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2018-10-21程文培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3期
关键词:美德历史教育

程文培

摘要:历史教学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是利用历史人物故事,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二是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三是以历史名人的经历,启发学生“尊敬师长”;四是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发扬、光大,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美德;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然而,历史教学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根据历史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一、利用历史人物故事,对学生进行“诚實守信”教育

我们这所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加之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监护。他们为了得到充足的零花钱以供自己享用,或者双休日要到同学家玩耍等等,他们都会编造一些谎言,如买学习资料、同学过生日等,来骗取监护人的信任,以达自己的目的。因此,对其进行必要的诚实守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历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历史人物故事,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守信的教育。譬如:

(1)、“韩信奉金给漂母”。韩信从小家贫,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2)、“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3)、“烽火戏诸候”。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诸侯们见到烽火以为边关报警,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结果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因为他们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以上故事充分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学生从这一个一个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后汉书·郎凯传》就指出“就奢必于节约”,早在春秋早期鲁国大夫御孙说“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勤俭节约这一优良传统我们理应继承下来,可是,今天整个社会的浪费之风已使得我们的优良传统几乎没有存生之处。就拿中小学来说吧:情景之一,时常会看见有那么一两个水龙头在“偷偷”地滴答着,其开关则是在慵懒地不肯回位。情景二,一个刚买的馒头或者是一碗饭菜,吃了几口就扔或者倒到潲水桶了。不到三百学生吃饭的学校食堂,每天就会有两桶倒掉的剩饭剩菜。情景三,校园里经常会看到一角人民币没人检拾。我每次看到如此情景,心里总是特别的难受。为此,我就在我所任课的班级里利用历史的“活动”课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同学们在主题班会上,有的讲述了许多感人的历史故事,例如:(1)、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2)、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3)、世界头号富翁盖茨三道菜夜宴胡锦涛。即前菜,烟熏珍珠鸡沙拉;主菜,华盛顿州产黄洋葱配制的牛排或阿拉斯加大比目鱼配大虾任选其一;甜品,牛油杏仁大蛋糕,等等。还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身边发生的类似的故事。

主题班会结束时,我做了以下小结: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封建皇帝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应该有山珍海味,但他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应该“吃香的喝辣的”、穿“绫罗绸缎”,但他也没有;富翁盖茨应该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品尝到很给力的美国食品,但他还是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知道 “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的道理。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争做勤俭节约的好学生吧!从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讲中,从学生动情的眼神中,我感觉到这堂课成功了。

三、以历史名人的经历,启发学生“尊敬师长”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尊敬师长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智力开发是每个父母孜孜以求的,但他们没有考虑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作为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使他们懂得用合理的方式去善待他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用名人的做法启迪学生。例如:(1)、子贡六年守师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学生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整整守墓六年。(2)、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3)、朱老总孝敬双亲。朱德总司令对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皆碑的。他幼年在家时,对父母就非常敬重孝顺。乡亲们常对他赞不绝口。他后来从军当上军官,向父母寄物汇款克尽孝道。参加革命后,当了总司令,指挥千军万马对敌作战,但他仍然挂念家乡的亲人。当他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非常悲痛,写了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学生从这些名人的所作所为中得到了启迪,受到了教育。从调查了解情况看,我校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学生日渐增多了。

四、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

“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做一件实实在在的符合中华传统美德的事,要比对学生苦口婆心说教十句、百句更有意义,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从教二十多年来,坚决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诚实守信,给学生或他人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二是尊老爱幼,尊敬老年教师和学生家长,关爱学生;三是厉行节约,从不浪费一个粉笔头、一张纸。

总之,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当然,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发扬、光大,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汉中市西乡县桑园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美德历史教育
小学生拾金不昧 传承美德树榜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道人善即是善
新历史
节约用水是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