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中考作文折射的三种缺失

2018-10-10潘能花

关键词:缺失教学

潘能花

摘 要:目前,中考作文折射出三种教学缺失:语言系统训练缺失、审美创造能力缺失、文化内蕴升腾缺失。本文对这三种缺失作了详细的解读,以期引起初三语文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中考作文;折射;教学;缺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95-2

一年一度的中考结束了,作文再次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大谈特谈的话题。有人说这个题目简单,大家都能做;有人说这个命题有意义,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契合……但是,笔者始终觉得这些评价并没有切中肯綮。因为就教学而言,任何中考作文都会对来年的作文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对中考作文的正确分析就成为教学之必需、急需。

从作文及作答情况来看,笔者以为主要折射出以下三种教学之缺失。

一、浮光掠影,语言系统训练缺失

比照学生平时的作文表现,以及他们在中考中的表现来看,可以用一个词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系统进行概括——浮光掠影。

第一个层面在审题上。时至今日,不少学生认为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草率的认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以2018年盐城市中考作文情况来看,作文标题为“走过,才明白”。对于这个题目,不少学生觉得没有审题障碍。但是,从实际写作情况来看,学生对标题中的三个关键词语“走过”“才”“明白”的认知都存有不足。对“走过”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其本义之上,对于更具有诗意的比喻义,则少有思考。实际上,从写作能力来看,只有将本义上升到表征意义上,这样的写作才会有人生高度,也才能折射出学生的成长水平。其实,这正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内在指向。学生对“才”的认识也是不足,这个字之中暗含着后悔、自责乃至忏悔等等信息。只有将这些信息解析出来,文章的展开才不会偏离主旨。对于“明白”的认识,看似简单,但其中对“明白”内容的透析则显得相对苍白了。从语法来看,与“明白”的搭配有很多。但是,与写作关联在一起,就需要对这些搭配进行甄别和选择了。实际上,命题的优先指向应该是引导学生明白和反观自己的成长体验。要言之,在审题方面学生呈现出对作文材料(包括标题)语言信息的准确解构。正因为平时训练的缺失或不到位,才会出现以上不足。

第二个层面在语言表达上。叙事能力是学生自小就重点培养的一种语言表达能力,但却不是也不应是全部能力。在不同的文章中,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继而就应进入不同的语言表达系统。即以上面的一篇作文来看,适合写成一篇叙事兼抒情的文章,特别是在对“才明白”的表达上,应多用一些描写和抒情性语句。但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叙事性的表达之上。比如,写作者意欲表达一种后悔之意,他就运用了“他很后悔”这样的直白语言,而没有运用景物、心理、肖像等描写手法综合刻画这种心理。表面看,这是一个写作失误。实际上,这是学生语言系统训练缺失的表现。正是因为对描写性语句训练的不足,才会出现上述情况。

二、拘泥现实,审美创造能力缺失

写作理应是一种生命力的张扬,而且因为初中生这一类特殊主体的存在,写作应该是多彩青春的绽放载体。按照常理,初中学生会因着写作放飞思绪、激情,作文的文字应该闪现着青春的风味。但十分可惜的是,在学生的作文里面,少有这样的表现,更多的却是拘泥于现实的呆板的表达。表面看,这是语言表达的问题。但据笔者的经验与思考来看,这里面恰恰传达出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缺失。

现实与理想是一组哲学命题,理想牵引着人们超脱现实,走向未来。可以这么说,在这牵引之中,学生不断走向创造能力的提升。不过,在以语言表达与运用为主要任务的写作领域,创造的实现大多源于审美的发现,这种发现又基于学生对现实的运用与超越。客观地讲,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审美创造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写作大多拘泥于现实,大多是基于想象能力的欠缺。以2018年南京中考作文试题为例,命题者要求以“ 在2018”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如果学生拘泥于现实,例如写“我在2018”,这是审题失误,因为作文材料要求考生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写“他(她)在2018”。在此要求下,学生必须调用想象力,将文学名著中的某某人物穿越到现实中的2018年中。可见,这里既有现实的2018,也有想象中的他(她),这两者之间要契合在一起,更需要想象力这种特殊的“弥缝剂”。当然,笔者在这里谈不可拘泥于现实这个话题,绝不是要求考生无视现实。事实上,现实恰恰是想象的基础,也是想象的最终指向。例如,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自欺欺人现象,考生可以想象阿Q在2018年这个现实时空里的表现,写他纳闷于当代人竟然还比他会自欺欺人这一招数,来折射和抨击升级版的阿Q们以及阿Q现象。当然,这是一个正面、成功的写作案例。也存在着反例,同样是写“阿Q在2018”,有同学就写阿Q在2018年游玩浙江,写他发现的各种景致、众多事件、不同人物。说白了,考生将这篇文章写成游记了。应该说,这里有想象,但是在审美创造方面偏离了方向。阿Q这个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具有典型的表征意义,他就是现实与理想脱节或者精神胜利法的化身。写他在2018,不能写出他的这种特性,即使有想象,但是依然显现出审美创作能力的不足。为此,考生的写作需要基于现实,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创作,进行“高于现实”的加工。只有这样,写作的层级才能得以提升。

三、平淡无奇,文化内蕴升腾缺失

从平时的作文来看,学生大多将写作当做任务来做,写完了也就结束了。从语言的最终表达结果来看,学生的作文显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平淡无奇。要想从中咀嚼出别样的味道出来,则比较困难,因为其中就缺失一定的文化内涵。

有内涵,这是教育的重要指向之一。对学生作文的考查,自然离不开这个指向。可惜的是,作文的现实呈现给我们的恰恰是一片苍白。即以2018年扬州中考作文为例,命题者要求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作文。很明显,这篇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上手。但是上手之后,發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就满足于写出一般性的“我心雀跃”。例如,得到梦寐以求的电动车,开始了一次多年来向往的旅行……这样写可以吗?可以。但是,格调不高,这样的作文小学生也能写出。对于初中生而言,则要借助写作显现出各自的文化内蕴,以此表露自己的成长。例如,学生可以写自己成长中的一个困惑,然后在阅读过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之后,有了一个顿悟和随之而来的转变。阅读经验以及感悟的介入,使得这篇作文的内蕴提升,自然文章就不会显得平淡无奇了。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密切关注学生文化内蕴的缺失现象。

一年一度的中考落幕了,但之后的作文写作发现却令我们难以欣喜,语言、审美、文化等层面的缺失成了客观现实,相关的弥补工作亟需进行,此路阻且长。

猜你喜欢

缺失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