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微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

2018-09-29连甍珂

科技传播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受众需求微博微信

连甍珂

摘 要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新闻传播开始走进微传播的新闻报道模式。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对于传统新闻报道方式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舆论的制高点,必须向新媒体进行转型发展。其中,微博与微信是微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因为,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高度的依赖受众群体而产生的。对于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来说,也需要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受众群体。

关键词 受众需求;微博;微信;新闻报道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9-0016-02

微传播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主要有两个最为主要的发展平台,其中,一个是微博,另一个就是微信。在众多的新聞报道中与新闻的传播中,总是少不了微博活跃的身影。根据统计,近几年对体育新闻报道的观察,微博在对新闻进行传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博上的体育新闻已经成为常态,相比于其他的媒介来说,微博时代必须要做好受众的需求分析。

1 微传播时代的特征

进行新闻报道时,尤其是体育新闻的报道,新闻的单向垄断式的传播途径被打破。在微平台上,个人不仅仅能够快速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可以在微博上对新闻报道进行评论,还可以随时对信息进行发布转载,真正实现发布与阅读以及传播的一体化。从这点上看就对新闻报道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用户对于信息的接受是比较单向的,也是比较被动的。但是,微博与微信出现之后,这种状况就得到了转变,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对新闻报道进行及时的信息接收,同时也让新闻传播有了一个更好的受众环境,更是改变了受众在消息接收中的地位,促进了角色的转变。但是,从一个方面来说,由于信息的全面化发展,对于信息数量问题我们是不用担心了,但是对于信息的质量的要求也就提高了。因为在微信以及微博的平台上,大量的微媒体使用者的素质比较杂乱,不仅仅有草根阶级还有一些专家,对语言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新闻的报道转变中,无疑可以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

2 微传播时代的传播途径

微博的发展让互动成为沟通的常态,在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中,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反馈几乎是没有的,在渠道上也是狭窄的,因此,微博让新闻的报道更加具有价值,受众对于信息的转发也不只是复制与粘贴,更多的是把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加入进去,从而完成一系列的互动。除此之外,对于互动方式受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阅历对信息进行把关,对于什么新闻报道可以转发,什么新闻报道不必要进行转发都有自己的一个转发自由度。由此,通过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转发可以加大对新闻报道影响力的扩大化。因此,在微时代的互动传播中要创造条件与受众一起参加到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中。

微传播时代,可以借助@的功能,让受众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传播和对受众的群体进行精准的传播。但是,同时对于接收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微传播的时代,微信的传播功能更加强大。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微信的建立以社会化的关系建立,通过微信建立起来的社交群体,大都具有一定的发展联系,因此,在进行新闻的报道传播时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一个体育爱好者,他的微信朋友圈中一定会有共同爱好者,这就对新闻报道的针对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微博是单向的吸粉,即关注的双方不必要同时关注。但是,微信却不同,微信是通过互粉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联系。除此之外,在微信的公众号的运营上,只具有用户的主动选择与主动加入,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微信平台的推送信息都是推送给想了解信息的人,增加了用户的针对性与用户的可接受性。

第三,微信公众平台主要采用发送新闻的方式推送消息,在进行消息的推送时可以包括多条信息。每一条都是独立的新闻,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对哪条新闻进行观看。从这个方面来说,相比于微博来说,微信的内容质量更高一些,在用户的选择上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消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消息的海洋中,对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也变得更加的重要。因此,我们要对新闻报道模式进行转变,在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之际,充分利用两种新闻传播媒介,对新闻报道的模式进行积极地改变,促进我国新闻报道的模式的创新。

3 微传播时代应该转变新闻报道模式

对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微博与微信的出现是互联网出现之后的又一个对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但是这既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于微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模式应该积极的利用新媒体,根据受众的需要切实的提高用户对于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在提高质量与提高针对性上做文章。

除此之外,微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不仅要在模式上进行转变也应该在内容上进行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微传播时代,在内容上,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新的微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强化媒体的“把关”意识,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在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抢占话语权,在消息的制高点上,让新闻报道的阅读获得更多的受众群。

3.1 新闻报道模式向故事化方向转变

新闻报道模式要想让人更加容易接受更加容易记住就要采用合理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报道,并借助微传播时代的传播平台对其进行消息的扩散。其中,把新闻故事化就是一个十分新颖的新闻报道模式。在保持信息真实以及信息客观的情况下,我们将新闻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对其进行叙述。

生动而形象的故事会增加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导者受众的群体将消息读完,并且关注后续的新闻动态。

同时故事形式对新闻进行报道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由于其语言的晦涩难懂,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进行完整化的新闻阅读,大多数的人都读不完一个整个新闻。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群体,由于其逻辑思维及阅读思维要较年轻人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晦涩难懂的新闻可读性差,而同时老年人群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要阅读群体。因此,在进行微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中,为了让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可以利用微博与微信等微媒介对新闻报道进行传播。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的视频文件,以及对新闻事件进行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微博以鏈接形式给受众群体推送新闻报道的信息,促进人们增加对新闻报道的理解与见解。

3.2 新闻报道模式的个性化转变

新闻的报道模式应该具有个性化的风格,可以充分展现自身的优点以及优势。比如,对于电视新闻的新闻报道模式,它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可视化的优势。以视频播放的形式来展示其优势,让群众观看到客观的新闻画面,增强新闻报道的说服力。

而对于广播的新闻报道而言,就要发挥其收听方便的优势。因此,在进行广播的报道模式时,我们要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表达,发挥广播新闻报道的语言优势以及收听优势。以上新闻报道都有其特点,足以区分于其他的新闻报道模式。

因此,微传播时代的新闻报道应该对微博与微信的及时性以及针对性进行充分的把握与了解,促进新闻报道模式的个性化转变。具体来说,就是,在微博的及时性的特点上,对其进行个性化转变,让微博的即时性充分的发挥其优势。对于微信的针对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平台对用户的精准度上再做出细分,促进微信准确的群体划分更加细致。

4 结论

微传播时代,新闻报道的模式转变是一个大势所趋。对新闻报道模式本身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微传播时代,我们要让新闻报道的模式变得更加故事化和个性化,促进微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利红.微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报道新闻 ——以体育新闻报道为例[J].出版广角,2014(z2):106-108.

[2]黄楚新,王丹,蒋凯警.微传播时代的品牌推广模式——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推广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5(9):39-41.

[3]李娜.微传播时代“使用与满足”的应用范式——以“美拍”的受众心理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5,1(16):49-50.

[4]刘林沙,付诗瑶.大学生微媒体使用与互动行为研究——以上海大学生手机新闻客户端使用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6):14-22.

猜你喜欢

受众需求微博微信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微信
历史剧中现实中的指涉与受众需求探析
受众需求视角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方式论述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探索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微信
微信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