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语言的历史溯源及其在学院教育中的意义

2018-10-09顾翔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国油画手稿康德

顾翔

【摘 要】如果说细胞构成了人体的全部,那么,图式就是绘画当中的细胞,它几乎构成了绘画的全部,从观念到外化,图式在学院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康德 哲学范畴 图式 视觉的真实 手稿 中国油画 细胞

图式这个词有别于“图示”,最早出现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属于西方的纯哲学范畴模式。现在的很多画家和理论家开始较多地使用圖式语言,而口语上的图式的含义也并非以前图式的意义了,变成了一种表面化、直观化的词汇,类似于中国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和西画中的构图,即现在流行的图式。本文中的图式具体是指图形的外轮廓形和边界形的总括。

图式是艺术家人格的外化,是思想的精髓,也是一种概括的观察方法。在近现代和当代丰富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兰迪的绘画,可以看到夏俊娜的绘画。所有这些东西方艺术的创作当中,都充斥着对平面元素的向往和追求,充斥着丰富的个人感情成分,当然也同时展现出图式语言的强大生命力。那么,这些丰富画面的元素符号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这些元素是精致审美的一部分吗?这些元素犹如粉底一样平面,这样的审美方式是怎么为世人所接受的呢?是不是画得立体就是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不是画得逼真,要有透视的法则就是一幅好画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西方绘画当中图式语言的诞生和它发展的历程吧。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岩洞壁画中,一只受伤的野牛就向世人展现了图式的力量,画面生动有趣。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图式语言就展现出了较为丰富的状态。我们都知道古希腊时期通过雕塑来展现对身心的赞美,但是其出发点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对神的歌颂。所以,作品当中充斥着人性的元素,并充斥着人性的感官上的真实,展现出对人的感情向往。我们在古希腊瓶画以及古罗马壁画《采花少女》当中,可以看到艺术家日常生活中的绘画方式。古希腊瓶画也追求着自己的感官真实,但是受限于当时的解剖知识和透视知识,所表现出来的绘画语言形式概念的成分还是大于了视觉的真实,而且这个时期的绘画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和平面的图式语言非常相像,尤其在古希腊瓶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都给人一种平面的感觉,给人一种视觉符号的冲击。如果我们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塑和绘画是对视觉绝对的真实再现,那这必定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当时的知识水平严格限制了绘画的表现方式。在古希腊时期的绘画中,图式语言占主导地位,但又有着立体视觉真实的影子。所以,这个时候的绘画还是较为原始的。

中世纪是一个贯穿着基督教的时代,从君士坦丁大帝确立了基督教会的正统地位之后,中世纪的艺术形式就基本上定下来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手稿、壁画、羊皮纸绘画当中都充斥着基督教的力量,还有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人物、近小远大的混乱的透视关系、人物的正面和侧面单一的概念表现、缺乏透视的美、混乱的解剖学常识以及混乱的空间关系,这些居然共同构成了中世纪的传世绘画元素。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式进行比较,不少人认为中世纪绘画是个倒退。因为,评论者所站的角度是视觉的绝对真实,对客观的高度还原,但当我们细细品味中世纪艺术作品中的一些绘画,例如马修·帕里斯的《大编年史》当中的插画,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平面画的美。它的美不在于视觉上的模仿,不在于视觉上的高度还原,而在于一种图式的力量,一种诠释和概括的力量。它与高度的视觉真实所展现出来的美不一样,是一种符号与概括的美,类似于文字一样的记录,也使近千年人类的绘画得以延续和保存。

文艺复兴悄无声息地到来了,产生了伟大的“三杰”,其中,达·芬奇还拥有着一个科学家的身份,正是这种极具理性和缜密思维的科学理论的发明,给美术界带来了一个新的绘画方式,就是对视觉高度真实地还原。这也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艺术家所期望达到的,想不到在中世纪之后迎来了这么一个所谓的视觉真实的高峰,而这期间达·芬奇尤为突出。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达·芬奇的科学理论得以实践的话,那么,世界科学至少将提前五十年时间。他的传世作品《最后的晚餐》,人们认为其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这个是不无道理的。从表面看上去,餐桌上居然蕴含着对水纹的分析,这个时候图式语言的直接体现越来越弱化了,视觉的绝对真实成为了画坛的主导力量。但是,在达·芬奇的手稿当中,依然可以看得出来他对图式语言的追求。那么,是不是追求视觉真实、追求透视、追求解剖就要把图式放在一边呢?答案是否定的。“三杰”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几乎所有的杰出艺术家当中,很多艺术家都继续着自己的手稿,手稿当中充斥着丰富的图式语言,图式就以这么一种奇妙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文艺复兴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艺术家们一直遵循着解剖学、透视学和光学的理论来创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图式的成分其实是隐藏起来了,并不像中世纪时期那样显露在外边。图式隐藏在几何学当中,隐藏在解剖学的概括中,隐藏在透视学的辅助线里面,而这些共同构成了文艺复兴之后绘画的多种形式与多元面貌。笔者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图式语言的作用在文字复兴之后反而显得更加重要。十九世纪印象派迅速崛起,随后又涌现出大量其他画派,比如野兽派、立体派等。所有这些画派其实是对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油画又一次系统性地颠覆。图式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画派认可图式的观念,有的直接用图式语言进行创作,回到了中世纪的风格,我们就拿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的作品来说,他其实是借鉴了印象主义又重新对事物的标准和原型进行了重组和还原。野兽派对图式的理解在表象上就能看出来,直接体现图式语言的丰富性。在西方绘画当中,尤其是近代绘画中,对图式运用最为巧妙得当的莫过于塞尚和莫兰迪了,塞尚是直接运用图式的概念对画面进行重组,甚至在色彩上也运用相应的手法,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感。意大利画家莫兰迪就在塞尚的绘画基础之上执著、单纯地对画面进行了一场深入内心的真实探索活动,而这种探索活动是艺术家对一种独特视觉经验表达的延续,这种延续影响着世界和中国的画家。

西方绘画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中国也引入了油画,中国油画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图式一样展现出了自身的魅力。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术新潮时期,个性图式成为评论界所热捧的一个话题,图式这个词本身属于哲学概念,但和绘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体现的却是艺术家重要的语言特征和主观个性的视觉表达。从自身的画面经营角度来说的,如何在绘画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绘画语言,图式就成为重要的一个切入点,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图式语言以各种各样丰富的形式表现在画面当中,在中国的油画理念中,图式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视觉符号,不如说是一种理解方式,一种抽象概念,一种对画面的整体概括和经营把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夏俊娜这样的画家,也可以看到像马保中这样的画家,他们在图式语言的运用当中,都展现出了自己绘画语言丰富的个性特征。

图式语言在西方绘画当中,乃至短短的中国油画史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图式语言对我们的美术和教学应该是大有启发和作用的。下面就来谈一谈图式语言在艺术学院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图式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借鉴方式,是绘画的基础,我们在还未进行透视学、解剖学、光学、几何学等科学原理讲授的情况下,都会用线条进行一定的涂绘,我们把这种涂绘称为是绘画的原始冲动,这些共同构成的就是图式语言的基本外化表现。所以,我们在系统教学之前,进行点、线、面三元素的基本涂绘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图式语言的重要构成元素。

其次,图式语言有助于我们理解高度真实绘画的内在概念和外在表现形式。比如,前文提到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构图方式用图式来还原就是水的波纹。所以,作为图式语言,它几乎是绘画的全部,图式作为观念是理解全部绘画的钥匙,作为辅助手段,它是所有写实绘画的辅助型和真实型的基本元素。

第三,图式语言能帮助我们理解绘画的本质。因为有很多作品本身的概念就是以图式理念为准的,而不是以眼睛看到的真实性为准。所以,这就有助于我们理解绘画史上所有作品的本质。

第四,在我们创作的具体过程中,很多复杂的作品,尤其是油画从起稿到完成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最初阶段是由基本型构成的。我们很少从局部开始完成,而这个基本型的理念就来自于图式的理念,我们可以把最复杂的还原成最简单的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几何图形,而这些最简单的图式也构成了最终复杂的画面。所以,在学院教学中,重视图式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从几何石膏的教学设计来看,就知道图式教育的重要性了。

第五,将图式运用在学院最复杂的课程中。学院的必修课程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人体素描和人体油画了,脸部的特征尚能概括,但是身体上的形,尤其是躯干部分的肌肉和结构转折部分就显得尤为困难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图式语言的力量来概括,先做减法,等大形完成之后再来做加法,丰富画面的元素。所以,图式语言在人体教学的表现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班玛斯和荷加斯的绘画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们对自身图式语言的把握是十分到位的。

学院的课程门类是千变万化的,种类也是层出不穷的,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新专业,不管是哪个专业的哪个科目,无不充斥着最基本的形,就像人体的细胞一样。如果细胞构成了人体的全部,那么,图式就是繪画的细胞,它几乎构成了绘画的全部。从观念到外化,图式在学院教学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图式的生命力会越来越强大,可以给学院教学带来越来越多的活力。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将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是一个理念的胜利。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了几千年,图式就是其中最珍贵的遗产,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图式语言将在绘画中延续自己的故事。

参考文献:

[1](美)大卫·罗桑德:《素描精义》,徐彬、吴林、王军 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2]劭大箴:《图式与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

[3]过宏雷:《图式的睿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

[4]赵健:《素描》,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5](美)杰弗里·E·杨:《图式治疗》,崔丽霞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1。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中国油画手稿康德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丢失的手稿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艺术百家
手稿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情况刍议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