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浸润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

2018-10-21陆玲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角尺价值观素养

陆玲

仔细分析以往的数学教学,发现过分重视数学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和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在很大的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什么是数学的核心素养,和之前我们所思考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什么区别?个人感觉本质上更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且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数学的核心素养更关注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使学习者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关注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且润物细无声的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让学习的过程浸润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才能极大的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本身的学习。关于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清晰理解和准确实施,而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素养的培养,往往不能很好实施与体现。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學行为,把握教学实践中的时机,挖掘教材的内在条件,去探索,去发现,去实施。下面通过我的几个教学案例和自己的教学反思阐述数学教育中如何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案例一:平方米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1平方米的纸,下面我请一些同学站在这张纸上,看能站多少人?谁愿意?

(学生在老师的许可下,纷纷来到讲台站到纸上,且一个紧挨着一个。)

师:还可以再站吗?

生:(学生非常踊跃,纷纷喊道)老师,老师,还可以站。

(于是,教师继续指名学生上来,站在纸上的学生挨得更紧,以至于个别外围学生的一只脚悬在了半空。)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数一数1平方米上最多能站多少人?

生:1、2、3、4、……15。

师:好,请同学们回到座位上,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米上最多可以站15人。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

在这个环节中,充分让学生体会1平方米的大小,注重过程教学,学生学得主动,印象深刻。接下去的几个共同探讨的问题 使教学过程从知识点的体验转入到生活实际的运用,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价值观得以进一步的体现:

1.同学们,刚才15位同学是挤在一张纸上,如果是1平方米的电梯,我们还能这样挤吗?那站多少人比较合适呢?

2.1平方米的房价大概是多少钱呢?

3.1平方米土地大概能产多少大米呢?

通过学生讨论、调查,教师提示、讲解等方法后,这时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纯数学的1平方米的大小,而且包含有对1平方米经济价值的认识、社会价值的认识。让学生自然感受在上下电梯中人与人之间应保持舒适距离,诱发尊重人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1平方米土地的价值,产生热爱珍惜1平方米的情感。这样处理,矫正了学生一味关注1平方米上站人多少的意向,而是敏锐把握教学中的时机,创设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案例二:并非多多益善!

听课活动中 ,一个老师上了《认识角》,有这样一幕场景:

师:怎样比较图中两个角的大小?

师:每一小组的信封里有用胶片画好的两个钟面图,另外信封中还有剪刀、直尺、活动角、三角尺、纸片,请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教师巡视)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的?

(以下是学生在讲台上边演示边讲解的情况。)

生:我们是用剪刀比划的,张开剪刀使它和其中一个角一样大,然后移开剪刀再比划另一个角。

师:这个方法不错,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们是用尺量的,我们量了两个钟面上指针的距离,发现一个长,一个短,我们想长的角大。

师:这个方法也可以,老师都没有想到。嗯,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是用剪纸的方法比较的,用纸片剪一个与其中一样大的角,然后进行比较。

师:这小组会动脑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数小格比较的,左边的角有15个小格,右边不止15个小格,右边的角大。

师:这种方法蛮独特的,第6小组还有不同方法,你们说。

生:我们小组用的是三角尺,左边的角和三角尺(指直角)一样大,右边的比三角尺(指直角)还大一些,所以右边的角比较大。

生:老师我们用的是活动角,张开活动角使它和其中一个角一样大,再去与另一个角进行比较。

师:这又是个新方法,还有吗?

生:我们把连在一起的胶片剪开,胶片是透明的,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异常活跃,着力追求新奇的比较方法)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十几种方法,我们看哪一组想出的方法最多?喔,是第四组,一共想出了八种方法,我奖励第四组一颗红五星。(此时有学生站起来迫不急待的说,我们还有方法,我们有12种呢。教师“机智”打住)同学们,其它方法我们课后再交流,好吗?

这段教学设计是开放的,充分让学生自主发现比较的新方法,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但是由于教师偏颇的引导,使学生一味寻求新的比较方法,小组之间是以方法的多少论奖励,这种价值观是浅层次的。教师的小结应在方法的分类、提升上作出引导,而不是一味追求方法的数量。教师应指出用尺量的方法的局限性、数小格方法的非典型性、用三角尺的偶然性、剪开比较的特殊性,这些方法固然可行,但不及用活动角比较更具普遍意义,进而引申出以一个角为标准角,为以后学习角的“度”及量角器的教学打下积极的蕴伏。教师通过小结引导比较方法的优劣,留给学生的价值观是:我们不仅是注重方法的数量,更注重方法的质量。

从上述阐述剖析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玄乎,教育机遇就在身边。数学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并不局限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兴趣、意志力的培养,它还应包括数学、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这就是数学的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教师要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时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自然地、细微地、并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熏染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对自然、对社会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

猜你喜欢

三角尺价值观素养
我的价值观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任务驱动学习:跟着三角尺学角的认识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价值观(二)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价值观(一)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