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现状与思考

2018-09-28苏萍

东方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策略

摘要:新生研讨课作为针对新生的课程,具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可并采用。本文对高校新生研讨课的功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新生研讨;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新生研讨课是高校里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是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小班化引导课程。新生研讨课起源于美国,并已经实践了120余年;波士顿大学首开新生研讨课,重在“加强新生和教师的接触,强化大一新生的学术经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相继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对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清华大学首先开设新生研讨课,随即国内其他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先后开设新生研讨课;包括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相继采取了这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并加以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新生研讨课的功能

新生研讨课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为了促成新生快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目标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衔接,引导学生尽快了解并主动适应大学;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概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转变;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一个环节,通过关注学生学业规划意识、人际关系意识、专业愿景等方面的构建,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二、新生研讨课教学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

新生研讨课较其它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而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场所都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内容没有固定的专题,没有固定的教材,课程多以专业认知、方法指导、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以及生涯教育为主,为人教育和为学教育相统一。学术型大学如南京大学2009年到2010年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分为学科导引式、实践探索式、前言专题式和跨学科式四种;技能型高职院校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生研讨课主要分为素质教育类和专业兴趣引导类两类。有的学校课程内容设置以学术引导为主,有的学校以适应性转变为主,有的学校则提倡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探索,打开新生的专业视野,提高新生的认知高度。但整体而言,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帮助新生尽快明确目标规划,引导新生树立目标意识,科学规划大学生涯。

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师资一般要求专业素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很多高校明确要求主管教学的院长和副院长开设新生研讨课,这是为了让新生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尽快找到专业归属感。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形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通常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上突出的特点就是将“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两种模式的长处吸收过来,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参与教学过程,做好参与、比较、引导、陪伴和反馈,通过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学、探索,质疑,自我反馈,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教学场所通常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教学可以在教室、实训室、会议室、图书馆甚至咖啡厅,通常以讲座——以全面认识认知专业为目的;探讨——以规划大学生活,明确成长期望为目的;分组讨论及展示—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为目的;校外教学通常实地参观校外紧密实训基地——以了解专业发展前沿技术和领域为目的。

教师可以采取“抛锚策略”、“ 协同学习微共体式策略”、“自我反馈策略”等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对媒体资源进行选择、有效利用与控制,在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提供适度的帮助,从而建立了一种“教依据于学、学受教于导”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不管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无论在何种教学场所教学,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做好自我管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克服新環境的不适应感,更好地对自己进行定位。

三、新生研讨课实施的困难及建议

1、对师资要求较高,投入精力较大,资金投入不够

大多数新生研讨课为了达到让新生感受学术氛围、感受高校教师魅力风范的目的,均要求是任课教师职称为教授或副教授。为了扣好学生大学的第一颗纽扣,教师需要精心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将新生研讨课的“研讨”环节做到尽善尽美,这势必要求任课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投入更大的精力;而高校大多对高职称教师的科研产出要求较高,使得部分教师会权衡投入产出;此外,若采取校外教学形式,参观专业紧密实训基地,涉及到教师要申请实践教学用车、要求学生外出实践签订安全协议、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一系列费用或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让任课教师产生了能简化则简化的心理,让学生失去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高校应鼓励教师带学生走出去,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来承担校外教学的常规工作和费用支出(如用车申请、购买保险),让教师安心、主动地带领学生上好大学阶段校外教学的第一课。

2、新生对课程需要适应的过程

受教学体制的影响,大一新生在高中阶段受到的教育方式大多数是被动式的“填鸭式”教学;在新生研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环节交予学生,老师承担了“导师”的角色,多数是引导观察,参与其中;实践证明,大多数同学能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讨论;但是还是部分同学不愿探索、不敢质疑、不敢标新立异、不愿对团队做出评价;因此新生对于课程也要有适应的过程;任课教师应做到“课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自主学习的动力,以及在大学学习中必备的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课中引导”——鼓励、纠正、评价,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质疑别人甚至老师;“课后归纳”——不仅老师需要归纳总结、学生也需归纳总结,做到自我反馈,自我反馈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定位、自我调控以及对新知识的迁移;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团队的激励下,慢慢适应课程,适应大学生活。

3、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常规课程评价通常以学生对课程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评价指标,新生研讨课应避免评价中的诊断解释直观单一、评价中的调节由评价主体直接控制的情况,而是将老师的课中评价、课后评价、团队的互相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综合对学生的态度、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学团结协作的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获得相应反馈;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做好学生对课程及老师做出客观的评价,让师生在平等中共同进步。

4、课程本身需要推进和完善

目前高校新生研讨课学科交叉性不强,内容更新不够;大多数任课教师经过一轮教学的积累,下一轮教学基本沿袭以前的专题。而新生研讨课目的之一培养学生專业素养,专业领域技术在更新,教学专题也应该更新;学校可组织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和研讨,让新生研讨课持续发展。

四、结论

新生研讨课作为针对新生的课程,具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可并采用;教学实施中通过小班教学、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引导等形式,学生有了专业归属感,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探索精神;但新生研讨课依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学校、教师要共同在实践中探索它的实效性、发展性,进一步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广和完善这种课程体系,使其既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

参考文献:

[1]杨慧,杨燕.关于计算机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思考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16(3):16-18

[2]吕雪梅.关于开设高校新生研讨课的现状与建议.文教资料,2014(9):179-180

[3]国景星.关于新生研讨课的几点认识及教学设计.高教论坛,2017(1):41-44

[4]刘俊霞,张文雪.黑龙江高教,2007(6):146-148

[5]陈祝明.新生研讨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6):4-7

作者简介:姓名:苏萍(1979年12月),性别:女,安徽合肥人,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单位邮编:315012,研究方向:计算机。

基金或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研究课题:“深度学习观下‘双主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7SCG25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项目: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创新研究(jg201715)。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