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幼关系与儿童发展及其对高师幼教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8-10-09张文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师幼关系儿童发展教育策略

张文芳

【摘 要】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对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影响深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应积极转变学前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理顺教育儿童的关系,新时代高师幼教人才培养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应该重视这一转向。文章着重从理论层面剖析师幼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从实践角度提出通过构建良好师幼关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途径与策略,并期望对高素质儿童教师培养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师幼关系 儿童发展 教育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課题《示范性幼儿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GH140574)阶段性成果。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的学习与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提出:教师和家长要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注儿童、尊重儿童,遵循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成长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因势利导,为儿童成长营造宽松、和谐、适宜的环境,因材施教;要调适对儿童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保教[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教师要以端正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创设温馨、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儿童感到家的温暖,情绪稳定,情感愉悦。教师要言行得体、举止端庄,成为儿童模仿和学习的榜样”[2]。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标准和教学改革中应关注并顺应这一要求,以培养出能够胜任新时代学前教育的高素质幼儿教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和谐、健康发展。

师幼关系类型及历史演变

师幼关系的认知和构建,与不同时代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密切联系。教育研究者将其概括为:“主体—客体”关系、“主导—主体”关系、“双主体”关系及“互主体”关系[3]。

1.“主体—客体”关系

教育就是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即在教育领域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被教师认识和塑造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主—客”关系。反映到儿童教育中,教师与儿童也是“主—客”关系。受这种观念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十分明显,教师掌握并决定教什么、如何教、怎样学,儿童居于从属、被支配的地位,教师与儿童的位置与角色不能交互。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都是这种师幼关系的产物。因此,这是一种片面的、幼稚的师幼关系。

2.“主导—主体”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一种外部的精神力量,儿童处于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这种观点明确了“教”与“学”双方的作用和地位,即教师(教)是教学活动的决定方面,儿童(学)是被决定方面。虽在师幼关系的认识上有所进步,但是,也仅仅反映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和儿童的地位,而教师对儿童施加积极影响以及师幼之间有效互动等核心问题并未触及。

3.“双主体”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儿童也是主体,这种关系是在彼此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形成的。其实,当一个人与他人没有联系,或者彼此之间没有共同参与的活动时,双方都不是主体,他们都是以个体的身份存在。因此,“双主体”虽然承认了教师、儿童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并没有真正揭示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4.“互主体”关系

从儿童教育的特殊性和师幼关系的特点来看,二者互为主—客体,儿童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客体,而教师则是儿童认识和模仿的客体。师幼之间在教育过程中交流互动、教学相长,在平等交互的基础上,在教育活动中相互启迪,共同成长,都获得相应的发展,这正是互主体的体现。因此,学前教育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完全符合互主体性之特点。

可以看出,从教师与儿童主客关系、主导主体、双主体到互主体关系,人们不断深化对教师与儿童之间关系的认识。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幼儿园实践工作中,如何理解良好的师幼关系?良好师幼关系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何在?如何培养幼儿教师处理师幼关系的能力?《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再局限于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关注激励思考,教师将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4]。这也是当前在幼教人才培养和学前教育实践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师幼关系与儿童发展

师幼关系不但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与效果,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还会通过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行为交往对儿童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对儿童的学习影响尤为突出。和谐的师幼关系能够使儿童心情愉快、情绪饱满,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有研究表明,那些感受到教师支持和温暖的儿童更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自己的能力更自信。

2.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通过师幼间的积极交往,儿童能够拓展社会认知,初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教师言传身教,儿童得以观察并模仿分享、合作、谦让等行为,并发展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同时,教师对儿童的情感、态度和评价对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感受到教师关怀,儿童的自我意识较早觉醒;教师对儿童的接受、尊重、关心、鼓励和期望,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与自信。

3.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对处于人生启蒙阶段的儿童来说,情绪稳定、乐观自信、坚强勇敢、有同情心、相处融洽等优秀品质,是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石,其形成完全依赖于环境的潜移默化、家庭氛围的熏陶以及师幼关系的影响,其中,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基于《指南》背景的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策略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在教师与儿童之间谋求建立平等、尊重、积极互动、相互促进、以教师—儿童互为主体的师幼关系,是儿童与教师和平相处所产生的快乐体验,构建良好师幼关系也是高素质幼教人才培养问题的应有之义。本文认为,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构建温馨、融洽的人际环境,以亲情和关爱促进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

创设温馨、融洽的人际关系,关键要做到——尊重儿童,这也是《指南》的核心理念。

首先,教師要尊重儿童的人格。教师要将儿童看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和儿童平等对话。强调以儿童为“主体”,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悉心呵护,形成一种温馨、亲切、和谐的氛围,让儿童对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产生兴趣、向往和满足感。

其次,要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充分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积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杜绝“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第三,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父母的职业、学历、教养方式各异。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儿童[1]。

最后,要尊重儿童的选择与决定。要鼓励儿童表达和参与,如班级主题墙内容的更换、布置;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区角材料的投放等,要将儿童当作活动的主人,让其积极地参与其中,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5]。

2.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儿童想说、敢说、会说

儿童语言的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在的语言环境。

首先,教师在布置室内外环境时,要有利于儿童与环境的有效互动。

其次,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为儿童创造说话的机会,谈论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3.优化师幼及同伴关系,增进儿童安全感和信任感,启蒙儿童自信与自尊

转变教师角色,做儿童的朋友,才能达到师幼和谐。

首先,要主动关心和亲近儿童,要想儿童所想。教师要更多关注“儿童怎么想”“儿童喜欢什么”“儿童想干什么”,教师作为一个朋友、玩伴,缩短师幼间的心理距离,用童心看童心,走进童心,用童心想童心,理解童心。

其次,要积极参与儿童的活动。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儿童的双向活动,也是师幼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沟通。

第三,要善于发现儿童的兴趣。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感染儿童,营造开放自主的氛围,让儿童体验活动的乐趣。在多元开放的活动中,师幼平等互助,共享探究的欢乐、成长的欢乐。

4.要善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

一方面,教师要学会观察儿童。幼教应该是在儿童原有经验、能力和新的经验、能力之间搭建桥梁。作为教师,应通过日常生活、游戏活动、教学等途径,观察、了解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发展情况,使教育服务于儿童发展,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儿童学习发现问题,帮助儿童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鼓励儿童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和儿童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支持和鼓励儿童的探索行为,和儿童一起寻找答案。如蹲下来和儿童一起看蚂蚁搬家,喂小兔吃萝卜,抬头看彩虹、云朵等,帮助儿童学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5.重视儿童的艺术表现,不强加教师的审美标准于儿童

儿童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表达认识和情感的方式都有别于成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的想法和表现,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和儿童一起感受、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让儿童感受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美,并允许儿童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能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更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评判儿童。如理解和尊重儿童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和儿童一起用图画、手工作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尊重儿童的创作意图,倾听儿童对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对艺术的一切表现,不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儿童作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幼儿园和谐师幼关系,对于儿童在人际关系启蒙和认知方面至关重要,也对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有启示意义。师幼关系和谐,不仅有利于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必将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获得又好又快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7。

[3]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5]《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师幼关系儿童发展教育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关系的重建研究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师幼关系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