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的护理应用研究

2018-10-19张忠立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7期
关键词:满意率体位康复训练

张忠立

(盘锦市中心医院Vip病房2病区,辽宁 盘锦 124000)

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多较为突然,且预后康复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发病率仅有不足10%的患者会完全恢复正常,有50%以上留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十分必要[1-2]。此次研究将选择60例本院接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护理,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现将结果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选择60例本院接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护理,所有病患均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内来院就诊,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分组方法为信封法。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均在入院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症状。患者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及方法,均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均未合并恶性肿瘤。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为(67.4±3.6)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为(67.5±3.7)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统计学处理,均提示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性较强。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入院评估、常规用药干预、病情监护、基础宣教、饮食指导、皮肤管理等等,观察组则加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①为患者进行体位干预指导,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叮嘱患者不要采取仰卧体位。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时要将患肢缓慢拉出,避免长期压迫引发压疮。患肢采取前伸位,将掌心向上。注意每间隔一定时间进行体位改变,以免长时保持同样体位而引起压疮。②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肢体康复训练,依据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锻炼,先为患者进行基础宣教,并依据患者情况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对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如手指屈伸训练、关节屈曲等等。之后逐渐指导患者自主完成翻转体位运动,训练患者自主坐起,当患者肢体肌肉力度逐渐恢复后知道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待患者恢复一定行动能力后则可开始进行吃饭、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③对存在失语情况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语言功能锻炼,可先从撅嘴、鼓腮等动作开始,逐渐开始进行口腔操练习,发音从单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整词句的训练,鼓励患者多开口。

1.3 观察指标:①NIHSS评分[3]: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设11项评价项目,总得分越高表示神经缺损状况越重。②ADL评分[4]:评价项目共9项,总分为100分,分数<50分为重度障碍,总分<75分为中度障碍,总分≥75分为轻度障碍。③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量表,表中涉及满意、一般以及差等选项,调查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的比较: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的比较

表1 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的比较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ADL评分对照组 30 4.8±1.3 72.6±6.2观察组 30 3.4±1.5 87.8±7.3 t-3.863 8.693 P-0.000 0.000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在出院前进行了护理满意率的评价,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较快的疾病,后期康复较慢,病情复发概率也相对较高。脑梗死的发病原因较多,患者一旦患病则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该病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脑梗死预后致残率较高,为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脑梗死患者因肢体或语言功能突然出现障碍,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学习,因此极易出现较大的负面情绪波动,甚至可能出现抵触治疗、自爆自弃的不良情况,严重影响到临床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十分重要[4]。以往临床多认为在脑梗死发病后1~3周后进行康复训练,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如早期进行按摩、翻身等均可刺激运动神经元,促进神经实质性恢复,同时也有助于强化神经侧支循环以及神经轴突,促进大脑半球功能代偿,提高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5-6]。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之上增加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3.4±1.5)分、ADL评分为(87.8±7.3)分,所得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更利于脑梗死患者康复。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也提示观察组更高,证明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服务的应用更为认可,临床推广可行性较高。但从此次研究中发现因为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思想压力,出现明显心理压力,因此为提高患者的诊疗配合度,在为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服务时也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的干预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尽早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满意率体位康复训练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