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里自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及问题分析

2018-10-15冯春磊

炎黄地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

冯春磊

摘 要:里自沽灌区是天津市经国家批准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唯一的大型灌区。但是,灌区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各级渠系淤积严重,灌排功能明显下降,渠系利用系数越来越低,严重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和灌区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后,通过国家对里自沽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整体实力增强,水源条件有所改善,机电设备改造效益巨大,取得了明显的效益,灌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里自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问题分析

1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情况

里自沽灌区座落在我区南部,辖三个大洼,地势低洼,易涝易旱,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先后兴建了里自沽蓄水闸、除涝泵站、深渠河网和农业灌溉泵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和农业灌溉体系,灌区农业生产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使大量的荒地和撂荒地成为了良田。但是,灌区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各级渠系淤积严重,灌排功能明显下降,加上水资源的短缺,灌溉制度不合理,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大水漫灌浪费水源的现象随处可见,节水工程发展缓慢,全灌区实施节水灌溉的不足1万亩,严重的制约了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灌区农业的发展。

1998年国家正式批准里自沽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并投资建设。从此,灌区实施全方位的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建设。为了找准节水改造工作的切入点,从调查入手,对灌区工程现状进行系统剖析,摸清了灌区工程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摸清了“家底”,形成了优先解决老化失修问题,重点解决渠道淤积问题,逐步解决续建配套问题的灌区节水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里自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规划报告》上报水利部。目前,国家已连续九年投入建设资金,总投资达到8992.77万元,其中完成国家投资3600万元,灌区乡镇村自筹5392.77万元。共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5.2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7%,使灌区内农业灌水条件得到了改善,节水、节能、节地、增产,经济效益明显,同时较大的缓解了灌区水的供需矛盾,促进了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灌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效益优先”以及“先改造,后续建”的原则,重点解决老化失修和渠道淤积等“卡脖子”问题。工程建设重点是灌溉输水渠道防净,大口径低压输水管道等节水工程。截止到2007年累计完成九个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工程项目:⑴衬砌混凝土防渗渠道440.14公里;⑵建扬水点79座;⑶建节制闸13座;⑷建过道管648处;⑸建分水口门4833处;⑹辅设大口径低压输水管道166.15公里;⑺清於干渠51.4公里;⑻建生产桥1座;⑼建防渗渠道配套砼板桥273座;⑽维修节制闸26座;⑾维修扬水点24座。累计完成工程投资8992.77万元,其中完成国家投资3600万元,项目区乡镇自筹5392.77万元。新增节水工程控制面积15.29万亩。

2效益分析

灌区已竣工的1998-2007年度工程,新增节水工程控制面积达到15.3万亩,使灌区内农业灌水条件得到了改善,节水、节能、节地、增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它不仅给灌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更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减支创造了条件。

2.1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灌区改造前(1998年以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5左右,灌区实灌面积仅为30万亩,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后,提高了水的利用率,2000年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0.52,2006年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0.61,较大的缓解了灌区水的供需矛盾。

2.2节水效益

渠道节水工程完成后,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加上在灌溉上科学管理,与节水工程实施前相比,平均每亩稻田节约灌溉用水350m3左右,平均每亩麦田节约灌溉用水150m3左右,通过渠道节制闸建设,提高渠道蓄水位,增加蓄水量50万m3,总计增加可利用水量2374.5万m3。

2.3.节地效益

采用管灌可以减少田间沟渠、田埂的占地面积,增加实际播种面积,可提高耕地利用率5%—10%;采用砼渠道防渗措施,渠道断面接近最佳水力断面,提高了耕地利用率4%左右,15.29万亩节水工程增加耕地0.7万亩。

2.4工程运行安全,减少渠道维护费效益

實践证明,土渠渠道采取衬砌和管灌措施后,不但减少了管理养护费,而且还节水节能,便于管理,无跑、冒、渗水现象,实现安全运行。每亩耕地节省10元管护费用,15.29万亩节水工程每年节省152.9万元维护费。

2.5粮食增产效益

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改善了灌水条件,由于能够适时、适量灌水,促进了粮食增产,15.29万亩节水工程每年增加粮食产量764.5万公斤。

2.6提高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通过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建设,实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解决灌区农业供需水矛盾,使灌区农业灌溉保证率达到55%,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的目标,增强了灌区水源保障,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水利环境,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果树等精品高效农业。粮经比例由1998年的4:1,2006年发展到1:1,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

3存在问题与建议

3.1存在问题

(1)设备老化失修、资金不足

目前灌区内15座扬水站中2座二类站及1座三类站。机电设备严重老化,水泵叶轮、叶片及导流体严重气蚀损坏,排水能力降低,已不能正常工作,应予以更新改造。电机经多年的连续运行,其故障频发,变压器渗漏油现象普遍存在,开关柜老化损坏,电力电缆经长期使用,失油严重,绝缘降低,短路现象时有发生。

土建设施运行年久,多座扬水站前池翼墙、配套闸涵上、下游结构损坏严重。金属结构严重绣蚀,拦污栅铁蓖子锈蚀变形,并有局部脱孔现象。闸门漏水,止水橡皮老化脱落,启闭机损坏失灵。主付厂房、管理房老化严重,影响工作人员正常起居。

六座骨干闸涵因资金不足,病坏情况严重,出现配套机电设备老化,启闭困难。

(2)灌区建设缓慢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力度差,建设速度缓慢,按灌区总体规划,灌区工程总投资需3亿元,计划分八年建成,但是已完成的9个年度工程,总投资为8992.77万元,节水工程控制面积15.29万亩,已完工程占总投资的30%,占灌区总耕地面积的32%,造成灌区农业经济发展缓慢。鉴于上述问题,应加大建设投资力度,消除工程隐患,确保水利设施安全运行。

(3)自筹资金比例大,资金筹措困难

里自沽灌区为引水、提水灌区,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按照国家对灌区建设的文件精神,1998-2006年度工程资金投入的比例为1:1.5,即国家补助40%,地方财政配套60%,通过几年的建设实践,自筹资金全部由乡村二级筹措,市、县政府不配套出资,农民自筹实在困难。据主管部门讲,2007年度工程国补自筹比例为1:2,市、县政府应投入必要的资金,缓解农民自筹资金难的情况。

(4)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

灌区管理处—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管理经营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基层协会和服务组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加大农业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在灌区全面推行村管水组织参与灌溉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灌区管理处+农民用水者协會+用水户”的管理模式。

(5)农业供水费征缴难度大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用水户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人们受传统的“无偿水”影响,水的商品意识淡薄。二是政府定价,考虑全局利益多,考虑部门利益少。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是商品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加之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只强调服务而忽视了水利部门的经济效益,从而助长了乡村托欠水费现象的滋生和漫延。

3.2建议

(1)加大投资力度

在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的同时,完善土建设施改造工程。过去的机电设备更新改造只是狭隘的机电设备更新改造,土建设施未动或稍做加固,现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改造范围,进一步完善土建配套设施,使机电设备与土建工程改造工程同时进行,达到更新改造一体化。

(2)灌区管理运行

经费来源应纳入国家同级财政,这不仅仅是人员经费问题,还应包括维修、岁修费用和更新改造费用,使灌区的运行管理更趋于合理。

(3)加强领导,宣传发动

水费征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为收费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全区人民宣传,使广大农民充分的认识水是商品,用水交钱合情合理,促进用水制度改革和水费收缴工作的正常开展。

(4)用科学方法合理调整水价

灌区现实行水价为2004年政府定价,即:稻田、鱼池30元/亩,菜田、经济作物、小麦、玉米4元/亩,按农业灌水量计算,平均每立方米水0.03元,实行的是低水价。按照天津地区灌水条件,应尽快出台合理、科学的水价测定标准,逐步提高水价,为灌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5)水管单位要加强对水费征收的管理

水费收入在水利经营收入中是一项主要收入,是水利收入的经济支柱。因此,水利要发展,必须搞好收费征收工作。里自沽灌区管理处是水费收缴的主管部门,从人员结构上,人员素质上要合理配置,精选队伍,要重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理顺阻碍收费的各个环节,使水费征收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湘清,杨龙 伊犁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水利 2007.9 总第579期P57-P58

[2] 周芸 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灌区建设与管理 2008.1 P20-P25

冯春磊

摘 要:里自沽灌区是天津市经国家批准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唯一的大型灌区。但是,灌区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各级渠系淤积严重,灌排功能明显下降,渠系利用系数越来越低,严重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和灌区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后,通过国家对里自沽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整体实力增强,水源条件有所改善,机电设备改造效益巨大,取得了明显的效益,灌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里自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问题分析

1 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情况

里自沽灌区座落在我区南部,辖三个大洼,地势低洼,易涝易旱,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先后兴建了里自沽蓄水闸、除涝泵站、深渠河网和农业灌溉泵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和农业灌溉体系,灌区农业生产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使大量的荒地和撂荒地成为了良田。但是,灌区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各级渠系淤积严重,灌排功能明显下降,加上水资源的短缺,灌溉制度不合理,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大水漫灌浪费水源的现象随处可见,节水工程发展缓慢,全灌区实施节水灌溉的不足1万亩,严重的制约了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灌区农业的发展。

1998年国家正式批准里自沽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并投资建设。从此,灌区实施全方位的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建设。为了找准节水改造工作的切入点,从调查入手,对灌区工程现状进行系统剖析,摸清了灌区工程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摸清了“家底”,形成了优先解决老化失修问题,重点解决渠道淤积问题,逐步解决续建配套问题的灌区节水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里自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规划报告》上报水利部。目前,国家已连续九年投入建设资金,总投资达到8992.77万元,其中完成国家投资3600万元,灌区乡镇村自筹5392.77万元。共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5.2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7%,使灌区内农业灌水条件得到了改善,节水、节能、节地、增产,经济效益明显,同时较大的缓解了灌区水的供需矛盾,促进了灌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灌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效益优先”以及“先改造,后续建”的原则,重点解决老化失修和渠道淤积等“卡脖子”问题。工程建设重点是灌溉输水渠道防净,大口径低压输水管道等节水工程。截止到2007年累计完成九个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工程项目:⑴衬砌混凝土防渗渠道440.14公里;⑵建扬水点79座;⑶建节制闸13座;⑷建过道管648处;⑸建分水口门4833处;⑹辅设大口径低压输水管道166.15公里;⑺清於干渠51.4公里;⑻建生产桥1座;⑼建防渗渠道配套砼板桥273座;⑽维修节制闸26座;⑾维修扬水点24座。累计完成工程投资8992.77万元,其中完成国家投资3600万元,项目区乡镇自筹5392.77万元。新增节水工程控制面积15.29万亩。

2 效益分析

灌区已竣工的1998-2007年度工程,新增节水工程控制面积达到15.3万亩,使灌区内农业灌水条件得到了改善,节水、节能、节地、增产,提高了农业綜合生产能力,它不仅给灌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更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减支创造了条件。

2.1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灌区改造前(1998年以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5左右,灌区实灌面积仅为30万亩,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后,提高了水的利用率,2000年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0.52,2006年灌溉水的利用率达到0.61,较大的缓解了灌区水的供需矛盾。

2.2节水效益

渠道节水工程完成后,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加上在灌溉上科学管理,与节水工程实施前相比,平均每亩稻田节约灌溉用水350m3左右,平均每亩麦田节约灌溉用水150m3左右,通过渠道节制闸建设,提高渠道蓄水位,增加蓄水量50万m3,总计增加可利用水量2374.5万m3。

2.3.节地效益

采用管灌可以减少田间沟渠、田埂的占地面积,增加实际播种面积,可提高耕地利用率5%—10%;采用砼渠道防渗措施,渠道断面接近最佳水力断面,提高了耕地利用率4%左右,15.29万亩节水工程增加耕地0.7万亩。

2.4工程运行安全,减少渠道维护费效益

实践证明,土渠渠道采取衬砌和管灌措施后,不但减少了管理养护费,而且还节水节能,便于管理,无跑、冒、渗水现象,实现安全运行。每亩耕地节省10元管护费用,15.29万亩节水工程每年节省152.9万元维护费。

2.5粮食增产效益

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改善了灌水条件,由于能够适时、适量灌水,促进了粮食增产,15.29万亩节水工程每年增加粮食产量764.5万公斤。

2.6提高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通过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建设,实现科学用水、节约用水,解决灌区农业供需水矛盾,使灌区农业灌溉保证率达到55%,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的目标,增强了灌区水源保障,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水利环境,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果树等精品高效农业。粮经比例由1998年的4:1,2006年发展到1:1,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3.1存在问题

(1)设备老化失修、资金不足

目前灌区内15座扬水站中2座二类站及1座三类站。机电设备严重老化,水泵叶轮、叶片及导流体严重气蚀损坏,排水能力降低,已不能正常工作,应予以更新改造。电机经多年的连续运行,其故障频发,变压器渗漏油现象普遍存在,开关柜老化损坏,电力电缆经长期使用,失油严重,绝缘降低,短路现象时有发生。

土建设施运行年久,多座扬水站前池翼墙、配套闸涵上、下游结构损坏严重。金属结构严重绣蚀,拦污栅铁蓖子锈蚀变形,并有局部脱孔现象。闸门漏水,止水橡皮老化脱落,启闭机损坏失灵。主付厂房、管理房老化严重,影响工作人员正常起居。

六座骨干闸涵因资金不足,病坏情况严重,出现配套机电设备老化,启闭困难。

(2)灌区建设缓慢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力度差,建设速度缓慢,按灌区总体规划,灌区工程总投资需3亿元,计划分八年建成,但是已完成的9个年度工程,总投资为8992.77万元,节水工程控制面积15.29万亩,已完工程占总投资的30%,占灌区总耕地面积的32%,造成灌区农业经济发展缓慢。鉴于上述问题,应加大建设投资力度,消除工程隐患,确保水利设施安全运行。

(3)自筹资金比例大,资金筹措困难

里自沽灌区为引水、提水灌区,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按照国家对灌区建设的文件精神,1998-2006年度工程资金投入的比例为1:1.5,即国家补助40%,地方财政配套60%,通过几年的建设实践,自筹资金全部由乡村二级筹措,市、县政府不配套出资,农民自筹实在困难。据主管部门讲,2007年度工程国补自筹比例为1:2,市、县政府应投入必要的资金,缓解农民自筹资金难的情况。

(4)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

灌区管理处—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管理经营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基层协会和服务组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加大农业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在灌区全面推行村管水组织参与灌溉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灌区管理处+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管理模式。

(5)农业供水费征缴难度大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用水户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人们受传统的“无偿水”影响,水的商品意识淡薄。二是政府定价,考虑全局利益多,考虑部门利益少。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是商品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加之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只强调服务而忽视了水利部门的经济效益,从而助长了乡村托欠水费现象的滋生和漫延。

3.2建议

(1)加大投资力度

在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的同时,完善土建设施改造工程。過去的机电设备更新改造只是狭隘的机电设备更新改造,土建设施未动或稍做加固,现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改造范围,进一步完善土建配套设施,使机电设备与土建工程改造工程同时进行,达到更新改造一体化。

(2)灌区管理运行

经费来源应纳入国家同级财政,这不仅仅是人员经费问题,还应包括维修、岁修费用和更新改造费用,使灌区的运行管理更趋于合理。

(3)加强领导,宣传发动

水费征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为收费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全区人民宣传,使广大农民充分的认识水是商品,用水交钱合情合理,促进用水制度改革和水费收缴工作的正常开展。

(4)用科学方法合理调整水价

灌区现实行水价为2004年政府定价,即:稻田、鱼池30元/亩,菜田、经济作物、小麦、玉米4元/亩,按农业灌水量计算,平均每立方米水0.03元,实行的是低水价。按照天津地区灌水条件,应尽快出台合理、科学的水价测定标准,逐步提高水价,为灌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5)水管单位要加强对水费征收的管理

水费收入在水利经营收入中是一项主要收入,是水利收入的经济支柱。因此,水利要发展,必须搞好收费征收工作。里自沽灌区管理处是水费收缴的主管部门,从人员结构上,人员素质上要合理配置,精选队伍,要重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理顺阻碍收费的各个环节,使水费征收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湘清,杨龙 伊犁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水利 2007.9 总第579期P57-P58

[2] 周芸 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灌区建设与管理 2008.1 P20-P25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浅谈短波同相水平天线幕的维护调整
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现状与改进分析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