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养阴散聚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2018-10-10杨强赵燕俐杨明

新中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蛋白尿血压血糖

杨强,赵燕俐,杨明

1.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我国透析患者中DKD所致ESRD占第2位[1],可见加强对DKD的防治尤为迫切。早期DKD的敏感诊断指标是微量白蛋白尿(MAU),DKD一旦进展至临床蛋白尿期,肾损害将难以逆转,对早期DKD实施有效治疗可明显延缓DKD进入ESRD的时间。有研究表明,足细胞结构和功能异常不仅是DKD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也是DKD病变早期的关键环节[2]。因此,寻找有效可行的干预足细胞损伤的方法对于减轻蛋白尿,延缓DKD发展至ESRD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中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发挥了显著优势,临床应用中发现中药在稳定血糖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以2016年7月—2017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80例早期DK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益气养阴散聚方的治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80例早期DKD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4组,每组20例。研究期间因失访、违背方案等原因C组和D组各脱落1例,最终可进入统计的患者78例。A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1~62岁,平均(51.75±5.93)岁;平均病程(5.08±0.85)年。B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0~63岁,平均(54.00±6.55)岁;平均病程(5.16±0.77)年。C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3~62岁,平均(53.21±6.07)岁;病程(5.49±0.82)年。D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41~61岁,平均(53.53±6.44)岁;平均病程(5.17±0.85)年。4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1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空腹至少8 h)≥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P2hBG)≥11.1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或有典型高血糖症状或危象且任意时刻血浆葡萄糖≥11.10 mmol/L。②根据2007年肾脏病预后质量倡仪(KDOQI)中的诊断及分期标准判定为DKDⅢ期: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持续升高至20~200 μg/min。③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消渴气阴两虚证的辨证标准。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脉: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弦。④入选病例均为血糖、血压控制良好,2周内未使用阿司匹林、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类药物、胰岛素、胰岛素增敏剂及抗氧化药物等。⑤年龄18~70岁。

1.3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近1月内有酮症酸中毒、感染及其他应激情况;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外伤、发热、风湿性疾病以及其他可能的肾脏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常规药物及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方法,使患者血糖稳定维持在FBG<8 mmol/L,P2hBG<12 mmol/L。研究期间可加减其他非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使患者血压稳定维持在靶目标(<130/80 mmHg),以排除血糖、血压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2.1 A组 口服替米沙坦片(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每天1次,每次80 mg。

2.2 B组 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次,每次10 mg。

2.3 C组 口服替米沙坦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用法用量同A组和B组。

2.4 D组 口服益气养阴散聚方,处方:生黄芪、生鳖甲、熟地黄、生蒲黄、玉米须各15 g,枸杞子12 g,黄连、制大黄各3 g,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加减,药味增减不超过5味,每天1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饭后0.5 h各服200 mL。

4组均治疗3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②抽取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指标(FBG、P2hBG)、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胱抑素C(CysC)。③治疗前后患者休息状态下留24 h尿,加10 mL苯甲酸防腐,准确记录尿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MAU、尿肌酐(UCr),计算24 h UAER。尿Nephrin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采用UCr校正。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s)表示,进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时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用Games-Howell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4组治疗前后BMI和血压情况比较 见表1。治疗前后4组BMI和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4组治疗前后BMI和血压情况比较(±s)

表1 4组治疗前后BMI和血压情况比较(±s)

组别A组n 20 B组20 C组19 D组19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M I 26.77±3.0926.54±2.8626.78±2.9526.29±2.6827.11±3.2726.45±3.0426.96±1.1526.22±1.25 SBP(mmHg)128.80±2.33127.55±2.04127.35±3.44127.25±2.10128.26±2.64126.79±2.23128.48±2.37126.95±1.39 D BP(mmHg)73.45±2.6772.55±2.1674.75±3.8272.65±2.4375.26±3.8073.26±2.5474.68±3.2073.47±2.25

4.2 4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前后4组FBG、P2hB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和D组TC、TG、LDL-C水平低于A组(P<0.05),C组TG水平低于B组(P<0.05)。4.3 4组治疗前后血清CysC、24 h UAER和尿Nephrin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CysC、24 h UAER和尿Nephri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血清CysC、24 h UAER和尿Nephri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血清CysC和尿Nephrin水平低于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的24 h UAER和尿Nephrin水平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4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标比较(±s) mmol/L

表2 4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标比较(±s) mmol/L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组别A组n 20 B组20 C组19 D组19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BG 6.88±0.396.81±0.376.90±0.296.85±0.276.87±0.316.80±0.316.90±0.206.83±0.23 P2hBG 10.56±0.4910.49±0.4310.54±0.5410.32±0.5610.50±0.4810.45±0.4410.52±0.3610.41±0.35 TC 5.36±0.275.31±0.285.37±0.365.23±0.335.37±0.265.07±0.25②5.36±0.285.08±0.24②TG 1.61±0.151.53±0.131.60±0.121.48±0.101.62±0.111.41±0.06①②③1.62±0.091.42±0.03①②LD L-C 3.13±0.163.09±0.153.14±0.193.06±0.213.14±0.252.93±0.29②3.13±0.202.94±0.22②

表3 4组治疗前后血清CysC、24 h UAER和尿Nephrin水平比较(±s)

表3 4组治疗前后血清CysC、24 h UAER和尿Nephrin水平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组别A组n 20 B组20 C组19 D组19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ysC(mg/L)2.12±0.332.07±0.322.10±0.392.02±0.412.11±0.391.78±0.24①②2.13±0.231.79±0.32①②24 hUA ER(μg/min)117.29±12.05104.42±9.53114.26±10.47107.86±8.69118.53±7.60101.29±5.35①③117.92±10.02100.23±5.64①③尿 N ephrin(μg/mg)34.81±6.7533.42±6.1035.24±4.5632.78±3.9836.04±6.1428.67±4.07①②③33.66±5.7027.06±4.47①②③

4.4 不良反应 4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5 讨论

MAU是DKD最早期、最敏感的指标,临床上DKD早期起病比较隐匿,常无明显的症状体征,多数患者于体检时发现尿MAU增加,或伴有血清CysC升高。此期肾损害进展缓慢,或可逆转,而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肾损害便渐进发展,且不可逆转。近年研究发现,DKD早期MAU所对应的肾小球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足细胞数目减少、足突融合及足细胞相关蛋白异常等。Nephrin是第一个被确定且研究较多的足细胞相关蛋白,这种蛋白仅分布于足细胞足突之间的裂孔隔膜部位,是裂孔隔膜的主要组成成分。Nephrin既能维持裂孔隔膜完整性,又在裂孔隔膜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影响着足细胞的存活,Nephrin表达异常与蛋白尿有密切关系[4]。目前,DKD早期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降脂治疗。ACEI及ARB类降压药能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减少蛋白尿[5],他汀类降脂药在降脂、抗炎的同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6]。有研究发现,在DKD早期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用中药进行干预,能有效延缓DKD的进展[7]。

中医学无DKD病名,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归属于肾消、水肿、关格等范畴,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齐铮等[8]对CNKI近10年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DKD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中血瘀普遍存在,湿热、湿浊、痰浊也较多见。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进而导致邪热、湿浊、瘀血乘虚留驻,因虚而聚。本研究以王文健教授“聚证学说”为理论基础[9],结合DKD“本虚标实”和“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瘀血为重”的病机特点,在一般聚证益气散聚方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补肾药,即选用生黄芪、生鳖甲、熟地黄、枸杞子、生蒲黄、黄连、制大黄、玉米须等药物,化裁出益气养阴散聚方。方中生黄芪甘温补气,推动中焦枢机,促进气化,助脾散聚布精;生鳖甲甘咸寒,入肝肾经,功专滋阴退热,且长于软坚散结化聚;熟地黄甘温补肾,滋阴养血,填精益髓;枸杞子甘平,滋肾补肝,生津润肺。以上四味药益气养阴,从本补虚。生蒲黄甘微寒,血分药而兼行气,上者可清,下者可利,滞者可行;黄连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去湿热之邪;制大黄助黄连清热泻火的同时,活血作用增强,助生蒲黄化瘀散聚;玉米须甘淡、性平,清热、利水、渗湿,消肥甘。以上四味药清热利湿,活血散聚。诸药合用,有攻有补,既推动气化功能,又消散留驻病邪,使气血精微得以正常布散运化,从而达到虚实兼顾、标本同治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能有效降低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改善蛋白尿,其主要成分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黄芪多苷等,能在不同机制上改善肾功能,延缓DKD的进展[10]。黄连小檗碱能够调控miR-122介导的HNF-4α信号通路,通过肝脏糖异生途径降低血糖[11]。同时,黄连小檗碱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肾脏细胞增生肥大,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改善肾小球硬化及萎缩,延缓DKD进展[12]。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和B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C组和 D组的 TG、CysC、24 h UAER和尿Nephri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C组和D组的TC、TG、LDL-C、CysC和尿Nephrin较A组有明显降低(P<0.05),C组和D组24 h UAER和尿Nephrin较B组也均有明显降低(P<0.05);C组和D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米沙坦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早期DKD患者,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替米沙坦片或阿托伐他汀钙片,而益气养阴散聚方能调节早期DKD患者的血脂,改善肾功能和MAU,效果与替米沙坦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蛋白尿血压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