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入史 涵养家国情怀

2018-10-20高小丽

新课程·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近代史家国情怀

高小丽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堂中适当引用诗歌这一类史料可以帮助学生神入历史,感受时代的脉搏,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和伟大抱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中国近代史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用诗歌来烘托人物,展现历史发展风貌。课后尝试让学生写诗歌抒发对某一段历史的感受,在家国情怀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素养;诗歌;近代史;家国情怀

在时间长河的不断流淌中,历史一直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了人类活动的进程,还是对曾经历史年代的反映。而家国情怀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民族精神的必备教育。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历史教育中,不仅能够丰富历史教材,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优美的诗篇是研究历史的宝贵材料。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可以帮助学生从文学角度认识和了解历史的演变,感悟历史场景的壮阔,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養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载满辛酸、写满血泪的历史,多少英雄豪杰、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探索救国道路,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我们不会忘记,他们的精神是激励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用诗歌再现这段历史,在思想教育层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将诗歌引入教学之中:

一、以诗咏人

根据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活动不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只能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手段。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经历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学生往往能从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生平经历中感受人物的心潮思绪,汲取能量,而与历史人物相关的诗歌往往能直接反映历史人物的内心起伏。近代史讲林则徐时直接引用他创作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表现其爱国的热情和禁烟的决心,讲到林则徐被流放时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突出英雄报国无门的伤感,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共鸣;邓世昌是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一座丰碑,其殉国之壮烈,精神之崇高足当光绪帝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赞誉,课堂上讲述完黄海海战后引用该诗时学生无不为之动容;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是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在此之前,朝廷中曾有海防、塞防之争,眼看新疆形势岌岌可危,此时吟古诗“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不仅引出了历史人物,还不露声色地体现了左宗棠挺身而出“一身担天下”的勇气,其丰功伟绩真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始终未曾停歇,其奋斗意志是“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的最好写照,他的功绩一位近代诗人概括得很好:“他用一生的坎坷追求共和的完美,他以天下为公的胸怀来开创民族振兴的未来。”

还有一些诗歌具有普适性,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都有共性,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他们“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身在江湖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强敌时“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探寻救国救民出路之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中讲到历史人物中适当引用,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感受历史人物对家国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潜移默化涵养学生的品德和家国情怀无疑十分有效。

二、以诗言事

除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中也可以将诗歌引入。“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正是清政府腐败、慈禧的奢侈生活的最好写照;甲午战争失败使得洋务派“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台湾被割让,台湾人民斗争中的期盼与伤感正如当年北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屡败屡战的责任感和豪气与“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真有“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豪气与喜悦;中国坚持抗日战争乃至不惜牺牲一切体现了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洁品格;当年时局再难,国人始终坚持抗战正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少英雄血染沙场、壮烈殉国体现了“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的信念;而这一切的努力只源于“只有在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这种对祖国最深切的爱。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历史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历史教育的目标。郝京华教授曾说:“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诗歌引进历史课堂,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时代的命运沉浮,体会伟人的壮怀激烈、忧国忧民、宏大抱负,伟人的情怀滋养着学生的灵魂,也将家国情怀深深烙刻在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查泽雷.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7(4).

[2]戴习林.历史课改后的点滴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2).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近代史家国情怀
品读《中国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三)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二)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鼓励创新思维, 关注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