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供给侧挖掘宁夏地区经济增长动力

2018-10-20夏勇刘少华

西部金融 2018年7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经济增长

夏勇 刘少华

摘 要: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宁夏地区经济增长状态空间模型,对宁夏地区1995-2016年的要素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宁夏地区资本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均低于全国水平,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宁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状态空间模型;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17-2018(7)-0017-0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投资效率下降、“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等一系列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宁夏地区自2014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仍维持在8%以上,但与2000-2012年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新常态”特征显著,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势在必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方面,而要素投入结构是供给侧方面的重要内容。为此,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创新驱动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要素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要素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时变特征。董直庆等(2007)通过两个时间段的样本测算了我国的区间要素贡献,并对两个区间进行比较,发现资本和劳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70%。张勇等(2013)采用索洛余值法基于调整后的数据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1%,其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为-12.2%,尤其是1998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降,投资过度导致要素投入结构失衡,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总结前人的研究,一般都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过低且有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是一种时变特征,测算要素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不能将每年的数值视为相等。

选择适当的模型、尽量接近事实的假设、合理的估计方法、恰当的数据处理方式对于定量分析异常重要。不同的模型、不同的假定条件、不同的估计方法乃至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都会带来估计结果的差异。对基于相同的模型、假设、估计方法、数据处理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才具有较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对宁夏地区1995-2016年的要素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以期了解宁夏地区经济发展动力,并对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提供理论依据。考虑到要素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变特征,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测算。

二、测算方法介绍

(一)指标设计

1.因变量。产出Y用实际GDP代替,以1995年为基期,通过GDP指数计算其他年份的实际GDP。

2.自变量。劳动投入L用全社会从业人员数代替。资本投入K用全社会资本存量代替,通过永续盘存法测算。关于资本存量的测算,本文以张军等人测算的1995年全社会资本存量为基期,通过价格指数调整、折旧、实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补充增加等方式,计算1995-2016年的资本存量,具体公式为:K=(1-δ)K+I/P,其中K为t年实际资本存量,K为t-1年的实际资本存量,P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I为t年名义固定资产投资,δ为固定资产折旧率,本文假定δ=0.05。

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宁夏统计年鉴,部分数据为作者根据以上数据整理得出。

(二)模型设计

1.模型推导及参数说明。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形式,进行如下推导:

Y=AKL,(α,β>0;α+β=1)

式中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技术水平,在模型中是常数项; α代表资本产出弹性;β代表劳动产出弹性;α+β=1假定经济整体规模报酬不变。对上式进行推导可得:

LNY=LNA+αLNK+βLNL

LNY=LNA+αLNK+(1-α)LNL

LNY=LNA+α(LNK-LNL)+LNL

令LNY=y,LNA+LNL=c,LNK-LNL=x,则上式可化成:y=c+αx

式中α为资本产出弹性,c为常数项,全要素生产率A=e。

2.状态空间模型设定及估计。假定c与其上期值c相关,α与其上期值α相关,则状态空间模型表示为:

测量方程:y=c+αx+ε

状态方程:c=a+γc+ε

α=b+τα+ε

Eviews软件状态空间模型语句如下:

@ signal y=sv1+sv2x+exp(c(1))

@ state sv1=sv1(-1)

@ state sv2=sv2(-1)

三、測算结果分析

根据设定的模型和指标分别对宁夏和全国的要素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模型拟合效果较好。4个系数的Z统计量均非常显著,P值均小于0.05,具体估算结果如表1所示。宁夏地区的资本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相比全国水平变化幅度较大,波动明显。与全国相比,宁夏地区的经济体量较小,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模型系统对现实经济的拟合较好。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几点情况。

(一)资本产出弹性与全国差距逐步缩小,2014年以来趋于平稳,呈小幅下降趋势

1.1999年以来宁夏地区资本产出弹性大幅提升,至2014年趋于平稳,呈小幅下降趋势。1995年以来,投资对宁夏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1995-2016年,全社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从62.17亿元增长到2019.17亿元,平均增速为18.81%。资本产出弹性从54.50%提升到61.88%,投资效率大幅提升,投资对宁夏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但2014年之后资本产出弹性呈现出小幅下降趋势,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为62.25%、62.07%、61.88%,资本产出弹性的下降,说明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力在减弱,资本产出弹性下降幅度小,说明投资拉动力减弱的程度并不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显著。

2.相比全国,宁夏地区资本产出弹性处于较低水平,但差距已逐步缩小。1995-2016年,宁夏地区全社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25个百分点;而资本产出弹性低于全国水平,两者差距在1998年达到最大,为25.87个百分点,1999年之后宁夏地区资本产出弹性开始大幅提升,这一期间,全国水平由平稳走向下滑,宁夏地区资本产出弹性与全国水平的差距缩小至2016年的1.77个百分点。

3.1997年金融危机对全国和宁夏地区的投资效率都有冲击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刺激政策对全国的投资效率冲击显著,对宁夏地区的冲击很小。2008年的金融危机主要冲击了我国的出口企业和金融机构,出口下滑导致需求不足,为此我国加大了投资力度,长时期的投资拉动引致资本产出弹性下降。而直到2014年,寧夏地区的资本产出弹性并没有下降,2014年之后,虽有小幅下降,但远远低于全国水平的下降程度。从资本产出弹性来看,投资仍是宁夏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随着“新常态”的到来,资本产出弹性也出现下滑,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二)劳动要素数量趋于稳定,质量尚有大幅提升空间

1.劳动要素数量趋于稳定,劳动参与率呈现出大幅上升态势。1995-2016年,宁夏地区人口数量由513.0万人增加到674.9万人,平均增速为1.31%,增速由1996年的1.81%下降到2016年的1.05%,近年稳定在1%左右。全社会从业人员由240.6万人增加到370.4万人,平均增速为2.08%,高于全国水平1.45个百分点。人口增速的下降和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前期高增长缩小了今后就业人口的增长空间。

2.劳动参与率低于全国水平,但有大幅提升,与全国差距逐步缩小。宁夏地区劳动参与率由1995年的46.90%上升到2016年的54.88%,目前仍处于上升势头,仅低于全国水平1.24个百分点。从人口抽样数据看,宁夏地区15-64岁人口占比近年来有小幅下降趋势,这一比值2015年为72.54%,较2014年下降0.94个百分点。考虑到年龄结构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劳动参与率上升空间有限。按照规模报酬不变假定,劳动产出弹性在37.75%与55.45%之间。2010年以来,宁夏地区劳动产出弹性下降到40%以下,劳动要素数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遇到瓶颈,数量方面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3.劳均产出水平仍然较低,劳动要素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1995-2016年,宁夏地区实际劳均产出由0.73万元上升到3.92万元,平均增速为8.34%,略低于全国水平的8.58%。劳均产出与全国的差距有一定程度的拉大,与全国水平的比值由0.81下降到0.77,名义差额由0.17万元拉大到1.08万元,劳均产出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具有一定必要性。

(三)全要素生产率与全国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测算,宁夏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40%-80%之间,下滑趋势明显,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在55%-65%之间,较为平稳。1995-2007年,宁夏地区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全国水平,这一期间技术进步对宁夏地区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全国水平,而且差距不断拉大,至2016年,低于全国水平16.28个百分点,技术进步对宁夏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挖掘经济增长动力,提升宁夏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大。

四、从供给侧角度挖掘宁夏地区经济增长动力

通过要素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可以发现,投资仍然是宁夏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应关注资本产出弹性下滑的问题;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相对较小,数量上升空间有限,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劳动要素质量;宁夏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全国水平差距明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挖掘经济增长新动力是宁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高效行业,提升投资效率

1.坚持以市场化方式配置金融资源,引导投资流向生产效率高、经营业绩好的企业。2003年以来,宁夏地区工业企业杠杆率与资产回报率的“剪刀差”不断扩大,2003-2015年、宁夏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杠杆率由1.59上升到2.17,而资产收益率则由1.45%下降到1.09%,投资流向生产效率低的企业不仅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而且会带来较大的债务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是挖掘经济增长潜力、降低债务风险的重要内容。

2.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2-2015年,宁夏地区工业GDP占比下降3.88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GDP占比下降3.12个百分点,建筑业占比则上升1.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升2.0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金融业占比提升了1.6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7个行业虽然提升的绝对量不大,但提升的相对量都在10%以上,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应重点关注这些行业,引导资金支持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二)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要素质量

1.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宁夏地区特色产业提供专业人才。民族产业、煤炭、枸杞、葡萄酒等属于宁夏地区特色产业,宁夏地区干燥清爽的自然环境具有发展科技企业的优势,人力资本投资应与这些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保证对特色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供应。

2.创建优秀大学生安置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畅通劳资双方信息交流渠道。宁夏地区很多优秀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回家乡工作,造成人才外流,不利于宁夏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畅通劳资双方信息交流渠道,为优秀大学生提供适当工作岗位,有利于提升宁夏地区整体人力资本水平。

(三)支持供给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畅通劳资双方信息交流渠道等在优化要素供给的同时,也都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另外,精准扶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开放度、发展老龄化产业等也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应有之义。

1.推广“蔡川模式”等金融扶贫模式,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主要在于没有产业或缺少资金,应在贫困地区建立起与当地资源禀赋和自然环境等相适应的产业,并提供金融支持,实现产业脱贫。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在扶贫上的合作总结出了“蔡川模式”、“盐池模式”等先进经验,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有的放矢的推广类似模式,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推进城镇化建设,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劳动力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转向产出效率更高的第二、三产业,产出效率提高对宁夏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宁夏地区第二产业GDP占比有所下滑,但第三产业GDP占比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上的作用最大,生产效率也相对较高,提升第三产业GDP占比对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具有推动作用。

3.提高开放度,促进货物、服务和资本顺畅流动。统筹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对内降低准入、破除垄断以激发要素活力,对外提高开放水平以扩展发展平台。一是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从绝对优势、相对优势理论看,贸易是分工的“助推器”,分工要求各地区从事自身擅长的生产领域,生产效率会得到提升。二是吸引外部投资。外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仅是投资贡献,还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整个地区的生产效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宁夏地区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应积极谋划,准确把握。

4.发展养老产业,创造“新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宁夏地区劳动要素的供给,但会带来老龄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宁夏地区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带动上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生产经验丰富的人口得到累积,激发出生产经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创造出“新人口红利”。主动适应老龄化,合理规划养老产业,也会给宁夏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Domar, E.D..Capital Expansion,Rate of Growth,and Employment[J].Econometrical, 1946,14(2):137-147。

[2]Solow, M. R..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3]董直庆,王林辉.分类要素贡献和中国经济增长根源的对比检验[J].经济科学,2007,(6):17-29。

[4]郭慶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6):51-60。

[5]李斌,赵新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6[J].统计与决策,2009,(14):103-105。

[6]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 [J].经济学家,2002,(3):115-121。

[7]张勇,古明明.重新评估我国的增长潜力——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和数据分析视角的解释[J]. 经济科学,2013,(2):5-19。

Finding out the 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of Ningxia from the Supply Side

——The Measurement on the Factor Output Elastic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ased on the State Space Model

XIA Yong LIU Shaohua

(Yinchuan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Yinchuan Ningxia 750001)

Abstract:The paper constructs a state space model of the economic growth of Ningxia based on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measures the factor output elasticit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ingxia from 1995 to 2016, and compares with the data of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elasticity of capital output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ingxia are lower than national level, and finding out new 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and improv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ingxia.

Keywords: supply side; state space model; economic growth

责任编辑、校对:党海丽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经济增长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