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郁通经汤加减辅助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0-12滕丽丹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先兆流产血清

滕丽丹

作者单位:110100 沈阳,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尤其是孕早期多发且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先兆流产患者多见少量阴道流血,伴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等症状。近年来受环境污染、遗传、机体各项脏器功能及不良情绪、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先兆流产的临床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黄体酮和(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进行保胎治疗,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且受孕周、胚胎、母体不同的影响导致临床疗效个体差异明显[1]。中医认为先兆流产属于“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畴,认为发病与胚胎、母体两方面均有关系,当及时分辨其致病原因并进行对因对症治疗。近年来中药在辅助安胎方面具有突出的临床效果[2]。本研究试探讨中药宣郁通经汤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雌二醇(E2)、孕酮(P)、β-hCG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先兆流产患者12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26.33±4.01)岁;孕周5~18周,平均(12.56±1.02)周;出血时间1~13 d,平均(5.33±2.04)d;其中首次妊娠者24例、流产1次者18例、流产2次者12例、流产≥3次者6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5.90±4.30)岁;孕周5~18周,平均(14.27±2.17)周;出血时间1~17 d,平均(6.20±3.18)d;其中首次妊娠者26例、流产1次者16例、流产2次者15例、流产≥3次者3例;两组年龄、孕周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3]中先兆流产的西医诊断标准,有月经停闭史(停经天数>30 d)与早孕反应,可见阴道少量出血、小腹坠痛、腰酸痛等症状,尿妊娠试验阳性,临床检查显示子宫颈未张开且无妊娠物排出,子宫体软、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B超示宫内孕。同时符合《中医妇科学》[4]中肾虚证,以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质稀,小腹坠痛,腰酸痛为主症;以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多次堕胎为次症;多见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略滑。妊娠≤12周;E2水平低于相应孕周正常值;对本研究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获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相关中西医诊断标准;已确定存在遗传基因缺陷或生殖器官异常;由异位妊娠、卵巢肿瘤、子宫肌瘤、葡萄胎、生殖道畸形或宫颈引起的出血、小腹疼痛等妇科症状;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脏器功能不全及血液、神经系统疾病;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服药依从性差,未按规定用药。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黄体酮治疗,用法:肌内注射2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黄体酮治疗基础上联合宣郁通经汤进行加减辅助治疗,宣郁通经汤组成:白芍10 g、当归10 g、丹皮6 g、山栀子10 g、白芥子10 g、柴胡6 g、香附10 g、川郁金10 g、黄芩10 g及生甘草3 g,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进行随症加减,若患者疼痛较甚可予以芬必得止痛,上述中药温水煎服两次,取药液400 mL,所有患者均在确诊先兆流产时开始用药,早晚各温服一次。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E2、P及β-hCG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5]。痊愈:治疗后5 d内阴道流血停止,临床症状消失,B超显示子宫大小及胚胎发育符合相应孕周,血清检查β-hCG、P水平符合相应孕周。显效:治疗后7 d内阴道流血停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B超显示子宫大小及胚胎发育符合相应孕周,β-hCG、P水平升高。有效:治疗后10 d内阴道流血、临床症状有所缓解,B超显示子宫大小及胚胎发育符合相应孕周。无效:治疗后>10 d阴道流血仍未停止,临床症状无减轻或加重,B超显示子宫大小与相应孕周基本符合或小于孕周,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甚至出现流产。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例数×100%。

1.7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结局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妊娠存活44例、丢失16例,观察组妊娠存活54例、丢失4例,观察组妊娠存活率(90.00%)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66,P=0.018)。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h)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P、β-h C G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E2、P、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P、β-hCG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E2、P、β-hCG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胃肠反应、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既往临床研究报道多以血清β-HCG、P等水平评估妊娠期孕妇内分泌水平,β-HCG水平对维持妊娠十分重要,其主要生理作用体现在使卵巢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孕早期卵巢分泌的孕激素P主要生理作用为形成免疫耐受机制,同时,通过降低妊娠子宫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及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减少子宫收缩,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内生长发育[6]。此外,相关研究发现,E2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时,可能比监测β-hCG、P更有价值。E2由卵巢滤泡、黄体、妊娠时胎盘生成,其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升高,其血清浓度过低与先兆流产密切相关[7]。因此,血清hCG、P、E2在维持妊娠,特别是在早期妊娠中有重要意义,改善其血清浓度对预防先兆流产、降低因卵巢及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流产率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先兆流产属于“胎漏”“胎动不安”范畴,并总结肾虚证为此病的主要病因,肾虚证多表现为脾肾两虚、血热夹瘀。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妇科疾病多从肝论治,肝体阴而用阳,劳逸过度、气郁、经、带、胎、产、乳无不耗伤阴血,致肝失血养,肝疏泄功能下降,进而气郁于内,日久化热[8-9]。故养血疏肝、清肝泻火为治疗先兆流产的原则,本研究使用的宣郁通经汤具有以上功效。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宣郁通经汤加减辅助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疗效等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E2、P、β-hCG水平均升高,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2、P、β-hCG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可能为宣郁通经汤主要由白芍、当归、丹皮、山栀子、白芥子、柴胡、香附、川郁金、黄芩以及生甘草组成,其中当归、白芍可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和平抑肝阳等功效,而当归具有补血调经和活血止痛功效,故两者作为君药;余柴胡、香附、丹皮及山栀子具有疏肝行气、调经止痛以及行血破淤和泻三焦火邪,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能,故作为臣药与上述君药合用;此外,具有祛风止痛、温经通络和泻肝火的白芥子、柴胡、香附、川郁金、黄芩以及生甘草等与上述君药臣药合用进一步加大其药理作用,起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由此看来,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P、β-hCG水平比较

综上所述,宣郁通经汤加减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改善血清E2、P、hCG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及保胎安胎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先兆流产血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先兆流产,别害怕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