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在中式菜名英译中的应用

2018-09-28唐阿思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策略

唐阿思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鲜明,源远流长,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名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手段,浓缩了传统的料理和烹饪技艺,富有地方特色,在饮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餐菜名英译现象较为混乱,没有统一标准,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派的目的论为指导,从中文菜名的命名特点和中式菜名翻译的目的出发,对中文菜单名的翻译文本加以研究,探讨中式菜名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规范中式菜名英译。

关键词:中式菜名;目的论;命名特点;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268-02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中式菜肴品种繁多,烹饪技法丰富,命名讲究且充满了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通讯与交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合作日益频繁,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中式菜名浓缩了中国特有的料理和烹饪技艺,往往融入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和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饮食的对外翻译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菜名一方面承载着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另一方面具有搭建文化传播桥梁的作用。如果其名称英译处理不当,不仅不能将中华美食文化传播出去,也会影响食客的“食欲”。

事实上,目前以饮食文化的翻译为对象进行学术研究做得很不够,特别是以菜名的翻译为研究客体,结合翻译理论来研究的不多。究其原因,大家普遍认为“菜名翻译”这一主题的学术研究不够“严肃”。人们能够很容易找到许多有关中国菜的书籍,但却很少发现其相关的英文研究资料,即使菜名配有英文翻译,也是鱼目混杂,水平不一。

为此,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德国功能翻译派的目的论,从中文菜名的命名特点和中式菜名翻译的目的出发,探索这种乱象背后的原因,对中文菜单名的翻译文本加以研究,探讨中式菜名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规范中式菜名英译。

二、目的论的定义与原则

翻译目的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中重要的理论。“目的论”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为了避免概念混乱,诺德提出:“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已知知识、期望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根据目的论,电商网站产品介绍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目标是根据原商品编辑者的意图,向浏览者传达最有效最相关联的文化背景信息。目的论有以下三大原则:

(一)目的原则

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二)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要求产品介绍翻译内在连贯,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文化及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三)忠诚原则

诺德发现目的论有两大缺陷:一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好的译文有不同的看法;另外,如果目的原则所要求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与原文作者的意图刚好相反,那么我们就会遵循目的原则而违背忠实性原则。因此,诺德就提出了忠诚原则来解决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及翻译行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译者需要考虑所有参与者的意图和期望,译者应尊重原作者意图。

三、中文菜名命名的特点

中文菜肴的命名往往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饮食文化。一般说来,中国菜的命名主要表现为写实命名法和写意命名法两种。写实命名法主要抓住菜肴的某一或几个方面的实际特征譬如原料、风味、质地、烹调方法、地名等对其进行命名。它总是以最直观的形式将菜肴实际特点展现出来。

比如说,“东坡肉”、“北京烤鸭”、“砂锅鱼头”,这些名字直观得体现了菜的某一实际特征。写意命名法主要是通过比喻、借喻或套用成语典故等修辞手段给菜肴命名,力图营造一种浪漫氛围或赋予菜以如诗如画的境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例如,“过桥米线”、“年年有鱼”、“白玉翡翠”则分别是借用典故传说、祝福的话语、并以借代等修辞手法呈现菜肴的特色。

四、目的论指导下中文菜名翻译的策略

菜名翻译同其他翻译实践一样,是一项艺术性活动,处理不当则会闹出很多笑话,现今中文菜名翻译的乱象大多出于译者对菜肴命名方式的理解不到位,加之对翻译技巧的使用缺乏艺术性。比如:“麻婆豆腐”被翻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四喜丸子”被翻译成“四个高兴的肉团”。依据中文菜肴的命名方式,引入目的论的翻译原则,本文针对中文菜名的翻译提出以下翻译方法。

(一)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菜名翻译的第一要素是让外国友人对该菜的用料及烹饪方法一目了然,据此目的原则,译者尽可能在菜名的翻译实践中使用直译。

比如“京酱肉丝”可翻译成“Shredded Pork with SweetBean Paste”,“糖醋排骨”可翻译成“Spare Ribs with Sweetand Sour Sauce”,“炒蟹粉”可譯成“Saut6 ed Crab Meat andRoes”,“宫保鸡丁”可译成“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

(二)意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菜名都适合直译。有些时候,由于文化差异,直译的菜名会引起疑惑甚至误解。如果“狮子头”这道菜直译成“Lions Head”,外国人一定会大吃一惊:中国人拿狮子的头来做菜吗?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翻译的目的是把源语所表达的意思传递给译语读者。诺德(Nord)提出的忠诚原则可以用来来解决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及翻译行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忠诚”就是说要考虑所有参与者的意图和期望,译者应尊重原作者意图。有些中式菜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英文中却缺乏相应的语境,因此很难找到对应的目的语,这时候就需要使用意译法来进行翻译。比如“蚂蚁上树”这道菜就不能直译成“Ants Climbing Trees”,而应根据其材料和烹饪方法意译成“Saut6 ed 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Sauce”。

意译菜名的缺点是不能把中文菜肴的命名寓意传递出来,因而显得平淡无奇,缺乏文化内涵。

(三)音译

音译是一种以原语言发音为依据的翻译形式,一般根据原语言内容的发音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发音相近的内容进行替代翻译。许多中文菜名在英语中难以找到相应的文化语义符号,这就形成了语际交际中的词汇空缺。“由于语际交际中的词汇空缺而造成的译文承载信息量小于原文承载信息量的欠额翻译时,往往可以采用引进及借用的办法。”

为外国友人普遍接受的菜名有不少是音译过来的。比如,“Dim Sum(点心)”、“Chow Mein(炒面)”、“Wonton(馄钝)”等都是在广东话发音的基础上音译成英文的。但是,音译只适用于为人们所熟知的菜名,有些不太常见的菜就不适合用音译。

(四)音译/直译/意译加注释

有些时候用这三种翻译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把中文菜名翻译妥当。如果仅用音译法,只能讓外国友人知道某一道菜叫什么,而不能告诉他们这道菜的原材料是什么,口味怎样,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如果只用意译,也只能告诉人们一道菜的原材料及烹饪方法,并不能把中文菜名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出来。从翻译目的论的原则出发,不管是用音译,直译还是意译,都应该加上注释,把这道菜的历史渊源及所用材料、烹饪方法等解释清楚。

比如“烧卖”可以翻译成Shao Mai-steamed dumplingswith pork and sticky rice fillings,“佛跳墙”可以译成Fotiaoqiang--Steamed Abalone wi th Sharks Fins andFish Vesicles in Broth(Lured by its delicious aromaeven the Buddha jumped over the wall to eat thisdish)。

有人认为在菜谱中如此翻译略显冗长,但是唯有如此才能较全面地传递菜名的物质内容和历史文化内涵。

五、结语

从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出发,本文对中式菜名英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上述几条翻译策略,旨在正本清源,让中文菜名的翻译规范化、科学化,尽量做到消除歧义,避免误解。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翻译工作者可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和环境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

指导老师:乐国斌

猜你喜欢

目的论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