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债务、城镇化及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8-10-20张风科

西部金融 2018年7期
关键词:城镇化债务融资

张风科

摘 要:本文运用VAR模型通过实证方法对融资平台与地方经济及城镇化进程间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客观评价融资平台在地方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基于实证结果,对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使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方债务;城镇化;经济增长;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17-2018(7)-0035-05

一、引言

《中国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此规定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同时也终结了80年代初曾一度盛行的地方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过多的事权与财力不足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缓解财政紧张,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大量举债和土地财政的方式进行筹资。为规避政策约束,加之政府的组织优势和银行的融资优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运而生。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疑为解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提供了融资渠道(文照明,2013)。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救市计划(其中2.82万亿需要地方政府作为配套资金投入),为筹集配套资金,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筹集了大量资金,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急剧增加。虽然融资平台在客观上对地方的城市基础設施建设和经济增长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由于缺乏透明度,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增加了潜在的财政风险等(祁玉清,201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不断提升,投融资方式也趋于多元化、市场化。地方政府为基础设施建设融通资金的主要手段分为财政融资(包括内部来源收入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借款融资和公共与私人合作的项目融资三类(朱相平,2012)。受政府财力等因素制约,财政融资无法满足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需求,而公共与私人合作的项目融资又因进入门槛高、信用等级好及可行性评估时间长等原因而无法大量开展,以政府融资平台为载体的借款融资(主要是城投债)则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导方式。

二、文献回顾

国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较早,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明确,因此对政府债务的研究也相对较早。随着政府债务论的出现,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有用论、无用论和两重论。

凯恩斯(1936)的有效需求理论主张政府举债,认为政府债务对经济的正面效应超过其带来的风险。继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的消费资产理论从功能财政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债务增加会带来民间债权人消费支出增加的效应;大卫·李嘉图作为无用论的主要代表并不赞成政府举借债务,主张政府借债对经济是没有贡献的,相反增加政府风险。马丁·费尔德斯坦以及保罗·A·萨缪尔森(1972)也持类似观点;詹姆斯·M·布坎南(1958)在《公债的公共原则》中指出,公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其合理性,而合理性取决于支出的预期生产力和预期收益。政府对债务资金的不同使用用途将决定着政府债务风险的性质和程度,进而决定政府债务融资活动的优劣及正当与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87)。

学者们基于国外不同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不一。Sidiqui&Malik;(2001)利用南亚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债务负担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然而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则恰恰相反。Cohen(1993)利用自有数据研究发现还本付息额与GDP之比每上升1%,投资率(投资/GDP)则下降0.3%。Clements et al.(2003)发现债务负担每降低5.7%,投资率上升0.1%;PattiUo et al.(2002)将外债余额/GDP作为外债负担时,发现发展中国家外债对经济增长影响在35%-40%阶段出现拐点;胡翠和许召元(2011)采用脊线方程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外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对于发达国家二者呈现倒“U”形关系,而发展中国家则呈现出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关系。Deepak.Mishra(200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政府隐形债务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国内基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参与研究的学者和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成因、风险及管理等。刘尚希等(2002)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矩阵。赵全厚和孙昊肠(2010)对其管理范围和口径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并提出了政府债务的鉴定原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建立初期就存在着违背现代企业制度精神的先天性缺陷(朱相平,2012),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公民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平台贷款风险的产生(类承曜,2011)。因此,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不匹配,地方政府缺乏建设资金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许安拓,2011);刘尚希(2009)认为地方财政风险、地方债务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三个层次风险。潘正彦(2010)认为应正视“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王朝才和傅志华(2001)、樊丽明(2006)等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进行探究,通过加强债务管理,最终实现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的目的。

由于国内地方政府融资数据获取难度大、时间跨度短,少有学者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类成果相对较少。虽然学者们认为适度负债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却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且认为过度负债存在债务风险,但缺少实证结果的支持。本文基于城投债存量数据,利用VAR模型探究地方政府债务、城镇化及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描述性统计

目前国内地方政府显性债券可分为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务性融资两类。近年来,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务总量及规模均显著增加,2011-2013年平均增长率达32.29%。地方政府自主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信托融资等。鉴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数据的不可得性,本文采用城投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城镇化债务融资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