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托邪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

2018-10-10王宝祥许俊杰陆霞戴利菊王蕾胡进朱晓东黄菊明

新中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益气健脾针灸

王宝祥,许俊杰,陆霞,戴利菊,王蕾,胡进,朱晓东,黄菊明

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嘉兴 314000

重症肌无力(MG)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有眼睑下垂、骨骼肌无力、呼吸困难等,可发于各个年龄段,其中20~40岁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呈慢性迁延性发展,治疗不及时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多采用抗胆碱酯酶、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治疗,能够改善肌无力症状,但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反复发作,加重病情,影响预后[2]。近年来,中医以脾胃学说为基础,根据MG的病理机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多靶点辨证论治,在控制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副作用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3]。温针灸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能够有效疏通经络,加速机体新陈代谢,通过改善组织营养,进而缓解临床症状。益气托邪汤是本院长期实践所得的经验方,具有扶正祛邪、调和营卫、健脾和胃之功效。本研究选取82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益气托邪汤联合温针灸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25~69岁,平均(38.45±7.32)岁;病程1~9月,平均(5.25±1.22)月;临床分型:Ⅰ型、Ⅱa型、Ⅱb型、Ⅲ型分别为8例、19例、10例、4例;体质量指数19~27,平均24.36±2.15。对照组男16例,女25例;年龄22~67岁,平均(38.51±7.29)岁;病程1~8月,平均(5.37±1.28)月;临床分型:Ⅰ型、Ⅱa型、Ⅱb型、Ⅲ型分别为9例、20例、8例、4例;体质量指数20~28,平均24.43±2.20。2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年龄以及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4]关于MG的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5]拟定辨证标准。主症:四肢无力,言语謇塞,眼睑下垂、晨轻暮重,吞咽困难;次症:面色萎黄,咀嚼无力,腰膝酸软,食少纳呆,形寒肢冷;舌脉:舌淡、苔白,脉沉弱。符合主症≥3项,次症≥2项,再结合舌脉象可辨证为脾胃虚损证。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5 排除标准 ①存在针灸禁忌症;②多种药物过敏史;③自身有免疫系统疾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接受血浆置换治疗者;⑥严重肝、肾、心等器质性疾病;⑦近半年内接受免疫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者;⑧先天性或家族性MG;⑨合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溴吡斯的明(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每天3次,每次60 mg;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天1次,每次5 mg,根据患者用药耐受性及病情变化调整用量,最高剂量不超过每次15 mg。4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2.1 对照组 给予温针灸治疗。选穴:内关、委中、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夹脊、曲池、环跳、阳陵泉、合谷。具体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取规格为0.35 mm×50 mm一次性毫针刺入上述穴位,以感觉麻胀、酸胀为宜,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将3 cm的艾段置于针柄上,点燃后行温针灸,烧尽后将灰烬去除,并将毫针拔出。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托邪汤治疗。组方:黄芪60 g,葛根30 g,白术12 g,当归、白芷、川芎、防风、淫羊藿、陈皮各10 g,桂枝、白芍各9 g,党参、炙甘草各6 g,升麻、柴胡各3 g。加适量水浸泡2 h,大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30 min,倒出药液后加水复煎,将2次所得药液混合均匀,分别于早晚饭后温服。每天1剂,4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状积分。按照症状轻、中、重将上述症状分别计为0~3分,计算治疗前后的总积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③治疗前后检测患者CD4+、CD8+、CD4+/CD8+值,采集晨起空腹时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后使用全自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④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采集患者空腹时5mL肘静脉血,以3500 r/min的速度离心后分离上清液,置于冰箱内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试剂盒由天津市赛瑞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结合疗效指数判定,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100%。临床控制:四肢无力、眼睑下垂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四肢无力、眼睑下垂等症状好转,疗效指数为50%~94%;有效:四肢无力、眼睑下垂等症状减轻,疗效指数为25%~49%;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4.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分

组 别对照组治疗组t值P值n 4141治疗前19.35±3.2619.67±3.420.4340.666治疗后13.58±3.1110.29±2.345.4130.000 t值8.20014.494 P值0.0090.000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 2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CD4+、CD8+、CD4+/CD8+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CD4+、CD4+/CD8+值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CD8+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CD8+值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2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指 标CD 4+(%)n CD 8+(%)CD 4+/CD 8+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14141414141对照组36.95±2.4131.68±1.26①21.64±1.3325.91±1.68①1.83±0.271.46±0.21①治疗组36.87±2.3927.45±1.32①②21.76±1.5229.78±1.46①②1.87±0.251.09±0.20①②

4.5 2组治疗前后BAFF、IL-4及IL-18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前,2组BAFF、IL-4、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BAFF、IL-4、IL-18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3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BAFF、IL-4及IL-18水平比较(±s)pg/mL

表4 2组治疗前后BAFF、IL-4及IL-18水平比较(±s)pg/m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指标BA FF n IL-4 IL-18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14141414141对照组1.98±0.261.48±0.22①38.54±8.2926.24±6.31①53.67±12.3525.79±5.21①治疗组1.93±0.251.06±0.19①②38.61±8.3722.48±5.20①②54.12±12.2819.64±4.23①②

5 讨论

MG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障碍,导致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并对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造成损伤,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最终导致骨骼肌收缩无力。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认为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存在密切关系,上述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导致患者细胞免疫失衡,并对正常免疫耐受机制产生破坏,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保持动态平衡,前者具有辅助作用,后者具有抑制作用,当前者增多而后者活性降低时,可引起免疫功能亢进,从而诱发MG。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MG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7]。BAFF属于Ⅱ型跨膜蛋白,可表达于单核、巨噬等细胞和活化T细胞表面,其信号可促使T淋巴细胞活化,一旦机体内缺乏BAFF,可降低免疫功能,当其过度表达时,可降低B细胞耐受性,并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刺激B淋巴细胞成熟,进而促进MG产生。目前关于白细胞介素在MG发病中的作用得到广泛关注,IL-1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可促进T细胞分化,增强NK细胞活性,并能够对抗自身免疫疾病,可作为检测MG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8]。动物实验研究表明,IL-4可促进B细胞增殖,并通过介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参与MG病理发展[9]。

中医学将MG归于痿证等范畴,《金匮要略》指出:“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儒门事亲》中论述:“痿之为状,两足痿弱不能用”;《素问·阴阳别论》中指出:“三阴三阳发病,……,四肢不举”。中医学认为,MG的发病是因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津液不行,气血不足,致肌肉失养,治疗原则为健脾养胃、强筋健骨。温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针灸特定穴位,能够加速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乙酰胆碱能活动。其中足三里是治疗六腑病证要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之功效;脾俞能够健脾统血,作为精气输注之处,可有效调理各经气血;曲池可疏经通络,增加神经肌肉营养;委中可扶元振颓;三阴交可温通经脉、利湿健脾;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会穴,具有强健腰膝之功效;内关可理气养血;环跳能够健脾益气、疏经活络。行针时配合艾灸,通过灼热感能够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组织,进而缓解肌肉无力现象[10]。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内关等诸穴配合,不仅起到养胃健脾、培元固脱、益气补血、通经活络之功效,还可激发经气,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益气托邪汤是本院经长期临床实践得出的经验方,方中黄芪性温,葛根性凉味甘,二者联合可益卫固表、补中益气,为君药。白芍、桂枝具有调和营卫、固腠御邪之功效,白术善健脾和胃,三者共为臣药。党参具有生津养血之功效;当归性温,具有活血补血之功效;升麻可升举阳气;柴胡善疏肝解郁;陈皮味苦,具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白芷、川芎、防风具有祛风解表止痛之功效;炙甘草可益气补中;淫羊藿善补肾壮阳。以上药物合同,共奏健脾和胃、舒经活络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的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破坏,从而缓解肌无力症状;党参可调节中枢神经兴奋,促进胃肠运动,同时具有抗氧化和镇痛作用;柴胡可增加体液和免疫细胞功能[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益气托邪汤联合温针灸可有效改善MG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发现治疗后治疗组CD4+、CD8+、CD4+/CD8+优于对照组,提示以上2种治疗方法联合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了患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提示二者联合可改善患者BAFF、IL-4、IL-18水平。由此可见,采用益气托邪汤联合温针灸治疗MG,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血清BAFF、IL-4、IL-18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益气健脾针灸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