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

2018-10-16郭会英

学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能力初中生培养策略

郭会英

摘 要: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课外阅读的形式、阅读的内容、阅读的训练、阅读的提高四个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综合效果的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18)30-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79

一、阅读形式:课内与课外互补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求,引导学生阅读与教材文本有关的一些书籍。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让学生读一些有关李清照的古典诗词如:《漱玉词》《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等,她的后期作品:《菩萨蛮》《蝶恋花》。让学生了解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写自然景色、离别相思,后期的作品抒发怀乡、念旧、悼亡、哀愁的情感。在学习散文《济南的冬天》,让学生品读老舍先生的其他的作品:代表作《龙须沟》《茶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让学生欣赏女作家宗璞的长篇小说《南渡记》,童话《总鳍鱼的故事》等优秀著作。在学习严春友的《敬畏自然》一文,向学生推荐有关的科普杂志。学习《香菱学诗》,可以让学生读《红楼梦》一书等。学习教材文本时,推荐学生读有关的一些课外读物,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读课外书的热情。

有关课外书籍的阅读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延伸,学生在读这些课外书籍时,有益于理解教材文本内容,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多读课外书,对文章的理解,无论从深度与广度上来讲都是有帮助的。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是有序,阅读方面有单元性、知识性、逻辑性。因此,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学习带动并促进课外阅读,用课堂教学刺激课外阅读,这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内容:自选与推荐并重

1.学生自己选择。学校配备了大量的图书,阅读伊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并做好阅读摘抄,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及感想。教师让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交流,好的词语、句子及所看书籍的亮点、或对书籍内容做简单介绍,把自己阅读的书籍向同学进行演说,通过别的学生的介绍对其他的书籍有了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书籍的不同风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去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籍。教师在听取学生介绍书籍时,知道了学生喜欢哪一类书籍,对促进自己的教学是有帮助的。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选择书籍可以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建议。

2.教师引导。课外读物种类繁多,但有的书籍未必适合学生阅读。初中生应读些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有哲理的、内涵丰富的书籍,让学生读好书。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告知学生要阅读的一些名著。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应多关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求,要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草房子》《愿我的世界有你的二分之一》《山海经》《道德经》等,还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有时代气息且具有人文性的刊物:《青年文摘》《读者》《意林》等,让学生接受社会、文化、信息的洗涤。教师应关注近期的优秀作品,推荐学生读季羡林的著作、余秋雨的作品等。

三、阅读训练:读与写有机融合

阅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读与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有了提高,欣赏及阅读的能力自然就提高。因此,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带动、提高阅读,阅读要有其目的性,写作有章可循,读写要紧密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办手抄报、抒写评语、演讲、小小辩论家等多种形式,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摘抄、阅读心得、对书中人物的评论、自己的感想等,记录下来,并以此进行交流、研讨。通过活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不同种类的书,并根据同学的记录找出自己喜欢的内容或精彩的部分,汲取知识营养。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锻炼了写作能力。教师组织开展了班级写“课外书籍的评论”这一活动,一些不爱读书的学生,放下手中的习题去选取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在读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上了读课外书,面对别的同学写出的阅读心得,他们也不甘落后,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爱读书,读好书的行列中。一篇篇优美的读书心得展示在教室的专栏中,有的学生还追加评论,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学生为了一篇文章争得面红耳赤,在讨论与交流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写出好的文章的同时,学生对阅读书籍的品味也发生了变化,阅读时不再是只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对作品的文学底蕴及语言要求越来越高,注重文章的思想性。

四、阅读提高:欣赏中挖掘潜力

直接欣赏比语言文字更形象、生动,面对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表演,现场气氛、背景的烘托比语言文字更具有说服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微电影等多种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影视、新闻、戏剧等不同的文学作品表现形式。把视频画面同阅读教学相结合,利用语言文字与视觉的双重合作,启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视频背景的烘托下,学生更能把握作品的主旨、人物的形象、作品的灵魂。话剧《雷雨颂》《香菱学诗》《杨修之死》等都可以在经典影视中《屈原》《红楼梦》《三国演义》寻得其影踪,学生在欣赏中,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更全面,视觉别具一格,以影视剧的方式进行欣赏并阅读,激起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积极性。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可以进行改编,根据文本内容改编成舞台剧,直观地展示文本内容。而其中的扮演者,必须在深入研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对读本进行深入解读,学生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认知,对读本再创作、加工,对读本蕴涵的哲理及思想意义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有的学生把《战国策》中的一些故事、《草房子》等搬上舞台,演出效果得到师生认可。同学们通过这个活动,读课外书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的写作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参考文献:

[1] 赵春霞.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17(27).

[2] 陈华.初中阅读与课外文本的选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7).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能力初中生培养策略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浅谈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论初中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提高中职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