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图书馆藏宝卷版本叙录

2018-10-10韩洪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宝卷观音

韩洪波

(商丘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目前,宝卷研究的视野主要集中于南方的吴方言区和北方的河西地区,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原地区的宝卷文献整理与研究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中原地区的宝卷文献非常可观,据初步调查,河南图书馆、郑州图书馆以及多个县市图书馆均藏有数量不等的宝卷文献,有待于进一步整理与研究。整理研究中原地区的宝卷文献,对于黄河文明背景下的文学、历史以及民俗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都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厚重,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是,洛阳地区的宝卷文献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整理与研究。其中洛阳图书馆藏有宝卷版本6种,还未被学界关注。笔者不揣浅陋,分别对这些宝卷加以叙录,以供学界参考。

1.黄梅宝卷

检索号:412.7/1。刻本,1册,框10.5㎝×17.1㎝。半叶9行,行25字。四周双边,乌丝栏,白口,上黑鱼尾,版心题“黄梅宝卷”。分为上下集。

封面毛笔草书题“黄梅宝卷/孟津许揂氏读”。这说明此本宝卷流传于洛阳孟津县,或为许揂氏宣扬或阅读的本子。许揂氏,待考。扉页右栏题“光绪三十四年重刊”,知其为1908年重刊本。中栏题“黄梅宝卷”。右栏被挖改,无法辨识,或为刊刻地。《中国宝卷总目》1170条著录,其现存最早刊本为光绪元年(1875)杭州玛瑙经房本。这部宝卷流传甚广,在清末民初出现大量重刊本及石印本。

《金瓶梅词话》成书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其中提到“《五祖黄梅宝卷》《金刚科仪》《五戒禅师宝卷》《黄氏宝卷》《红罗宝卷》”[1]364,说明《黄梅宝卷》成书不晚于《金瓶梅词话》。这部宝卷讲述禅宗五祖弘忍成道的故事。弘忍(601-674),俗姓周,湖北黄梅人。他7岁出家,师从四祖道信;13岁剃度,尽得禅法;50岁得授衣钵,传法20多年。其出身事迹见于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

五祖弘忍大师者,蕲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傥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乃去,行水边,见一女子浣衣。揖日:“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归辄孕,父母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已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抛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鲜明,大惊,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信大师,得法嗣,化于破头山。[2]51

“此处记载与本卷故事基本相同,可知本卷所述为传承已久的佛教传说”[3]79。但是,宝卷的故事情节已经发生较大变化:五祖为黄梅县抱渡坡张怀转世;佛祖命二僧劝其出家,遂师从四祖,至后山栽松;河边所遇女子为祝员外女凤姐,凤姐怀孕之后其弟祝虎欲杀之;凤姐为太白金星所救而后生五祖;五祖八岁即为众说法。情节经过改编,更加丰富生动,亦增加了神异色彩。

2.观音济度本愿真经

《中国宝卷总目》0318条著录。检索号:314.2/4。刻本,1册,上下卷合订,框11.7㎝×15.8㎝。半叶7行,行16字。无栏,白口,黑单鱼尾,版心题“观音经”。四周单边。

封面题“观音济度/姜书成”。姜书成,当为收藏者,待考。扉页题“观音济度本愿真经”。次叶绘观音坐像,左上题“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次“观音梦受经”半叶,曰:“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身。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摩诃般若波罗蜜。”此经实际上是民间宗教“用通俗易懂、易记易诵的白话语言假借佛经的形式编撰经书传教”[4]112。次“观音古佛原叙”,曰:“又将修道之火候功用、玄妙法则,一一流露于常言俗语中”,可见这部宝卷被用作内丹修炼。原叙后署“时永乐丙申岁六月望日书”。次“西天达摩祖师题赞”,曰“下手收取先天炁,龙戏虎穴北海存。芦芽穿膝拨浊出,波罗蜜金太和生”,明显也是内丹修炼法门的表述。次“孚佑大帝吕祖题赞/风入松调”,共6首。此处的“原叙”、“题赞”显然属于伪托,佛教的达摩和道教的吕祖均为先天道供奉的神灵。

次“观音济本愿真经叙”,曰:“余自生以来,不昧本性,知人为万物之灵,质列三才之中,不敢自弃。常行济人利物事件,穷究性命根原,幸遇普定仙师,指示先天大道,授以率性复初功用。”这里指出作者的先天道背景。叙后署“时在大清康熙丙午岁冬至后三日广野山人月魄氏沐手敬叙于明心山房”。广野山人月魄氏,其实是先天道所奉十五祖、青莲教教首彭德源。喻松青《清代〈观音济度本愿真经〉研究》认为:“所谓《真经》是观音古佛所作,藏于朝元洞中,后为广野山人发现,实际上是暗示此书乃自称观音佛祖、‘三期至领佛旨又下尘凡’的杨还虚所作,而自称水精古佛化身的彭依法重加刊刻。此书当作于嘉道之际。”[5]116彭依法即彭德源。林万传《先天道研究》载:“水法祖,彭德源,字超凡,道号依法,又号浩然、沧州子、儒童老人、素一老人、水一老人、广野老人,湖北沔阳州人,嘉庆初年十二月八日降生,谓先五老水精古佛化身……咸丰八年十二月一日归西。”①转引自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40页。彭德源被称为“水祖”“水精古佛化身”,而“水属阴,月为阴之精,故称‘月魄’”[6]550,同时“广野老人”又为其号;因此,车锡伦、周绍良等学者皆认为此处“广野山人月魄氏”实际上就是彭德源。则“康熙丙午岁”云云,显系假托。因此,这部宝卷为先天道经卷。汉学家伊维德认为这部宝卷是“把一个鲜活的故事变成了一本‘长而乏味’的先天道教义。”[7]82清末民初,先天道传播极广,活动范围几乎遍布全国,其在河南也有流传。先天道供奉的神灵众多,其中就有观音古佛,而先天道十三祖杨还虚(号守一)亦号称观音古佛化身。“先天道的宗教活动,主要是每年农历二、六、九月的十九日,名做一次‘观音会’”[8]617,这部宝卷可能就是在“观音会”上宣讲的宝卷。

次“观音古佛原本读法十六则”,将此经与道经、佛经相提并论,曰“当作《道德》《心印》《金刚》《法华》读之”,“洵佛经中一部俗谛,乃佛经中一部真谛”,倚称佛教、道教,以抬高本教派的地位。又劝读者应把此经“当作《感应篇》《功过格》读之”,强调其劝善功能,将其与善书并列。

正文前题“观音济度本愿真经上卷,众姓后学弟子吴明善、杨玉枝、王明真重刊”。

比对《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民间宝卷》第10册所收同治庚午重镌本,洛图本上卷尾缺半叶2行6句,曰“胎卵湿化是人做,生生化化转无休。百劝世人早惺透,戒杀放生把佛求。久久行持功圆就,跳出轮回免忧愁。”[9]356说明洛图本有挖改。

下卷正文后有跋,曰:“济度本愿真经,乃观音古佛之原本也。……此书相传为观音佛祖手著。”假托仙佛口吻杜撰宝卷,是明清时期的民间教派惯用的方法。

3.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存下卷)

此本仅存下卷。检索号:314.2/5。刻本,1册,框11.6㎝×16.8㎝。半叶9行,行23字。无栏,黑口,四周单边,黑单鱼尾,版心署叶码,共52叶。封面题签“观音济度本愿真经/下卷”。此本为黑口,上一种为白口,二者并非同一版本。

通过比勘,此本恰与开封图书馆藏《观音济度本愿真经》(亦仅存下卷。下简称汴图本。检索号:395.1/50)恰为同一版本系统,字形大小以及插图的细节亦完全相同,二者的每行第4个字和第5个字之间的距离均较宽,当为同一版本的不同版次。

图1 洛图本《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存下卷)书影

但是,洛图本比汴图本多7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天道传法系统。先天道道统附会于禅宗,即:达摩——神光——普奄(庵)——遭(曹)洞——五祖(黄梅)——慧能。二是无生老母信仰。如其中说“度原人,返乡去,把母来朝”“这一回,驾慈航,替母传道”“为皇胎,九二子,东奔西跑”“是原人,这一会,尽忠报孝”“度回转,九二子,凡间贤人。礼拜上,瑶池母,慈悲宝殿”等等,显然是对无生老母信仰的表述。三是内丹修炼,性命双修。其中说“修性者,修眼耳鼻舌身心意,一齐守一先天虚灵一窍。运动呼吸,太极混然一团,五行造化之生,为之修性。炼命者,将三昧真火,克定后天丹田三魂,将那魂灵之气,火逼金行,降龙伏虎之工,自然后天复还先天。魂来制魄,魂魄相应,性命相见,返本还原,乾坤定位,复还先天。”这是提示内丹修炼的法门。

图2 汴图本《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存下卷)书影

末题:“皇清同治元年岁次壬戌二月初一日降立。”同治元年为1862年,当早于第2条所列的本子(314.2/4)。《宝卷综录》《中国宝卷总目》等均未收录此版本。

4.观音经

检索号:314/4。刻本,1册,框12.6㎝×17.6㎝。半叶9行,行22字。乌丝栏,左右双边,白口,黑单鱼尾,版心1-35叶题“观音经”,36-54叶题“观音咒”,后又有“观音要语”1叶、“观音斋期”3叶。

图3 洛图本《观音经》书影

此本为多种经卷的合订本。“观音经”为总名。首题“观世音全经句解原序”,题后署“梓潼宫德校郎降笔”,序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教虽三分,其道一也。”此序标举三教合一,认为三教救济世人的意义是相同的,“夫扶危拯厄,救劫匡时,普度群迷,接引后学,三教大都如是,不独释氏为然。”又说“观音菩萨……拔生渡死,济物利人”,传法东土。后有集禧坛监坛者注解,得其真诠,其要旨在于修心。序末云:“《观音经咒句解》遵照海南一勺集禧坛定本,惟《多心经》上中下三卷句解则静成手辑也。时皇清咸丰元年四月初四日记”,则此书由“静成”辑于1850年。静成,生平不详。

后为《多心经原序》,曰元(玄)奘法师取经东土,仅见《心经》上卷,后有昙海头陀又译出全卷,《心经》遂有上中下三卷。清壬子年,闵子竺溪宦游滇海将此经刊刻。序末署“既秋九日,西湖道济,笔叙于滇城五华山馆之吟联碧落处。”玄字作元字,避康熙讳,则这部宝卷可能成书于康熙年间。

《原序》后为“观音经句解”,内容依次为“妙经赞”“开经启请”“上香赞”“净口业真言”“净身业真言”“安土地真言”“奉请八菩萨”“开经偈”等,皆有双行小字注。

后为“多心经集注”,署“皈依弟子静成辑”,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即《心经》注解。中、下卷皆题“皈依弟子静成辑/唐僰沙门曇海癯莲译”。后有一序,略谓“余”于壬子年至滇城五华山,梦一癯姥授予《多心全经解注》。询于太虚真君,始知此书“演于汉,译于唐,解于宋,毁于元”,复知癯姥乃观音化身。序末署“皈依弟子竺溪际莲闵苕敷谨识”。青莲教十四代水祖彭德源著有《观音心经注解》,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清政府在浙江仁和搜出青莲教经卷《注解心经》[10]406,或即此篇。

此后内容依次为:《观音大士心经法语题》,曰观音有《心经》,后由吕祖“逐字诠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题“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天师注”,尾有跋,后署“纯阳子敬题”;《元皇道人传心经》下卷,曰“世本有《心经》上卷,而无下卷,缺漏也。……此余亲聆之。”末署“大虚主人沐手谨跋于桂香阁,时丁未仲冬三日。大藏心经全部”;“佛说高王观世音经”,首“是经缘起”,曰:“相传五代时,有高欢国王,为相州郡王,好杀。适宝藏官孙敬德犯法囚禁……持《高王经》千遍,当得免死……”《魏书·卢景裕传》虽载此经由来,但未记载时间、地点及人名,《大唐内典录》《续高僧传》《法苑珠林》《开元释教录》均作“元魏天平……定州募士孙敬德……以状闻承(丞)相高欢”,《佛祖历代通载》作“东魏定州孙敬德”,此皆与洛图本相异。但《俄藏黑水城文献》收录西夏刻本《高王观世音经》,编号分别为TK117与TK118,西夏本已经发生较大变异,“地点由定州换成了相州,高欢由丞相变成了国王,孙敬德由戍卒变成了宝藏宫的看守”[11]106。可见,洛图本与西夏刻本有一定的联系。

后为“观音梦授经”“观音求嗣塔礼”“观音救苦经”“观音赞”“观音灵感真言”“白衣大士五印心陀罗尼”“观音解诸难神咒”“六字大明咒”“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圆满神咒”“陀罗尼大悲神咒”“佛母准提咒”“念经要语十则”“观音斋期”等。其中“观音梦授经”与《观音济度本愿真经》中所载“观音梦授经”经文相同。

5.太上古佛救苦藏经

检索号:317/2。石印本,1册,框12.8㎝×24.1㎝。半叶7行,行20字。封面题“太上古佛救苦藏经”。

封面后为观音绘像,图后为跋,曰:“是经不见于释藏与《观音普门品》,同摄一门而文殊异。考《魏书·卢景裕传》,有人负罪当死,梦梵僧教以经。觉时如所梦,诵千遍,临刑刀折。主者以闻,赦之。此经遂行于世,号曰《高王观世音》。称高王者,献武王高欢柄国时也。流传至今,千数百载,字句间有歧误,而近世颇有为作解者。窃谓是经义不可思议,故果报亦不可思议。矧以世智凡心诠解大乘,其不堕于文字障也几何哉?因不自揆度,参取旧本,为之较正,芟去注解,重刊广施。若夫灵应之迹,则不可胜述也。光绪辛卯年八月朔日津门如如子恭跋。”则此经与《高王观音经》为同书异名。光绪辛卯为1891年。津门,为天津别称。如如子,待考。《中国宝卷总目》未著录此版本。

正文前题“高王观世音经”,内容依次为“诵经仪”“净身真言”“安土地真言”“奏请八菩萨”“开经揭(偈)”,次为“佛说观世音经”正文。

附刻“心经”“大悲咒”“准提咒”“往生咒”“观音咒”“大明咒”“护身咒”“念佛仪”“观音斋期”“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佛母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解冤咒”“往生净土神咒”“天女吉祥神咒”“佛说妙沙经”“净土文”“观音梦授经”“观音救苦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太阳经”“佛说大藏正教起信血盆经”“皂(灶)皇经”等。

其中《太阳经》,《中国宝卷总目》1108条著录,是清代民间宗教如白阳教、皈一道等教派的经卷。皈一道和白阳教均为清茶门教支派。白阳教在河南有流传,据中国第一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九日河南巡抚何煨奏折附件”,乾隆三十八年在河南信阳固始县从白阳教徒李元义家中搜出《太阳经》。皈一道所诵经卷有《太阳星灵应经》。此二者文字与洛图本非常相近,太阳生日均为冬月十九,而东南沿海一带如湖州、慈溪、温州、杭州、绍兴、鄞县等地流传的《太阳经》皆以三月十九为太阳生日[12]10,这说明北方宝卷与南方宝卷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佛说大藏正教起信血盆经》,述目连至羽州追阳县,见一血盆池地狱。池中女人受苦,目连思报母恩。狱主告之曰,惟有敬重三宝,持血盆斋三年,结血盆会,转诵此经一藏,即可使母脱离痛苦。此本是明清时期流传甚广的伪经《佛说大藏正教血盆经》,《续藏经》第87册收录。清代长生教经卷《众喜粗言宝卷》中附刻有《血盆经》,普渡道、魔公教等民间教派亦读诵此经。

次《皂(灶)君经》,该经又称《灶王府君真经》,假托为唐三藏至西天古佛处取得。《中国宝卷总目》1499条著录有民国上海大观书局石印本,与《花名宝卷》等合印,但洛图本中并无《花名宝卷》。

卷末题“西北隅神州庙同善堂赵大先生发起”,下列某人捐钱若干。名单后题“敬印善书叁佰本”。据此可知,这部合订本是作为善书广为发行的。洛阳境内有多处神州庙,《(嘉庆)洛阳县志》:“神州庙,一在西北隅吴家街西道北,康熙四十六邑人吴谦吉修。一在县东二十五里平乐保,乾隆七年邑人郭泳修。一在县东二十五里佃庄,康熙四十年邑人李三德修。一在县南四十五里申□□□,明万历四十四年邑人申善郭瑁修。一在县东南四十里翟镇,康熙五十年邑人刘渊修。一在县东北路西山岭村,耆民李玉春修。”[13]226则此本所说的神州庙很可能就在吴家街西道北。

末叶又题“洛阳城内大十字街北口里坐东向西惟一石印馆印刷/每本按九四合钱贰拾捌千贰百文”。可知此本当时刊刻的具体地址及售价。

6.观音心经真解

《宝卷综录》《中国宝卷总目》均未著录。检索号:314/9。刻本,1册,框12.3㎝×18.2㎝。半叶8行,行16至20字不等。四周双边,乌丝栏,白口,黑单鱼尾,版心题“观音心经真解”。扉页右题“光绪十八年仲春上浣重镌”,左题“河南省卫辉府浚县西北乡村姜德捐大钱九千文”,中题“观音心经真解”。光绪十八年为1892年。

首“观音心经诵句”,次“观音心经真解原叙”,谓此经为醒梦道人注解,后署“大清乾隆三十年(1765)冬至日观音古佛降于南岩之观音阁”。后又有三序,依次为:“观音心经真解原叙”,署“时大清乾隆三年(1738)桂月望日醒梦道人觉真子沐手敬叙”;“吕帝心经真解原叙”,署“时大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月朔日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形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吕降于鼎湖之大和村”;“月华老人心经真解原序”,署“时大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嘉平月五日玉清宫月华老人叙于采芝山房”;以下4叶窜入正文,为《心经》“不垢不净句”至“无无明句”的注解,又接一序,署“时大清乾隆六十年(1795)菊月望日玉虚师相金阙化身荡魔天尊真武大帝降于中州阳城之紫和宫”,据此署名可知,此序应为假托之“真武大帝序”;“黄龙真人心经真解原叙”署“时大清嘉庆五年(1800)蒲月望日”;“文帝心经真解原叙”,署“时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菊月念日金阙敕命总理文衡文昌梓潼帝君降于西蜀曲江别墅”。以上署名为神灵之序,皆当为伪托。

后为“观音心经真解原赞”,包括“观音古佛赞”“吕祖赞”“月华老人赞”“关帝赞”“真武大帝赞”“雷声普化天尊赞”“文帝赞”等。

正文首题“观音心经真解/广野山醒梦道人觉真子注解/后学弟子刘复初/何东氏/贾全礼重刊”。正文后附“破迷宗旨篇”,曰“问这调,谁人吟,儒童道号是咱名”。“据林万传《先天道研究》第六章记载,彭德源又号儒童老人”[14]116,则此篇亦为彭德源所作,亦属先天道(青莲教)经卷。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清廷在浙江仁和县查出青莲教经卷《注解心经》,或即此书。

洛图本宝卷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洛图本宝卷版本可以补充完善《宝卷综录》及《中国宝卷总目》等宝卷专题目录中相关条目著录版本之缺失,如《黄梅宝卷》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刊本、《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同治元年本均未著录,《太上古佛救苦藏经》附《皂(灶)君经》石印本、《观音心经真解》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亦未著录。这对于中国宝卷文献整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民间宗教研究方面,洛图本宝卷与先天道的关系也值得重视。先天道传播极广,清末民初时期在河南亦有流传。《观音济度本愿真经》是先天道诵读的经卷,《观音经》也具有先天道背景。这为研究中原地区的民间宗教发展提供了文献基础。

洛图本宝卷还提供了宝卷在河南传播的史料。《黄梅宝卷》流传于孟津,《太上古佛救苦藏经》刊刻于洛阳,《观音心经真解》由河南省卫辉府浚县人捐资刊刻。这对研究中国宝卷的区域性以及在全国的传播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关于观音信仰研究,洛图本宝卷也有重要的意义。北宋元狩二年(1099)蒋之奇守河南汝州,自香山寺见《香山大悲菩萨传》,应寺僧怀昼之请,将此传加以润色,刻之于碑,立于寺内。三年后,即崇宁元年(1102),蒋之奇出任杭州知府,遂将《香山大悲菩萨传》携至杭州。崇宁三年(1104)杭州天竺寺僧道育将此传重新刻于寺内,名曰《香山大悲成道传碑》[15]91-92。而在崇宁二年(1103),杭州天竺寺普明禅师“受神人之示”,感悟而撰《香山宝卷》。《香山宝卷》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宝卷之一,因其情节通俗易懂,受到了广大善男信女的热烈欢迎,传颂极广,遍布全国。据《中国宝卷总目》,《香山宝卷》现存版本有35种之多,实际数量远不止此,“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宝卷、戏剧、小说、唱本也纷纷面世风行”[16]56-57,上列关于观音信仰的宝卷可以说均为《香山宝卷》的衍生品。

洛阳地区观音信仰的兴盛,通过考察当地的一些碑志文物也可以看出。如《洛阳明清碑志(新安卷)》[17]载明清时期新安县境内有关观音碑志多种,兹将这些碑志的时间和立石地点罗列如下:

明天启二年(1622),《创建观音堂碑记》,曹村乡曹村村

明天启五年(1625),《创建观音堂寿记》,仓头乡东岭村

明天启六年(1626),《白衣观音碑》,石寺镇孟庄村寺沟村

明崇祯元年(1628),《新建观音碑记》,南李村镇马沟村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创建观音堂碑记》,北冶乡刘黄村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创建观音堂碑记》,石井乡前口村

清乾隆七年(1742),《重修观音堂碑记》,仓头乡东岭村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创建观音菩萨堂舞楼序》,铁门镇庙头村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重修观音堂碑记》,曹村乡曹村村

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观音堂泰山庙六圣庙记》,铁门镇蔡庄村

清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观音洞金妆神像碑》,五头镇小庄村

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修观音堂碑记》,石井乡前口村

清道光五年(1825),《改建观音暨创修僧房碑》,石寺镇贾沟村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金妆观音老母圣像暨绘画庙宇碑》,铁门镇铁门村

清咸丰十年(1860),《观音堂重修碑记》,石寺镇孟庄村

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白衣堂记》,石寺镇孟庄村

如此众多的观音堂(洞)、白衣堂或为创建,或为重修,或为改建,在明清时期持续不绝,观音信仰十分兴盛。观音宝卷在此地的广泛流传与此信仰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猜你喜欢

宝卷观音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新编常熟宝卷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清末民国文益书局石印宝卷始末*
《香山宝卷》在越南的传播及流变
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十一面观音研究——兼论千手千眼观音
观音(七绝)
从敦煌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到《金牛宝卷》
观音乘凤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自在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