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018-10-16赵谦

学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赵谦

摘 要:本文对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基于此探讨了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该理论体系在词汇、句法和修辞层面在《神秘博士》剧中的应用,对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神秘博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0-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114

随着全球化的發展,电影电视行业不仅成为了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更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异域文化的重要途径,观众对高质量影视字幕翻译的需求日益增长。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语读者在接受源语信息时能够产生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本文将基于此着重探讨这一理论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是西方语言学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奈达首次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概念,认为“动态对等”优于“形式对等”。后期奈达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即“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信息”,翻译的重点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关键是找到与原文最为贴切的对等语,强调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读者在感受上基本相同。翻译除了具有表层意义的对等,还应该有深层次的语境和文化等层面的对等。

二、 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字幕翻译以其时效性强、成本低廉、便于团队合作等优势而迅速成长。观众更多愿意选择以原声+字幕的形式观看影视作品,追求从画面到音效保持“原汁原味”的观影体验。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视字幕具有瞬间性、精简性等特点。影视字幕还应照顾到观众的观影体验,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书面化的语言,而更多地使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同时,作为戏剧台词的影视字幕应注重体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做到戏剧性和抒情性的统一。

三、 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首播于1963年的《神秘博士》是英国BBC出品的科幻电视连续剧,其充满想象力的剧情使其自开播之初起便广受观众欢迎,在英国流行文化乃至世界流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该剧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 词汇层面

词汇层面的对等指在翻译中,使用与源语文化内涵等效的词来替代源语词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译文的形式来评价翻译。

(1)原文:I'm not a doctor. I am the Doctor. 译文:我不是某个博士,我是那个博士。(注:本文选取的中文译文均为“幻翔字幕组”翻译。)英语中,a作为不定冠词表示泛指,the作为定冠词表示特指,而汉语中不存在对应的词汇。译者使用增补法翻译为将二者的含义补充出来,达到了在内涵上与源语文本的对等。

(2)原文:Personally, I think that's a hell of a bird. 译文:“在我看来,那可真是只要命的鸟儿。”英语文化背景下“a hell of”这一短语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由于宗教和历史的原因,如果采取直译法我国的观众无法产生与源语观众相同的感受,因此使用归化法翻译为“要命的”。

(3)原文:Texts, snogging, a vegan wrap. 译文:发发短信,亲亲抱抱,吃吃东西。Vegan wrap直译为“素食卷”,在英语国家是很常见的食物,而在我国如果直译则需要另加注释才能够使观众理解。由于时间和空间所限,译者将无关的信息进行省略,译为“吃吃东西”,保证了核心信息的准确传达。

(二) 句法层面

句法对等是指在保持语义不变, 在译语语言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再现源语的风格和特点,与源语的句法形式保持一致。译文不能拘泥于与原文形式上的对等,而应注重语义和内容上的对等。

(1)原文:Noted. Scored out. Forgotten. 译文:记下了。划掉了。忘光了。源语文本为三个动词并列,语句短促有力,如果按照被动态将整句直译出来,则会显得生硬拖沓。译者将其翻译为三个并列的动词短语,做到了形与神兼备。

(2)原文:If their hearts are in the right place, and the stars are, too, .... 译文:如果他们的心之所在可靠正直,而宇宙的星之所在恰入其位……原文出现的语境是该角色的临终赠言,语言虽平实简洁,却蕴含着角色一生的智慧和体验,使人深思。译文使用两个并列句,古朴典雅,动人心弦,在情感的表达上与源语文本实现了对等。

(三) 修辞层面

台词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所在。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必然有优秀的台词贯穿其中,编剧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修辞层面做到翻译的功能对等,意味着使源语文本的文学美感传递到受众,使其得到与源语观众相同的观赏体验。

(1)原文:Or I will rain hell on you for the rest of time. 译文:否则我会让地狱如滂沱般降临于你的余生。原文采用暗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角色了的决绝。而译文采取了明喻与暗喻的结合,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观众能够与角色产生强烈的共鸣。

(2)原文:What's that in the mirror,/ or the corner of your eye?/ What's that footstep following,/ But never passing by? 译文:那是什么,在镜子里,/或是躲在,视线边缘?/那是什么,脚步踢踏,/总是尾随,从不擦肩?这首原创的童谣在源语文本中使用了押尾韵的修辞,读起来朗朗上口,翻译时保留了押韵的修辞特色,短句的使用也使译文更接近汉语童谣的格式,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四、 结语

本文从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分析了字幕翻译的特征,并以《神秘博士》为例,探讨了“目的决定手段”的功能主义思想对影视字幕翻译的指导价值。译者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在词汇、句法和修辞层面做到了语言的对等转换,既忠实于源语文本,又能够使目标语观众快速准确地理解剧作的思想内涵,对其他影视作品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麻争旗.影视译制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下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