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研究

2018-10-21张彦梅刘福友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3期
关键词:电气可靠性环节

张彦梅 刘福友

摘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一项以自动化技术应用为主的现代先进控制系统,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各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机械制造领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有效应用,可规避一系列人工操作不规范问题,有效提高控制效率与质量,进而有效提高机械制造效率与质量,为机械制造行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然而电气自动化控制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可靠性无法保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研究

引言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的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为了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应该及时发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严格把控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质量,在创设良好运行环境的基础上,保障控制系统操作、检修人员自身水平,全面强化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效率。

1、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意义

1.1有利于提升机械制造质量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开展机械制造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在预设的系统质量控制标准内进行机械制造,可以有效的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工缺陷,机械制造生产的质量高、效率快、通过自动化系统,能生产出高质量、精度高的机械制造产品,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还涵盖了自动检测环节,能严格对机械制造各个环节进行工艺与参数监控,构建成一个及安全、高质量的闭环生产系统,有效避免因为机械制造质量不过关导致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

1.2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想要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价不断强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领域,自动化系统、自动化设备的运用非常普遍,甚至一些企业当中的机械化生产制造水平已经高达90%以上,电气自动化生产水平也决定了企业自身水平。在现阶段之下,有效强化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能够减少电气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保持机械制造生产处于一个良好、科学的运营状态,避免生产事故的出现,强化企业人力物力财力使用效率、提升机械制造生产质量,强化自身综合竞争力。

2、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常见问题

2.1机械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人员管理不足

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维护对员工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门槛规定。由于企业对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缺乏管理,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面临着诸多问题。传统的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的最新需要。这种对员工的科学管理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企业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2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故障无法及时维修

由于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人员管理不到位,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维护工作没有及时进行,使设备继续处于不良状态,最终造成设备损坏。这种不良事故直接对电力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造成了极大地降低,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导致企业的规模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滞后。同样,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人员的极大关注。

3、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优化策略

3.1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质量检测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提高,首要工作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质量。所以,相关部门需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质量的检测。首先,设备采购环节,需要组织专业人员严格检查设备相关指标是否达标,例如:规格、质量合格证书、使用性能等。值得注意的是设备采购环节,除了保证设备质量之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等工作,确保设备采购性价比最高。其次,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长期运行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以此降低设备故障发生几率。

3.2做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环境评估工作

鉴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环境,对系统可靠性有着巨大影响。所以系统使用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对系统使用环境中各项指标进行有效评估,例如:风速、湿度、温度等,并结合不同指标,制定可靠性评估方案。机械制造企业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借助计算机等技术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环境进行模拟,详细记录模拟过程,尤其是系统运行中潜在问题,需要进行一一记录,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减少环境影响带来的负面影响。

3.3出台明确规定,有效管理人工操作环节

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还应该对人工操作环节进行规范,这会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具体实施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规范,二是培养工作人员操作系统的能力。对于相关工作部门来说,要制定控制操作规范。仔细研究每一个人工操作环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划分,把人工操作环节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从而制定较为科学严谨的操作规范。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经历设备启动环节、各指示灯显示环节,另外还有相应的后续操作环节。实现设备可靠运行,要有力约束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在实际运行中,电气设备需要交互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共鸣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电磁波相互干扰的情况。此时就不能保证控制系统正常运行。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出台明确的规定很有必要,实现对人工操作环节的有效管理,使得控制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

3.4优化设计

为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在生产组装前期需要对设备整体进行设计,重点结合设备性能参数、功能特点等制定科学的自动化控制产品设计方案。鉴于自动化控制产品的性能、结构差异会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需要全面优化自动化控制产品设计方案,提高设备整体性能的稳定性。在保证自动化控制产品技术设计要求的条件下,采取更加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对局部元器件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在控制自动化设备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自动化控制产品整体性能,从而有效保障设备的稳定性。

3.5模块布局合理,保证散热效果良好

在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中,要保证使用的设计方法是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要考虑到多种外在因素,对影响设备可靠性的因素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将这些因素所能产生的影响降低到合理范围内。就各个功能板块而言,所要满足的生产需求与产品的实际功能有密切联系。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对布局的合理性有深入的思考。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模块化设计的应用比较常见。控制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由单组不同的模块实现。其中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是电源模块的应用,应避免与其他的模块共同放置。这是因为电源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电磁波,电磁会侵扰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问题不仅影响机械制造生产体系的稳定性,而且对我国整个机械制造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实践应用经验,不断分析研究机械制造中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优化调整现有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设计操作方案,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为加快我国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2):15-16.

[2] 王津红.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分析[J].河北农机,2018(09):54-55.

[3] 薛松.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0):223.

[4] 童永华.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04):65-66.

[5] 布晓亮.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探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0):141.

猜你喜欢

电气可靠性环节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及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探讨
浅析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绿色建筑电气技术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及作用研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电气接地和电气安全的问题
J.D. Power发布2016年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报告
谚语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