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味经典,重拾现代审美

2018-10-20陈希

数码设计 2018年7期
关键词:四世同堂故事情节

陈希

摘要:如今电视剧翻拍的现象很多,有的翻拍再次成为了经典,而有的却销声匿迹,被人遗忘,所以翻拍的同时要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之上,再添加现代化的审美元素,使之经典更加的完美。本文将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角色的选择,视听画面方面去着重分析新、旧两个版本的电视剧——《四世同堂》。从而也领悟到改编的电视剧在这样一个大的媒介市场环境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更好的去解决,如何创造出更具新意的剧本,如何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性,如何符合当代审美元素的设置。

关键词:《四世同堂》;故事情节;人物选择

中图分类号:I20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07-0284-03

Abstract:Now a lot of TV remake of the phenomenon, some remake of the classic again, while others have disappeared, been forgotten, so photographing the same time to follow the original basis, then add modern aesthetic elements, so that classical more perfect. This story from the arrangement, the choice of characters, audio-visual screen area to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new and old television show two versions - "Four Generations." Thus realized that the TV adaptation of such a large media market environment, current problems and how better to solve, how to create a more innovative screenplay, how to improve the drama's artistic, how to meet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element of the set.

Key words:"Four Generations"; story; character selection

1 引言

隨着时代步伐的快速前进,受众对电视剧的了解也是越发的深入。现如今,电视剧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可谓是占据了一席之地。电视剧艺术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随时打开电视机,各种题材,风格的电视剧便会扑面而来,成为了最主要的文化消遣,有着巨大的受众群体。每当有一部好的电视剧播出,一时间电视剧的主题曲,剧情内容,演员都将成为人们谈论的时尚话题。无论是当下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还是那些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的电视剧,多数是打着翻拍的口号在进行着。亦如前不久被传的沸沸扬扬的《新白娘子传奇》要翻拍的消息,一时间众说纷纭,网友们更是展开了热烈讨论和猜测。甚至有消息称“四大名著翻拍雷死人”,原本经典的名著却被翻拍成雷人剧,《红楼梦》成了“真人兽”,《三国演义》成了偶像剧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1]我们说有些电视剧之所以被称为是经典之作,就在于无论何时何地看,它都能给观众带来美好和珍贵的记忆。翻拍经典我们并不排斥,让经典重现更是大多数受众所希望的,但是在翻拍的同时要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之上,再添加现代化的审美元素,使之经典更加的完美,而不是一味的恶搞。总的来说翻拍的类型大体分为:经典电视剧的翻拍;经典电影翻拍成电视剧加长版;文学小说的电视剧版;动漫,娱乐节目的变种等。[2]眼下,电视剧新版《四世同堂》的开播也引起了观众的注意。1985年热播的电视剧《四世同堂》被认为是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当年的这部电视剧可谓是家喻户晓,更是捧红了不少演员。对于这一翻拍剧的评价,观众也是褒贬不一。本文将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角色的选择,视听画面这几个方面进行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对比分析。

2 故事情节的安排

电视剧《四世同堂》是由老舍的经典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剧中讲述了在当时那个年代里北平小羊圈儿胡同里几户人家的生活状态,特别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在这八年里的变迁。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在这八年里的辛路历程,将国家命运与老百姓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新、旧两个版本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思想上看并没有太大改变,着重表现了中国人民热烈而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民族气节始终贯穿着全剧,就像钱诗人说的一句话:“我不怕穷,不怕苦,我只怕丢了咱们的北平城,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别人手里就算完了。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了。” [3]钱诗人的这种爱国思想正是整个小羊圈胡同乃至北平城,全国人民的思想。新版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增减了许多,大致分为以下两点:

2.1 情节发展内容

单从电视剧集数的长短也能看出,由原来的28集增加到了37集,增添了许多老版中都没有出现过的情节,细化了情节也丰富了故事内容。

(1)钱仲石之死

剧中第一个转折点就是钱默吟的儿子——钱仲石摔死了一车日本兵,从那以后钱家变得家破人亡,整个小羊圈胡同也变得动荡不安,大家开始不安于现状,积极投身到抗日的队伍中去。新版第二集在细节安排上是钱仲石拉着一车日本兵玉石俱焚,而钱默吟并不知此消息,最后是通过瑞宣来承担了全部事情,镜头特写给了瑞宣,独自一人深夜站在钱诗人家门口犹豫着要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钱伯伯……而老版中则是突出钱仲石是为了救人而死的,高弟为了通知钱家逃走,不惜翻墙去找钱伯伯并告诉了他钱仲石的消息,之后钱默吟才去找瑞宣。这一情节与原著最为贴近。

新版中减去了高弟的故事情节,增添了瑞宣的戏份,突出了瑞宣的人物地位。正是由于钱仲石的这一举动,为接下来一系列人物的抗日行动做了铺垫。钱默吟从最初的“闲人”,到后来秘密参加了一个抗日组织;瑞全听了仲石的消息也更加铁定了出城抗日的决心;瑞宣骨子里多了一份积极抗日的热情……正是这个转折点打破了原本平静的小羊圈胡同,大伙都不再是坐以待毙,而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一场战争就此开始了。

(2)瑞宣人物变化

故事情节改动最多的就是瑞宣这个人物角色。新版中让瑞宣成为了一个更有主动抗日精神的一家之主,从第十四集开始瑞宣参与到了钱伯伯的一个抗日组织里,利用在英国使馆工作之余,经常在深夜里印发爱国传单,帮助运军火等等。而在老版中瑞宣是个一直处在矛盾中的知识分子,真正参加到抗日的机会很少,多是以一个善良但很懦弱的书生形象出现。与原著里的形象相符,在北平沦陷时,瑞宣只能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基本上瑞宣这个人物都处在走与不走的矛盾中徘徊,一直处在思考者的地位。在老版第十九集里,祁天佑的死无疑是给祁家最大的打击,镜头中由一群乌鸦飞过后直接转到画面是祁老太爷对着老天爷在责问,为什么一个好好的人就这么给折磨死了,瑞宣也伤心的吐出血来。而新版中祁家挤满了人在为天佑的死而感到悲伤,转场的内容过渡得过于快了,新版中的瑞宣也只是伤心,并没有旧版中的人物表现出的愤怒,伤心欲绝,纠结的心情。

经过新版的改编,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祁瑞宣,他不再只是个思考者,更是一个行动者。这既符合瑞宣知識分子的人物形象,也让观众觉得有一定的看头,而不是一味的让剧中男主角“苦苦挣扎”三十多集。正是这些细节的突出,显示出瑞宣这个人物在全剧中的主心骨地位,故事情节起伏跌宕。

(3)情感细节戏

全剧的另一个亮点则是新版中添加了不少人物情感的细节戏,这也是让观众最感动的地方。第十七集里瑞宣好不容易逃过了牢狱之灾,被日本人放出来,回到家里和家人享受团圆的景象,被女儿妞子搂住脖子,要求女儿亲他一下,剧中以缓慢的拉镜头作为这一段的结束……与之前在牢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简直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瑞宣能安稳的从牢里出来也是全剧的一个转折点,之后他与钱伯伯在茶馆里的对话为接下来的抗日行动做了铺垫。“中国强盛的时候该到了。”这句发自肺腑的话,奠定了瑞宣积极投身到抗日队伍中去。而旧版却忽视了人物情感方面的戏,画面直接是瑞宣从牢里出来回到家,家人都十分激动,人物情感并没有深层次的表现下去。

这些情节都让观众细细体会到当时在战争年代里那群平民老百姓的苦难生活,他们随时随地都会被日本人蛮横地抓走或是有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他们同样渴望自由,渴望家庭的团圆,渴望生活的安稳。这就是当时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反映当时的一种思想和情感,是现代人无法体会到的那种被压迫的生活状态。

2.2 情节发展节奏

一般来说剧情发展节奏的快慢是一部电视剧节奏快慢的关键所在。倘若一些电视剧的情节推进较为缓慢,人物角色的命运始终停留在某一点上,这种电视剧是很难让观众锁住频道的。相反而言,那些剧情节奏快,人物命运大起大落的电视剧则会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这一点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相对老版来说,在节奏上增快了不少。

新版《四世同堂》更像一杯浓烈的酒,节奏明显加快了,似乎更为激烈化。第一集中只用了前10分钟来交代故事的背景,并添加了一段历史纪录片的开头,主要是卢沟桥的抗战,还有北平城的人要从城门出去,日本人的炮火已经封住了城门,这是当时的史实。接着转到李四爷在胡同里喊话,祁老太爷搬着破缸想堵自家的门,让韵梅留够三个月的粮食,全家人在饭桌上为了日本人进城的事争吵,胡同里的人议论纷纷,四大妈在胡同里出主意,整集中都伴有隆隆的炮响,提醒人们这是越来越近的危险,日本人的军队和坦克开始进城了。从第一集开始剧情在编排节奏方面就比较紧凑,威胁性,压力,瞬间把观众的心理节奏提高到顶峰,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老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就像一杯香浓的茶,需要慢慢品味,节奏方面也是循序渐进。足足用了大半集来交代场景,用几个固定镜头拍摄出当时北平老百姓的百态生活,开场第一集是一派祥和,镜头把观众带到小羊圈外面的集市:练把式的,唱大鼓的,卖茶汤的,接着一个镜头带出祁老太爷推着小竹车,带着重孙子买兔爷,跟路边小贩拉扯家常……这鲜活生动的场景让观众一下子就体会到日本鬼子进城之前的这个小胡同,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的平民百姓。但缺乏视觉冲击力,节奏较为缓慢。这一点与原著较为贴近,小说一开始便单刀直入地描写了祁老太爷的内心独白,追古思今。

从剧情节奏这一方面比较可以得出,新版快节奏的故事情节更迎合现代人的口味,没有拖沓感。老版故事情节过于沉闷主要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受当时那个时代风气的影响,老百姓始终沉浸在那个鸡犬不宁的日子里。新版则是以现代人的审美角度去欣赏这部电视剧,迎合了大众口味。

3 人物角色的选择

老舍先生历来被称为“写人”高手,在他的笔下,那些生活在北平的普通市民形象,总是活脱脱的留在读者的心中。新版《四世同堂》故事情节的增减,必然对剧中的人物角色形象有着重要影响。这众多的角色形象在剧中以网状结构形式分布,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人物关系网。[4]从纵向看,祁老太爷,李四爷,钱诗人等一批老一辈,在胡同里生活了大半辈子,饱经风霜,现在只求国家安稳,家庭平平安安。祁天佑,马老太太这一代希望趁自己还能动,再多忙活几年。祁家三兄弟,钱家两兄弟属于青年一代,在这个动荡的社会里,他们各自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出路,有的一心要为国出力,有的却只贪图眼前的利益。小顺子,小妞子是最小的一代,但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早已埋下了对日本敌人仇恨的种子。从横向看,则更显出这个小胡同里不同性格,思想的人物特性。如:小崔,孙七,小文等是一批北平普通市民的形象;马老太太,钱太太,李四妈则是北平妇女的形象;冠晓荷,蓝东阳,大赤包,祁瑞丰则是一批叛徒走狗的形象等等。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性格特征。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大赤包等角色形象最受观众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人物性格的变化和演员的表演上。由于老版的演员饰演的角色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新版中启用“偶像派”演员来饰演,难免会让观众一时间无法接受。

3.1 祁瑞宣

(1)人物性格。从原著上看,他的内心矛盾无非就是走与不走,无非认识到他自己受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责怪自己缺乏勇气。作为一家之主,他留下来做了许多事,是一种无声的贡献。当瑞宣得知钱默吟要他帮忙送王排长出城时,他连夜找李四爷商量着如何送他们出城。旧版的瑞宣性格被改编的过于“温”了,缺少点精神,从头到尾都没有点气魄。新版瑞宣的性格则有着很大的转折点,从原本的思想者提升到了行动者,积极投入到抗日的队伍中来。

(2)演员表演。旧版的祁瑞宣是由演员郑邦玉饰演的,话剧演员出身的他把祁瑞宣的善良,正直,但又有些软弱的个性演绎的恰到好处。把原著中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他的内心活动是积极的,可是没能引出积极的结论,遇到什么事都“忍忍忍”。新版的祁瑞宣则是由青年演员黄磊饰演的。剧中的角色形象与他本人现实生活中也有相近之处,黄磊本身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形象,之前在《家》,《金粉世家》中扮演的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他饰演的祁瑞宣并不懦弱,更多的是反抗,积极参与到抗日的斗争中来,成为一个有主动抗日精神的一家之主,多了份硬朗劲。原著中瑞宣出口最重的一个字是“滚”,其余的只是在自个儿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自责。新版里,钱太太伤心欲绝,撞棺材去世,瑞丰想通过大哥来买钱家的书画,结果瑞宣很生气直接骂他“畜生”,把大哥的主心骨地位演了出来,有骨气,有劲儿。黄磊饰演的才是主角,随着剧情添加了很多表现情感的细节戏,他的性格特征也被描绘的淋漓尽致。如:第十三集,多出了祁瑞宣与富善先生讨论战争和侵略的情节,体现了瑞宣的人物气节,他是留给观众最正面的声音。因此,新版黄磊饰演的祁瑞宣得到了主创和观众的认可。

3.2 韵梅

(1)人物性格。原著中韵梅是老舍心中贤妻良母的典范,她朴实善良,温顺贤惠,遵守礼节,整天操持着家里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的吃喝。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在面对艰难局面时她仍然能撑起整个家。当瑞宣突然被抓的这段时期里,她把自己锻炼的更坚强,更勇敢。

(2)演员表演。旧版的韵梅是由李维康饰演的,同样是京剧演员出身的她把韵梅一个京味十足的女性演绎的出神入化。她的一个眼神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以不同的环境,心情,来张显出人物丰富多变的个性。原著中韵梅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当时中国传统妇女的形象,她是祁家的长孙媳妇儿,外表上看似普通,平凡,每天关心的也只是些柴米油盐的琐事。然而,在面对国家危难之时,她为祁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无论是李维康还是蒋勤勤饰演的韵梅,与原著相比,在容貌上都漂亮很多。李维康饰演的韵梅更有旧社会里妇道人家的那种顺从感,而蒋勤勤饰演的则多了份爽朗大气,少了份小媳妇的感觉。当瑞宣被抓后,全家的支撑点都落在了韵梅一个人身上,新版中她独自一人敲开院墙的一角,向隔壁院的长顺求救。而旧版中的韵梅则是在祁老太的指点下才去厨房敲墙通知隔壁的小文夫妇。无论是从两位演员的表演还是性格上,新版的韵梅都多了一份独立自强的劲,少了份旧社会妇女的柔弱感,这也是导演和编剧从不同时代的角度去领悟到的。

3.3 大赤包

(1)人物性格。原著中大赤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像男人一样的泼辣。为了能成为日本人的走狗,她和丈夫冠晓荷去日本人那里告状,想尽办法巴结日本人,害得钱默吟家破人亡。接着为了不择手段的捞钱,她还从日本人那弄到个织女检查所的差事,害了多少无辜的少女。旧版的人物性格与原著较为相近,新版的人物性格带有些卡通色彩,更具现代化的审美元素。

(2)演员表演。在反派角色中,大赤包可谓是一个重头戏。老版的大赤包是由表演艺术家李婉芬饰演的,从一言一行中表现出了这个剧中人物的泼辣,张狂个性,把大赤包在不同阶段的形象都很好的突显了出来。如:刚开始为了家庭的生存,大赤包真心实意的把丈夫冠晓荷“捧”出去,其次是大赤包自己当上了所长,显示出自身的魄力和得意忘形的样子。最后,当大赤包被日本人抓起来后仍不服输,在牢房里也天天嚷着要投靠日本人。从这一人物以及一系列起起伏伏的事件,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大赤包内心世界的转变。旧版的李婉芬演活了这个人物,活脱脱一个恶婆娘形象,不仅满脸横肉,而且专横跋扈。把大赤包那种势力,狡猾,虚伪,表现的淋漓尽致。正因为有了老版的经典“大赤包”,元秋饰演的新版大赤包一角才颇受争议。我们暂且不谈过去的经典,作为年轻一代的观众,如果只看新版《四世同堂》会觉得元秋饰演的大赤包也很形象,出色,嗓门大,性格直率,张狂,动作夸张化。新版中给出更多的是大赤包的面部特写,表情丰富,从而更有棱角,更加狰狞,使得人物更加的泼辣强悍。元秋饰演的大赤包加快了节奏感,颇有漫画的味道。新版中那身华丽的衣服更是给大赤包增添了几分火药味。另外再加上来自香港演员的加盟也是《四世同堂》的一个新元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因此,作为80后一代观众仍然对元秋饰演的大赤包留有深刻的印象。

3.4 冠晓荷

(1)人物性格。甘愿做日本人的走狗,奴才,并且对日本人的敬仰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这就是冠晓荷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无论是原著还是新、旧版电视剧都把冠晓荷的人物性格表现的很到位。他请客,送礼,托人情,甚至不惜陷害钱默吟,将钱家弄得家破人亡,最后连自己的女儿也都搭了出去,无非就是想削尖了脑袋往汉奸堆里钻。

(2)演员表演。在反派人物中另一个出彩的角色当属冠晓荷了。新版第三十六集,冠家被日本人抄了家,可当高弟告诉晓荷是日本人干的,冠晓荷却怎么也不愿意相信。“不能,不可能是他们做的,我见到日本军老远就向他们鞠躬,而且鞠的还很深,日本人搞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不可能,不可能是日本人干的。”这段对话中冠晓荷连用了四个“不可能”来显示出自己对日本人的信任。在他看来,日本人绝不会这么不客气,绝对不會伤害他。他还劝女儿:“我找你妈去,只要她一见日本人,我们准能把东西要回来。”他对日本人的顺从已经到了一种走火入魔的程度,对日本人抱有幻想,他认为只要他敬奉日本人,日本人就会对他好。老版的冠晓荷一角是由周治国饰演的,从演员的外表看与原著有一定的相近之处,小个子,摩登,他将冠晓荷的好色,无耻,滑稽的性格表现的活灵活现,与大赤包在一起,更加突显出了冠晓荷的小丈夫的弱势。新版的冠晓荷则是由赵宝刚饰演的,正是因为与他现在作为导演的身份有所出入,才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冠晓荷的俊俏,只是身材略显高大的他,站在大赤包面前,缺少了些小男人的感觉,反倒有了能压倒大赤包的架子。

4 视听方面

据网上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仍然受到很多70,80后年轻一代观众的认可:20-30岁的观众就占了45.3%,20岁以下的观众也占了40.3%。[5]与老版相比,新版中增添了不少现代审美新元素。

4.1 新、旧版画面对比

从画面来看,新版给予观众有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感,整个画面的色调都比老版的鲜艳多。

(1)演員服装。由于剧情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所以人物无论是衣着还是造型都比较朴素,甚至会有些灰头土脸的感觉。新版中,虽然大多数人物的衣着还是很朴素,但是缺少了些灰暗的色调感,色彩上更清新。像蒋勤勤穿的蓝色布制旗袍,虽算不上多华丽,但很精致。

(2)现场布景。颇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北京的城貌,风格唯美。老版开篇把北平市井人物的景象表现的原汁原味,如有练把式的,唱大鼓的,卖茶汤的……由于当时拍摄条件的简陋,与现在的技术相比没有这么精致,但是细节上却是一丝不苟。如祁家属于平民老百姓,没有富丽堂皇的房屋,色彩上比老版更干净,清新。走进冠家,立刻华丽了起来,五颜六色的色调描绘出了另一番四合院的味道。由于当时拍摄技术水平的不足,有很多剧情场景都没能展开来描绘。而在新版中则增加了许多大场面的出现。如:数百人的日本军官进城的危急场面;大批学生的上街游行;万人坑的活埋等等这些新版独有的场景。

(3)画面镜头。有时候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让观众大呼“过瘾”,多数取决于演员的表演和镜头的运用上。老版中的整体节奏本来就很慢,所以相对冲击力的画面比较少,而新版不仅节奏加快了,演员的表演更富张力,镜头叙事的方式也很丰富。如:在表现大赤包的泼妇彪悍形象时,多以特写镜头来表现演员的神态和表情。

4.2 新、旧版音乐对比

在音乐方面。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先生的京韵大鼓是一大特色。“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作为老版的主题歌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符合老北京的韵味,加上京韵大鼓的韵律,通俗,自然,且容易让观众接受。新版的主题歌是由京剧名家于魁智演唱的,改编后用京剧演唱又是另一番感觉,节奏上的加快,显得更加豪迈,更有戏剧张力,更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这点跟新版的剧情也很贴合。另一方面,剧中的音响效果对剧情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时缓时紧,时快时慢。当剧情紧张时,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声带动气氛,仿佛敌人就要一步步逼近,战争很快就会到来。当剧中要渲染人物情感戏时,背景音乐会变的渐渐舒缓下来,第十七集中瑞宣从牢里被放出来与家人团聚时,此时的背景音乐很祥和,温馨。

5 对翻拍电视剧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电视剧《四世同堂》新、旧版的对比不难发现,经典很难超越,但是翻拍剧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既然选择“翻拍”就不能原封不动的进行,或是反复“炒冷饭”。而是要在结合现代新元素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因此,这一点上也给我国翻拍电视剧所存在的问题敲响了警钟。

5.1 剧本题材的处理

近些年来我国陆续出现翻拍剧的热播,很明显就是电视剧创作在艺术创新上的不足,尤其是题材方面。主要集中在战争题材的电视剧,红色主旋律题材的电视剧,农村题材的电视剧,都市题材的电视剧等等。

(1)要达到雅俗共赏。最主要的是能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走大众化、日常化、平民化的趋势。同时要关注和思考当代的思想脉络,做到心中有百姓,并且贴近当代普通人的生活,符合时代的脉搏。新版《四世同堂》能够反映出一定的历史意义,让现代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回顾历史,并且从电视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展现出不同时代下的人物特写,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剧情内容也符合且贴近现实,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2)题材范围要广,避免受众出现审美视觉的疲劳,谨防“追风逐浪”的现象。不要一窝蜂的跟着上,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

5.2 提高翻拍剧的艺术性

电视剧本身就是虚构的叙事艺术。画面造型,声音处理,剪辑技巧是反映一部电视剧经典与否的基本条件。技巧创新主要是指电视剧的叙事,镜头语言的处理,声音的设计,剪辑方法等电视剧艺术手段方面的创新。[6]电视剧新版《四世同堂》在创作手法上利用色调的黑白,彩色交错运用,加强了剧作的情感。另外,在桐芳与日本人同归于尽的那场戏中,旧版的分镜头剧本本身表现的就很出色。新版中的镜头切换的更有紧张的节奏感,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戏园子,后台,前台的三组镜头急速的穿插反复,加快了画面交换的频率,同时加强了小文夫妇对日本军敌斗的紧张气氛,将剧情高潮推了上去。其中有一组镜头拍摄的比较摇晃,不平稳,这也恰好符合了当时混乱的敌斗场景,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5.3 当代审美元素的设置

(1)要符合受众审美需要。翻拍剧要想能超越经典很难,因此在翻拍的过程中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做菜一样,总要放些辣椒,香料调味品,艺术创作里也需要一些调味的东西。新版《四世同堂》在剧情节奏上就比老版有了一定的突破,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不再拖沓,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另一方面,语言的运用在新版中也颇受争议。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老舍先生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京味”语言的运用。将地道的北京口语运用到这部讲述北京人和北京事的小说中。剧中几乎人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如:“这一程子,我夜夜失眠。”一程子就是指一阵子的意思。“你这个松头日脑的家伙”松头日闹是指人头脑反应比较迟钝,不灵便。相比之下,新版则少了这份“京味”的看点,但是从时代的需求来看,新版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更贴近现代文化,在新时代里老百姓看电视剧需要接受的更多是普通话。

(2)商业元素。往往一部戏中的演员是最大的商业卖点,他名气的大小能给电视剧带来收视率的高低。新版《四世同堂》都以青春偶像明星为主,蒋勤勤,黄磊,这就带来了新元素。甚至有观众说这是一部偶像版的《四世同堂》,也就是所谓的“明星化”效应。另一方面看,大多数演员对于翻拍剧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正因为是经典,对于老版本中演员的表演肯定早已深入人心,要想超越尚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仅仅停留在是否是偶像明星,关键在于演员能否正真驾驭好剧中的角色,演技是否到位。

6 结语

总之,通过新、旧版电视剧《四世同堂》的对比分析得出,现如今电视剧翻拍热的风潮可谓是越涌越烈,让受众在回味经典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现代审美元素的加入。电视剧的翻拍不仅弥补了荧屏的空白,增加了电视台的收视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对于翻拍剧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作为电视受众群体来说,我们并不排斥翻拍。相反,老百姓往往需要一些翻拍剧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经典的号召力,以及一种对于怀旧的感触。因此,翻拍剧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新的突破。就像新版《四世同堂》一样,要翻拍出个性,翻拍出特色,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把翻拍理解成是只换演员,不换内容,不换情节的一种资源浪费现象。

参考文献

[1]冯秋红.四大名著翻拍雷死人.扬子晚报,2009年12月28日,A24版

[2]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世同堂电视剧讨论会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年第1版

[3]2007年中国电视圈“翻拍有理,颠覆无罪”.http://www.sina.com.cn.2007年03月20日

[4]赵福生.四世同堂中人物的网状结构法.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5]老舍.四世同堂.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李岭涛,李德刚,陶冶.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事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7]新版《四世同堂》今晚开播,阵容年轻更时尚.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16:36华商网-华商报

[8]徐松兰.新《四世同堂》越看越惊喜.深圳商报,2009年5月10日

[9]刘晔原.《电视剧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版

猜你喜欢

四世同堂故事情节
巧借“微写作”,撬动“整本书”
Twilight Love
《四世同堂》
从《四世同堂》到《茶馆》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试论游戏的故事情节与视听语言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