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8-10-21林志清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件探究过程

林志清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学习,需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静观课堂,一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剧本化的表演,课堂上所谓的“活动式”、“研究性”等教学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模式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师仍旧是主导地位,学生还是属于被动式的吸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只能事倍功半。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新课堂中,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变“主导”为“主线”,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时刻记得自己服务的对象——学生。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玩”,去“做”,去“说”,去“创”,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學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懒”,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能自己去做的,教师不包办;凡是学生能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让学生勤“勤”起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自主地去探讨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利用小组合作,去发现问题,然后去探讨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同时思维也得到了扩散,找到了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现在这个网络迅速发展得时代,学习资源丰富多彩,我们不否认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但是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什么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并不是一味地为展示课件而用课件;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字、词、句、段或篇都得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二)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课件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