联网传播

众所周知,《自由探戈》是皮亚佐拉为班多钮手风琴、钢琴、小提琴创的三重奏室内乐代表作品之一。室内乐是欧洲古典音乐的重要体裁,弦乐四重奏是其主要的形式。皮亚佐拉用这种以“合作”见长的欧洲音乐体裁来创作探戈,把阿根廷探戈从街头咖啡馆搬至室内音乐厅,成功实践了传统探戈的现代改编。1955年,皮亚佐拉从法国留学后回到阿根廷,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创立了一支“八重奏探戈乐队”。古典时期的室内乐多以钢琴和小提琴为主奏乐器,也有同一种类乐器的重奏,如弦乐、木管等,其中,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组成的弦乐四重奏是最普遍的形式。这个乐队打破了传统室内乐以弦乐队为主的模式,在管弦乐基础上加入了班多钮手风琴、电吉他等现代乐器,创作了大量新探戈,《自由探戈》是皮亚佐拉后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自由探戈》保留了欧洲古典时期室内乐的两个主奏乐器,钢琴和小提琴,加入了阿根廷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班多钮手风琴。皮亚佐拉8岁就拥有一架班多钮手风琴,他首先是一名出色的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家。它出色的演奏技巧为《自由探戈》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班多钮手风琴是阿根廷音乐的灵魂,它凭借着与探戈音乐的天然亲密联系,在探戈音乐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低沉阴郁的音色和悠扬高雅的声线高度契合探戈音乐对自由的呐喊,成为探戈音乐的核心主奏乐器。《自由探戈》中,低声部的旋律多由钢琴和班多钮手风琴的左手部分来担任,因为班多钮手风琴低声部音色厚实有力,节奏短促、轻快,和钢琴呼应组成了及富动力的伴奏声部。小提琴悠扬清新的音色和班多钮手风琴右手部分组成了《自由探戈》的主旋律声部,二者交互辉映、互相融合,表达了皮亚佐拉在米兰开启新生活的喜悦和欢欣。同沉静而热烈的电影《探戈课》一样,《自由探戈》在世界各地热烈巡演,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对其顶礼膜拜,如苏联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纽约先锋乐团克洛诺斯四重奏乐团、中国小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等纷纷对这首充满魔力的曲子进行创新改编,通过互联网在全球廣泛传播。

当下,《自由探戈》仍然是世界音乐自由改编的重要曲目,改编自八十年代起持续至今,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充满民族风情同时兼具现代时尚气息的音乐作品越演越烈,笔者搜索各大网站,流传的关于《自由探戈》改编的视频100多个,根据表演形式统计有如下几种:无伴奏合唱,手风琴协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重奏、萨克斯重奏、长笛重奏、吉他独奏,钢琴四手联弹等等。表演的人群有专业乐团,已有音乐爱好者,表演的场地大部分在音乐厅、演奏厅,也有的在室内房间里,比如钢琴四手联弹在一个教室里,表演人群有西方人以,亦有很多东方面孔,如马友友老师的精彩表演,和中央音乐学院一帮年轻学子的精彩诠释,他们在乐队中增加了电吉他、电贝司、鼓等电声乐器,现场氛围热烈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由探戈》的创新和改编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交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答卷。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自由探戈>不同音乐形式之比较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B121)

作者简介:杨琦(1980-),女,硕士,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

猜你喜欢

改编
初试改编幼儿戏剧的文本样式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网络小说改编的现实意义
浅析话剧改编中的中国式喜剧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