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背景、内涵及路径

2018-10-20胡宏亮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

胡宏亮

摘 要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确立的全新发展目标,旨在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水平。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质量内涵是要有高水平的专业、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较高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文化。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行动路径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培养高技能人才;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抓手,满足市场需求;以人才强校为重点,培育和引进技术技能大师;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以国际化水平为目标,争创世界一流;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设智慧高职院校。

关键词 高水平高职院校;一流高职;内涵提升;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0-0019-05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国家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新起点,科学研判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通盘考量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基础,对职业教育事业确立的全新发展目标。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也是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途径。酝酿和遴选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参照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和经验,旨在集中和整合优势资源,大力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水平。本文从社会经济背景、质量内涵和行动路径三个维度展开阐述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一、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社会经济背景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倒逼高职教育质量必须提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已经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其总体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截至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总数已达到1388所,在校生已超过1000万人,既无扩张的必要,也无实际的可能,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才是今后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1]。立足高质量内涵式建设与发展,致力于打造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应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一批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项目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预示着我国产业结构必须作出重大调整和转型升级,这种变化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急需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经济发展新常态,倒逼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提升质量。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创建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一带一路”及其“走出去”倡议,推进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八大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产业发展迅猛,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另外,一批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健康发展,这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一批专业走出国门,输出中国特色高职模式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基于此,建设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有利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其“走出去”倡议,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国际化,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综合水平的大步提升。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的迈进进程中,扩大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一带一路”及其“走出去”倡议,是极其重要的路径和内容。以国际通用标准作为准则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这将要求劳动力市场提供的专门人才必须符合国际职业资格与标准。基于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培养与高质量服务社会经济的需要,既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更要推广和输出我国先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理念。多年来的探索和沉淀,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可帮助“一带一路”中方企业及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促进沿线国经济发展,改善沿线国家人民民生,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举措。

(三)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积极酝酿和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国务院于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教育部于2015年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简称“优质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于2016年12月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提出,支持100所左右高等职业学校和1000所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地方层面也已开始积极响应并主导开展适合区域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建设项目[2]。比如,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将在省内重点建设15所左右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2015年,云南省教育厅也立项了“云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6年,浙江省启动了“高职院校优质暨重点校建设计划”;江苏省于2017年出台了《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2018年,将入选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学校名单向社会公示,认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22所高职院校为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二、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质量内涵

质量原本是量度物体平动惯性大小的一个物理学概念,后来延伸为评价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在社会科学领域,质量被继续拓展为一个高频语词,其是人们评价事物客观价值或主体感受的一种现量,也是人们考察社会大众生活适应性程度的内在水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就是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水准,坚持市场导向,凝练办学特色,力争建设在行业、区域、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优质高职院校。其质量内涵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专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快速的市場反应机制、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先进的管理文化。

(一)专业认可度高

专业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产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也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成功的基础与关键。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一所高职院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办学水准和层次。高水平高职院校必须有若干个骨干专业,共同支撑着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改善实验实训条件,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扩大该专业的国际影响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首先要努力建成一个或数个强大的深受市场认可的特色专业或者专业群,这些专业或专业群在硬件设施、专业水准、人才培养、软件支持、行业影响、产业服务等方面均具有强大的整体实力,社会对这些专业具有广泛和充分的认可。

(二)师资力量雄厚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与其他一切教育机构一样,以育人为核心任务,而育人的关键是教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面向的是产业一线,学校将获取实际工作技能作为高职学生培养的核心任务。由此,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具备高超精湛的教学能力,还应具有一流的生产一线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能力,即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栖”能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应着力于大批社会声誉和卓越技术技能实力的教学大师队伍及教学团队的培育和建设,有效引导他们专注于钻研专业技术应用及其教学,鼓励他们提高引领专业、行业发展方向的能力。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应该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行业领域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同时,对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还应该在“双师型”专业要求基础上,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和品行操守。

(三)技术研发能力强

与市场紧密相连的高职教育以为产业一线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宗旨,具有实践的鲜明特色。但实用型人才教育并非完全否定科研,科研是教学精细和深入的主要条件和保障,是任何一所高等教育机构都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和重要内容[3]。所以,高水平高职院校不但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必须有支撑其能力的高水平的科研能力。需要指出的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科研是指应用型科学研究,应用型科研的基本内涵是“职业性”。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科研是立足于职业科学、职业教育科学、技术应用科学。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反过来又促进了实践性教学,通过科研深入细致地剖析专业,紧跟专业技术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步伐,继而引领行业、促进专业发展。

(四)市场反应机制快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化、稍纵即逝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易变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具备灵活而快捷的市场反应能力。高水平高职院校尤其应保持对市场的高度灵敏,能快速地捕捉到市场瞬息万变的细微预兆,并能根据这些预兆和变化,及时快速地调整学校发展方向、办学思路、专业设置以及教学策略。积极发挥办学的主观能动性,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时刻保持对市场触觉的敏锐性,紧盯市场动态变化,分析市场,研究市场,预判市场,紧跟新技术、新行业、新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分析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新态势,顺势而为,按需培养。通过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及时对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实习实训条件等进行动态调整,使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五)国际化水平高

在互联互通的经济全球化场域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体现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海纳百川的国际化情怀。高水平高职院的办学质量、教育教学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应能做到国际领先。其管理模式、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要与国际接轨。同时,在与国外同类高职院校的交流互动中,应该秉持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借助开放共享的合作交流平台,与国外相关院校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杰出高技能人才,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及其“走出去”倡议[4]。另外,高水平高职院校在学校的元素构成方面应具有国际性。在一线教师组成上,要体现国际性,师资队伍应具有一定比例的掌握一线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外籍教师,通过这些外籍教师,促进学校与世界前沿有效对接。此外,在学校学生的来源构成上,也需要一定的国际化比例,以此保证高职院校在世界的国际影响力。

(六)管理文化先进

一个优秀而卓越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与一个卓越的企业一样,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文化、团队精神、发展愿景、价值追求和传统理念,并且这种组织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感染力,它坚韧地根植于组织全体成员的信仰中。充满活力的高职院校管理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体来说,其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刚性的管理制度,具有强制性;二是柔性的文化理念,具有潜在的陶冶性。所以,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管理文化必然是生动的、活泼的、刚性的,同时也是柔性的,其核心理念、管理制度、组织架构、人际关系、工作程序、校园文化必然是张弛有度、刚柔并济的。世界一流高职院校最为核心,最令人心动的就是这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软环境,它鼓励学校师生践行“求知、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内核,并积极从事各种创新活动。并且还建立一套鼓励教师运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鼓励师生进行技术运用和创新研究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氛围和环境。

三、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行动路径

每所高职院校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历史传承、文化积淀、行业背景和办学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就是要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充分整合各种优质资源,瞄准产业和行业发展前沿,培养国家需要、社会欢迎、個人素质高、竞争力强的高技能实用型职业人才。

(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大力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高职教育也应该以此为准则,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相结合,坚持养成教育与发展教育相结合,关键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牢牢抓住办学的“技术性”特色,制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发扬“工匠精神”,深入推进“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在探索实践中日趋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育人新途径,将品德教育放在中心,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中职教育、应用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做到纵向贯通、横向交流,以此构建开放式人才培养“立交桥”,为高职毕业生终身教育搭建平台。

(二)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抓手,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高职院校面向区域,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制定重点专业集群建设规划,重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或专业群,以专业或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跨界整合和协同发展,从而提升专业或专业群的整体竞争水平和服务能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高水平专业建设应该贴紧生产一线,以是否满足一线生产需要为标准来衡量专业建设的优劣。坚持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相结合,实现专业群的教学、师资、实训和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共享,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做好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制定相关制度,确保专业标准与专业评估的科学性。同时完善就业与招生联动机制,根据就业形势制定招生计划,进而健全专业改造、优化以及退出机制。

(三)以人才强校为重点,培育和引进技术技能大师

充分认识到人才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人才“蓄水池”作用,制定技术技能大师双聘计划,花大力气积极引进“大国工匠”和技能大师。突出职业教育的“双师性”,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工程师、实践技师到学校兼职授课,支持学校教师赴企业挂职实践,打通工厂和学校的分界与隔阂,实现理实一体化和工学相结合。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高层次专任教师比例,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到研究生培养单位兼任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重视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作用,全面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应用技术研发水平,积极开展高水平实践创新人才和技能教学大师的评选,培养高职院校高水平技能大师、教学名师,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四)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平台

实行政行企校共同育人的协同化和机制化,强化高职院校与服务面向的区域产业园区、行业组织等的深度合作,制定学校产教融合实践平台集成建设计划,建成一批融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大平台,将高职院校打造成区域、行业,甚至全国教育培训与实践中心、技能鉴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完善内部治理机构,组建由行业、企业参与的院校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有效发挥其作用。建立治理理念下的利益相关者职教集团,以资本为纽带,以专业为支撑,探索具有现代学徒制特征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五)以国际化水平为目标,争创世界一流高职院校

从国家开放发展的大格局出发,积极参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依托高水平专业,提升留学目的地高职院校水平,探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建设示范合作办学专业,优化课程和实训基地教育功能。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动专业核心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衔接。加强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学分互认力度,支持师生海外学习、实习和工作。依托“中国—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对话”等平台,探索校行企联合“走出去”新模式,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境外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响应高职教育对外开放布局,促进高职教育“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及时总结和推介学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力争在海外落地和推广。让世界了解中国高职教育实践,认同中国高职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展示和分享给世界,为中国国际软实力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着力加强智慧高职院校建设

牢牢把握当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新时期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基于云架构的大数据信息化建设,着力于高职院校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有效推进,努力将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成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下大力气打造高速、安全、泛在的网络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建设好网络学习空间、名教授名师学习空间、在线学习空间、慕课空间、众创空间等各类学习载体和平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教学新体系。重点建设好省级和国家级专业教学資源库,开发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根据学校自身的行业、专业背景,整合优势资源,建设好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改革学校治理方式,做好学校业务流程再造,建设和优化网上办事大厅,开发应用模块,进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周建松,孔德兰,陈正江.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政策演进、特征分析与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5):62-68.

[2]陈衍,郭珊,李阳.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地方政策分析[J].江苏高教,2018(2):90-93.

[3]从实例看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九大特征(2017)[EB/OL].(2017-09-06)[2018-02-02].http://www.sohu.com/a/190203299_774717.

[4]李成明.开放共享理念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研究[J].江苏高教,2017(10):76-79.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路径分析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路径探微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路径研究
高校协同创新中的组织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