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研究

2018-10-21席建平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施研究终身体育高校体育

摘要:在终身体育理念的倡导下,高校体育教学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新时代倡导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未来社会建设者身体素质水平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实施研究

一、终身体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它以提高国民整体体质健康为目的,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1999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旨为号召当代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观念,倡导学生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确立终身体育理念,为全民终身体育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颁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规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重要战略。

二、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观念匮乏薄弱

高校现行的体育教学中,存在明显的重技能轻理论观念,日常体育教学仅为通过技能的训练来获取单纯的运动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观念和锻炼行为的培养塑造。目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室外教学,理论课的教学课时很少,学生课外自我锻炼、锻炼的方法、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培育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讲授方式是教学质量的首位因素,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抓手。调查显示,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形式,仍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为主,教学方式的单一陈旧,必然影响学生对体育意识的认知和兴趣,这与新时代倡导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文化理念大相径庭。

(三)硬件设施配套落后

高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教学场地、教学器材和教学设备,先进完善的体育配套设施是开展体育教育的重要基地。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硬件设施落后,有限的经费与场地的制约,严重影响和束缚着高校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和兴趣,更无从谈起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四)体育教学评价欠规范合理

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技术动作,学生学会动作并做为学期体育课程考核的硬性任务。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要求仅仅理解为最终的体育测试能够顺利通过,高校体育重视技能教学,忽视体育学习方法和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塑造。

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重视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现代体育项目挖掘与拓宽了体育运动的范畴,体育游戏、体育舞蹈均可称为体育运动。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发现自身的爱好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持续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活动,如登山活动、郊外踏青、自行车郊游、健步走运动和团体或个人健身操比赛等等,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展示青春的活力。

(二)关注体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目标趋呈多元化与个性化,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与体育教学模式的协同融合,多形式的教学为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注入了活力,为体育理论的教学鉴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体育理论的传授,以注重学生身体健康、陶冶学生性情情操为基础,有效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塑造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人格。体育理论教学还可以把体育欣赏、身体锻炼、体质评价、体育卫生和竞技类体育的关注度以及全世界体育的普及情况等相关方面的体育知识一并讲授,引导并鼓励学生对体育理论学习的兴趣,夯实的体育理论知识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体育意识的有力抓手。

(三)改变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動的重要环节,在终身体育理念的倡导下,应积极主动地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采取运动科目测试的办法,学生达到既定统一的运动项目标准,便核定为体育课程学习达标;反之则视为课程学习不合格。传统固有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不利于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施实。高校急要对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根基,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树立为目的,真正使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练活动能够得到科学、客观和积极的评价。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大学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对体育理论、运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与教师的讲解传授有密切的关系。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作为客体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新型的课程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互动的、民主的关系,教师需要激励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内在生活需求。和谐、融洽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条件,只有教师与学生同时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满足双方不同的情绪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从而使终身体育理念根植入心。

(五)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

高校应当重视体育教育资源的基础分配,加强对体育教育设施的资金投入,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奠定坚实基础。球类、游泳、健身都是当代大学生喜爱和流行的体育活动,在校园中,学生如果能够进行与学习自身喜欢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亟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修缮,切实保障体育教学资源的充足和使用,推进终身体育理念教育的落地生根,促进高校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作者简介:席建平,1965年生,男,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学理论与教学。

参考文献

[1]曾伟.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7):40-41.

[2]历叶红.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素质培养研究[J].理论观察,2015(12):135-137.

猜你喜欢

实施研究终身体育高校体育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