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文明的种子

2018-10-20余来山

新课程·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明习惯教育

余来山

摘 要:在阐明文明含义的基础上,对“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文明的种子”的策略进行说明。在班级生活中要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首先要尽量以身作则,其次应当常规要求不放手,另外还要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鼓励学生的善举。

关键词:文明;习惯;教育

学校教育不仅仅在于教授知识,更在于强调育人,培养合格的公民。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正是一个老师、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必修课。小的方面来说,良好的文明习惯是改善班级、校园环境的前提,是保障学生良好学习的基础。笔者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谈谈在班级生活中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一、文明的含义

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中国,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对立;在西方国家,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在校园内,学生的校园生活就是对文明定义的一种缩影。在这儿,学生不仅学习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更学习如何与人共处、适应集体生活、遵守班级秩序、维护学校形象等。

二、班级生活中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策略

1.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论语·子路篇》中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形成,很大原因源自于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的力量,远胜于喋喋不休的说教。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带来消极后果。这就是古人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要想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口头说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学生认为自己“假大空“,老师也会缺少说服孩子们的威信。让孩子不乱丢垃圾,就要自己先弯腰;让孩子不大声喧哗,就要自己学会轻声慢步;让孩子不强词夺理,就要自己心平气和。虽然解决不了本质问题,但可以增强说服孩子的教育力。对于学生的要求底线就是不求他们主动改善环境,只求他们不破坏环境,或者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所以,教师做到以身作则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2.常规要求不放手

班级的每日常规管理也是培养学生文明习惯的抓手。班级常规管理如果懈怠,那只能使教育事倍功半,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所以,老师一定要自始至终地加强常规管理,小到打扫卫生,大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不可马虎对待。我的班级最干净的时刻是周末,因为周五的值日生责任心强,荣誉感强。每周五下午放学,我都渴望能及时赶上回家的车,但几位值日同学总会把地面扫一遍,拖一遍,黑板擦净,桌子摆齐,书本码齐,地再拖一遍,检查卫生死角。有时,焦急的我,真想说差不多就行了,但看见学生的表现自己实在是说不出口。为了赶时间,我只好拿着厕所的大拖把和值日生们一起打扫卫生。其实,自己不愿说“差不多就行了”,是担心自己的言行影响到学生做事的态度,担心那几个孩子以后做事、学习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常把周末班级卫生的照片在班会课上放给其他同学看,让班级每一名同学都知道周五值日同学的付出,引导每一名孩子更加珍惜班级的美好环境。

3.强化学生良好行为,鼓励学生的善举

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学生,就需要在日常生活與学习中无意识地夸学生的点滴进

步。渐渐地,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并且向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与其抓着孩子的不足不放,不如赞美他的长处,毕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例如班里有一位姓石的小男生,喜欢恶作剧,又因为个子不高,常常坐在班级的第一排。一次晚自习前,他拿着抹布聚精会神地擦拭讲桌上的粉笔灰,问他怎么想起来擦桌子,告诉我:“老师马上来看自习,桌子上的粉笔灰会把老师的衣服弄脏,影响老师的心情与形象。”联想到他的平常表现与擦桌子时的专注神情,心里顿时一暖。当时就摸摸他的头,说道:“你真的很不错,老师因为你的表现而感到骄傲。”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虽然话语没有什么分量,但对于当时孩子的优异表现,就值得认可,就值得鼓励!因为班级需要这样的学生,校园需要这样的学子,社会更需要这样的公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不良习惯的改正,文明的习惯行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这不仅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更需要家长、社会共同的协助与关怀。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只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鼓励学生做好自己,鼓励他们向优秀者学习。这样,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文明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路上自己吸收雨露、养分。让他们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姚文忠.自主教育与班主任工作[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文明习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