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弓丝结合片段弓技术缩短中重度切牙拥挤拔牙病例的矫治疗程

2018-10-09钱良玉孔繁芝佘鹏张光建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牙弓尖牙切牙

钱良玉, 孔繁芝, 佘鹏, 张光建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 江苏 镇江 212002)

连续弓丝技术是最常用和最被认可的正畸方式,具有易于掌握使用、患者感觉舒适以及医师可以把后续操作委托给助手进行从而缩短椅旁操作时间等优势。但是,连续弓丝技术矫治过程中易导致牙齿往复移动,并出现支抗丢失等问题[1]。切牙段中到重度拥挤的拔牙病例,使用连续弓丝技术,切牙先唇倾后内收,这种往复移动延长了矫治过程。片段弓矫治技术将牙弓分成前后3段,分别设计高效的矫治力系统,能够避免上述情况下的前牙往复移动[2]。然而片段弓技术临床操作较复杂,需小心加力控制牙齿移动,患者会出现一定的不适感,而且操作无法交由助手完成[3]。所以在很多临床情况下,适合将连续弓丝技术和片段弓技术的优点相结合,为此,我们比较了连续弓丝结合片段弓技术与单纯连续弓丝技术的矫治疗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及分组

将3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连续弓丝技术进行矫治(连续弓丝组),另一组将连续弓丝技术与片段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结合组)。两组性别比例和年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ORMCO高转矩直丝弓托槽和颊面管。根据矫治设计选择不同的支抗设计。连续弓丝组3例使用种植体支抗,2例使用横腭杆。结合组2例使用种植体支抗,4例使用横腭杆。

结合组的矫治亦分3个阶段。第1阶段,尖牙后移,切牙排齐整平,先不粘切牙托槽,用0.017英寸×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弯制T形曲使尖牙向远中及向目标牙弓内移动,松解切牙,待切牙松解后,粘切牙托槽,排齐切牙;第2阶段,切牙回收,待尖牙移动到目标牙弓不会造成切牙唇倾后,换成连续弓丝,内收前牙;第3阶段为精细调整期。

1.3 X线头影测量

测量两组治疗前、牙齿排齐后以及治疗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各项目,评价上下颌中切牙的位置改变。U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L1-MP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交角;U1-NA距: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距:下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上下中切牙角(U1-L1):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的夹角。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连续弓丝组排齐后和矫治前各测量项目数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矫治后和矫治前相比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结合组矫治前、排齐后和矫治后各项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测量项目连续弓丝组结合组矫治前排齐后矫治后F值P值矫治前排齐后矫治后F值P值U1-SN(°)104.5±9.6115.3±13.5105.8±11.5125.210.045105.1±7.5106.3±8.4105.3±7.8134.520.163L1-MP(°)96.8±5.2103.3±8.996.3±7.643.530.03297.5±11.598.1±13.697.2±9.648.310.078U1-NA(°)23.5±7.328.4±5.122.5±4.525.270.02822.5±8.523.4±7.923.1±5.727.350.089U1-NA(mm)5.3±3.48.4±4.55.7±3.011.420.0255.0±3.15.3±2.55.2±2.818.240.103L1-NB(°)31.4±7.836.5±10.531.5±7.257.210.01330.9±8.531.5±8.631.2±6.756.350.160L1-NB(mm)7.0±2.89.5±3.67.2±2.511.130.0287.1±3.87.4±4.87.2±4.112.310.189U1-L1(°)125.4±9.7115.3±12.6124.8±12.5112.030.015126.6±9.5123.7±12.3124.8±8.5130.450.203

与连续弓丝组比较,结合组总疗程明显缩短(P<0.05,表2)。采用连续弓丝技术矫治的病例,前牙先唇倾再内收,而结合片段弓技术能避免切牙的上述往复移动,显著缩短矫治疗程。

表2 两组各阶段治疗时间比较 月,

3 讨论

连续弓丝矫治术对所有患者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弓丝顺序,助手容易理解和可预计下一根弓丝的尺寸,或者下一个治疗阶段,有可能节省临床医师和助手的时间,可能提高大多数常规病例治疗的效率。但事实上,对切牙中到重度拥挤的病例,连续弓丝技术可能的并发症是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支抗丢失和组织破坏的风险[4-6]。

本组数据显示,将连续弓丝技术应用于中到重度拥挤的拔牙病例,会导致切牙往复移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① 导致牙弓长度的增加; ② 切牙唇倾造成部分支抗丢失和组织损伤; ③ 尖牙和切牙内收后,切牙的位置接近治疗初始位置,尖牙后移和切牙从唇倾的位置内收造成附加的支抗丢失; ④ 切牙唇倾和内收的综合结果显示为往复运动和磨牙的支抗丢失。如果牙槽骨支持组织较薄弱,切牙在初始排齐过程中过度唇倾,会伴随牙龈萎缩或牙槽嵴顶高度降低等组织破坏[7]。另外牙齿往复移动的另一个潜在不良后果是切牙过度唇向倾斜导致的根尖与舌侧骨皮质接触或是牙齿移动范围增加和治疗时间延长可能出现牙根吸收[8]。

结合片段弓技术把连续弓丝技术的简单和其他优点与片段弓技术的控制精确优势结合在一起[9]。与连续弓丝技术比较,在切牙中到重度拥挤的拔牙病例中结合片段弓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切牙往复移动,减少支抗丢失和组织破坏的风险。结合片段弓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通过将牙弓分为后牙段和前牙段来简化治疗。这样分段的目的是避免早期扩大牙弓和切牙的往复运动,尽可能消除或将不良后果减至最小。在矫治的开始阶段使用片段弓技术,后期使用连续弓丝技术,从生物机械学的角度,能更有效地达到最佳的矫治流程。

联合两种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在不同牙段灵活使用不同尺寸和材质的弓丝,这是对变量正畸学Burstone原理的发展。这种将不同弓丝和方法策略性结合使用的技术,使得不同形式的牙齿移动,如拉尖牙向远中、切牙排齐和切牙压低可同时进行,因而相比单纯采用连续弓丝技术,可明显缩短患者总体治疗时间。

综上,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前牙区中到重度拥挤的拔牙病例,结合片段弓技术,有效避免了前牙的往复移动,减少了支抗丢失和组织破坏的风险,而且显著缩短了矫治疗程。

猜你喜欢

牙弓尖牙切牙
阻断性拔除乳尖牙引导异位下颌恒尖牙向正常方向萌出1 例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微种植支抗对正畸拔牙患者上颌牙弓宽度影响的研究
整平Spee曲线影响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
猫的对峙
牙齿拔除治疗牙列拥挤前突对牙弓宽度的矫正效果探究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锥形束CT对上颌尖牙易位阻生的三维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