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2018-10-20李瑞平

数码设计 2018年7期
关键词:表扬赏识教育尊重

李瑞平

摘要: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责任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在中职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创造惊人的成绩。

关键词:赏识教育;尊重;表扬;激励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8)07-0214-02

Abstract:appreciation education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way of education. Appreciation education can better enhance th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creativit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better able to exert students' potential and make it better in school and learning life creat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Key words:appreciate education; Respect; Praise; incentive

1 赏识教育的内涵和作用

赏识,在词典中的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并给予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愉快的感觉。赏识教育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能并给予重视和赞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感,能够顺利优质地完成中职学业。

《南京日报》报道的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南京少女周婷婷一岁半时因注射庆大霉素造成双耳失聪,但在她父亲“赏识教育”的模式下婷婷却取得了正常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10岁出版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她先后3次跳级,仅用9年便学完了中小学12年的全部课程;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17岁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周婷婷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之后被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婷婷的父亲周弘说,他就是通过一次次的鼓励、赏识,使女儿达到了常人达不到的人生境界。

2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较之同龄孩子更需要赏识教育,这是由每个人的成长需要和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两方面所共同决定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当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获得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就是对爱和尊重的需要。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也就是说,渴望被别人信任和重视。对于走进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是中考落榜者,是普通高中筛选后无处可去被动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有种排斥心理,对待生活也是得过且过,在初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是老师、家长的责备、打击和否定。学生的自信逐渐减弱,变得越来越自卑、胆怯,或者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消极对待中职的学习生活,继续重复上演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重痛苦。

而教师的赏识与鼓励这种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有效满足他们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他们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中职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在中职学校深入推广赏识教育是极其必要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 如何正确运用赏识教育

3.1 赏识教育要具体化

赏识在一定时候可以通过表扬来实现,但表扬要讲究艺术。没有针对性,具体性,不结合实际情况的表扬,是起不到激励作用的。像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行,这类空洞的,夸张的,笼统的,模糊的,单调的表扬用语用多了,只能让学生产生心里的疲劳,对表扬无所谓,听不到心里去。

根据心理学归因论,当学生倾向于个人天赋及能力归因时,就会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力强,因而信心十足,甚至趾高气扬。可是一旦失败,则会认为自己脑子笨,能力弱,因而丧失信心,听任失败的再次到来。当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时,面对成功,学生则会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今后再次获胜。而当失败时,则会认为是自身努力不够造成的,会产生自己要继续努力,一定获得成功的想法。由此可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一定要更多地运用过程取向的表扬。

3.2 赏识不排除批评

有些老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学生只赏识不批评的现象。其实,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学生做错事,或有缺点,并不是不可以批评惩罚,而是看教育者如何艺术地运用。赏识和批评是教育的两翼,正如教育家孙晓云所言:“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管理學上有一条“二八定律”意思是:促使一个人进步,应该给他百分之二十的压力和百分之八十的动力,压力来自批评和惩罚,动力来自赞扬和鼓励。但批评要在赏识心态下进行,非赏识心态下的批评多是抱怨指责,打骂,甚至是泄愤,完全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不顾学生的情绪,因而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赏识心态下的批评则是出于对学生生命的疼惜,心里的感受的顾及,会让批评更有力量。

此外要让学生知道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只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是为他好,让他知道批评与惩罚并不代表不喜欢他,不爱他,并不代表他不行,而是告诉学生勇于承担自己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举动。

3.3 不要过度赏识和表扬

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研究证实:孩子从来不挨批评,到处都是赞扬声,很容易变成“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小霸王。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非不分,这对他的健康发展毫无益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抱有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消极态度,他会无法面临挫折,更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教师。”通过正确地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乐趣,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创造出人们估量不到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让赏识教育的阳光洒满中职生自信的心田[J]. 刘颖. 中国校外教育. 2010(22)

[2]让赏识教育的阳光洒满中职生自信的心田[J]. 刘颖. 中国校外教育. 2010(23)

[3]赏识教育,开出美丽花朵[J]. 陶勤英.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7(05)

猜你喜欢

表扬赏识教育尊重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的注意力需要“多彩”的途径
浅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