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文化贵州 品味真迹藏画

2018-10-10肖凌霄

藏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联纸本贵州省

文/肖凌霄

8月11日,“发现文化贵州·品味真迹藏画”贵州珍藏中国美术精品汇展第二展季在贵州美术馆开展,清末民初至当代的国内知名美术家的100件精品亮相贵阳。

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省文化厅、省文联、贵州大学主办,贵州美术馆、省博物馆、省美协、贵大美术学院承办的此次汇展,共分5个展季,每一展季持续一个月。在不久前刚落下帷幕的贵州珍藏中国美术精品汇展第一展季,共展出贵州省文联挑选出的100件从元代到近代的名家作品,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共有上万人前来观看,成为贵州美术馆开馆以来最受关注、最有历史文化厚度的一次展览。

贵州省文联的这批中国近现代美术巨匠真迹藏画,是文联第一届美术家协会的老同志、老领导和老艺术家王树艺、宋吟可、秦元魁等先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陆续组织收藏的。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杨长槐、马正荣、廖志惠、刘定一、沈福馨、乔任侠等先生又继续组织收藏了一批现当代全国著名国画家作品和贵州少数民族祖传刺绣工艺精品。

贵州省文联在对本单位历年的美术收藏进行清点、整理后,推出了一批从未公开展示过的珍藏品。第二展季作品,既有清末民初张大千、陈半丁、陈师曾、于非闇等艺术大师作品,又有现当代全国名家赵少昂、孙克纲、王晋元作品,还集中推出一批贵州籍名家如桂运烜、桂百铸、宋吟可、袁晓岑、刘知白、杨长槐等作品。

其中,贵州省美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集体创作的工笔彩绘四屏作品《贵阳市井新貌》,背后就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该作品是集体创作,所以当年并没有落款署名,在参加全省美展后便一直被贵州省美协收藏。从藏画库整理出来时,通过查阅各种历史文献,才找到当时的执笔画家——周发书、李昌中。在展览现场,创作者之一、老艺术家周发书先生说,当时一共创作了两件大型作品,《贵阳市井新貌》就留在贵州参加全省美展并由协会收藏,另一件是反映贵州解放后十年建设成就的长卷《光辉十年画贵州》送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美展。

为了让市民全方位体验这些珍藏作品,主办方还推出贵州省文联收藏中国近现代美术精品藏画展“全景VR展”。观众可以通过展场提供的二维码扫码进入,时时欣赏“永不闭幕的展览”。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集体创作,周发书、李昌中执笔的《贵阳市井新貌》 1959年

陈半丁 (1876—1970)名年,字半丁,浙江绍兴人。自幼习画,20岁赴上海,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平卖画,被北平艺专聘为中国画教授。建国后任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理事。精花卉,亦擅山水,作品浑厚大气,苍润朴拙,师法吴昌硕而能自成一家。

《月季花》

纸本 1956年作

作品为小写意花卉,绘红、白两种月季。红月季为站姿,花朵用没骨法晕染;白月季呈卧姿,花朵用淡墨线勾勒。红、白月季互相映衬,使画面清逸素雅,芬芳四溢。

陈师曾(1876─1923)又名衡恪,祖籍江西修水,生于湖南凤凰。6岁学画,1902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受教育部之聘,至北京从事图书编辑工作,任教于多所大学,又被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聘为中国画导师。陈师曾国学基础深厚,绘画多从写生而来,既有传统功底,又富时代气息,为民初北京画坛翘楚。

《桃花》

纸本 年代不详

此画绘桃花数枝,桃枝挺拔,穿插自然;桃花繁密,艳而不俗。右上题七绝一首,由桃花联想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人文内涵。

景方桢(1877─1960)字筱南,贵阳人。毕业于前清武备学堂。解放前后在贵阳师范、贵阳女中等校任教。擅画花鸟,尤精没骨牡丹,有“景牡丹”之誉。

《菊花美人蕉》 绢本 年代不详

此画为没骨花卉小品。绘菊花、美人蕉各一枝,从左下向右方斜出,菊花在下,美人蕉在上。全画描绘细致,色彩典雅,画中还点缀了几茎野草,更增添了作品的情趣。

任乃章(1881--196?)字耕云散人,生平不详。早年在旧军队中任职,抗战期间流寓贵阳。建国后在贵州省工艺美术厂工作。善山水,工“四王”一路,亦能作人物。

《清江木筏》

纸本 1956年作

此画绘清水江木工放筏的场景。作品的构图和笔墨都是古典山水的风格,但表现的却是现实生活题材,虽然二者的结合有些生硬,但画家的革命创作热情却值得肯定。

李紫光民国贵州绘画全才

《山水扇面》

纸本 年代不详

此画为山水扇面。作品构图从右到左,由近及远,依次为峰峦、屋宇、林木、湖水、小桥、远山……像一卷画轴徐徐展开;笔墨精到,意境幽深,风格属于典型的古典山水。

于非闇(1889--1959)名照,北京人。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民国时期任教于华北大学美术系和京华美专。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画院副院长,系中国美协会员。精工笔花鸟画,作品能得宋画精髓。

《海棠画眉》

纸本 1937年作

此画绘一只画眉鸟栖息在海棠花枝上,作品构图简洁,用笔工致,右上题北宋名臣欧阳修《画眉鸟》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在金笼里,不及园林自在啼。”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9岁学画,19岁留学日本,回国后从师曽熙和李瑞清,结识吴昌硕、黄宾虹等。1940年赴敦煌临摹壁画。1949年后旅居海外,在多国举办个展,誉满世界。1978年定居台北。张大千的画题材广泛,手法多样,各体皆精,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绘画大师。

《梅竹高士图》

纸本 1945年作

此画绘一白衣文士,盘腿坐在一块巨石上,他前面是潺潺的流水,身后是丛竹古梅。高士轻握双手置于腹下,似在参禅打坐。作品造型生动,赋色雅洁,堪称张大千人物画的精品。

赵少昂(1905--1998)生于广东广州。1921年入高奇峰办的美学馆习画,193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1948年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并移居香港。擅花鸟、走兽,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之一。

《竹蝉图》

纸本 1943年作

此画为抗战期间赵少昂途径贵阳时画赠陈恒安之作。绘翠竹四竿,笔墨恣肆,风神潇洒;竹枝上立着一只秋蝉。左部题曰:“君若临风竹,予心咽露蝉。强声与高节,相顾两欣然。”

猜你喜欢

文联纸本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熊明非作品选
兰华生作品
廉江文联获评“2018年度全省文联先进集体”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