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三层次四阶段实习模式创新实践

2018-09-28李凯风吴从新王锋

东方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双一流

李凯风 吴从新 王锋

摘要:金融学本科专业实习模式创新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中国矿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在长期的融教学(T)、操作(O)、实践(P)、创新(C)、就业(E)、社会责任(R)一体化培养为特色的“TOPCER”培养体系进程中探索实施了三层次四阶段实习模式,将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基本技能”、“综合学习”和“实践初步从业能力”三个层次,对应金融从业基本技能训练与金融业务模拟、金融机构业务认知学习、金融企业集中参访与拓展训练(上海)和学生现场实习四个实习阶段,采用“扎进去”、“请进来”、“走出去”、“沉进去”循序渐进地组织实习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双一流;金融学本科专业实习;三层次四阶段创新

1.双一流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的重要内涵,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双一流建设成果的基本标准。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探索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与质量、教学评价与监控、教学条件与资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1]。

中国矿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历经十余年建设,不断探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模式、新方法,切实围绕“双一流”建设要求,以贯彻落实全面学分制为契机,持续改进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金融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要求,以及较强的获取知识、实践应用、创新创业和其他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作为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专业总结实施了以教学(Teaching)、操作(Operation)、实践(Practice)、创新(Creation)、就业(Employment)、社会责任(Responsibility)”一體化培养为特色的“TOPCER”培养体系。将专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设计与跟踪项目,金融实验室仿真模拟训练项目,基于“研究型课程、研究型教师、研究型学习”的“三研共生”的大学生科研计划(SRP)项目,“模拟操作+上海学习+现场历练”实习项目,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双零”项目,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等五个项目贯穿于TOPCER培养体系的始终,取得了丰硕成果,专业在国内本科专业排名、校内专业排名、学生就业质量和升学出国率等关键培养质量指标上均名列前茅。

其中专业实习作为连接教学、操作、实践、创新、就业和社会责任的关键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把理论教学转化为从业能力的桥梁。

2.金融学专业实习的困境

金融发展的状况和金融人才培养的状况具有高度相关性。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快速提升和良好发展对人才产生了强大吸引力,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金融机构与业务的某些特定的要求,金融学专业实习工作一直面临诸多困难。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包括:

(1)当地实习机构与业务传统且单一的问题。金融行业新机构、新业务类型的创新日新月异,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了金融监管和金融经营的巨大变化。学生就业素质要求的全面化也使得实习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如果沿用传统的方式,将学生固定在一个实习机构中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实习要求。

(2)传统的分散实习学生接触金融机构业务较单一,大多数是在商业银行网点大厅接待客户、做做客户经理助理的角色或者从事金融营销助理工作,锻炼机会较少,很难有机会接触到金融机构的多种业务形态。因此如何爱有限的实习期间内保证实习效果与质量就成为一个很大问题。

(3)金融学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结束的暑假进行,学生马上面临就业选择,如何将实习与学生职业生涯选择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生涯选择指导和机会也是应该筹划的问题。

(4)如何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所有专业学生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实习机会。分散实习每个学生联系实习单位不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实习机会的公平性会有很大的疑问,进而影响实习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选择的公平性。

3.三层次四阶段实习模式优化与创新实践设想

在金融学系加快金融人才培养的复合性、提升国际化进程的要求下,提供多元的实习方式和空间,已经成为培养拥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金融从业者的重要支撑。面对如上困境动员广大师生几经考查研讨,认真学习国际上经济金融领域一流学校建设、一流学科发展的先进经验,达成了以下共识:金融学专业实习重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操作”各模块贯穿“重基础、重操作、重应用”和“实践、实用、实干”的“三重三实”培养理念的指引下,将实习目标分解为“基本技能”、“综合学习”和“实践初步从业能力”三个不同层次,整合校内外资源,设计实施了“金融从业基本技能训练与金融业务模拟”、“金融机构业务认知学习”、“金融企业集中参访与拓展训练(上海)”和“学生现场实习”四个递进的实习阶段,实施中,首先,利用近年金融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成果结合“请进来”的方法,邀请金融机构现场人员来校进行金融机构和业务实操讲解;其次,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实习要求,大胆设想,带领学生“走出去”,到金融业务类型和发展的前沿——金融中心上海实地学习;第三,利用工商银行徐州分行等原有基地“沉进去”,通过在现场集中培训,分散到岗的办法让学生巩固、消化吸收前两阶段获得的成果。通过老师讲解“请进来”,带领学生“走出去”,进入基地“沉下来”,很好的应对了专业实习的各种变化与要求。达到开拓学生视野,对接金融从业职业生涯,通过提供稳定的实习平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的目的。

4.金融学专业三层次四阶段实习组织实施过程

经过2014年的初步尝试,2015-2017年的逐步完善,目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三层次四阶段实习模式创新探索取得了巨大成效,三层次四阶段的专业实习体系基本成型。

4.1创新组织模式,丰富实习教学内涵

首先,为了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金融专业近两年积极拓展外部资源,与徐州市、上海市等多家机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新增实习实践基地,涵盖了金融业监管机构、第三方金融培训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机构、投资公司、评估机构等多元化实习机构,建立校级、院级和专业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

其次,金融学专业整合校内资源。一方面将原有金融实验室阶段性升级,从软件、硬件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搭建学生实习实践环节上基础条件。目前金融实验室配置了三类软硬件系统:一类是根据培养方案设置的课堂教学课程匹配设置的独立设课的金融学专业实验类,主要由证券外汇期货投资模拟训练系统、商业银行会计模拟训练系统、国际结算模拟训练系统、保险模拟训练系统、公司信贷风险管理模拟训练系统、投资银行模拟训练系统、金融个人理财教学软件系统等组成;第二类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金融学研究训练平台系统,主要由金融学股指期货套利系统、金融学算法交易系统、金融学教学辅助软件、金融学量化研究平台、以及万德、国泰安、锐思、CCER等相关金融数据库组成;第三类是锻炼学生综合从业能力的训练系统,主要由3D商业银行大堂技能演练系统、商业银行管理沙盘教学系统、金融从业资格考试系统、商务礼仪模拟教学系统、电脑传票输入技能训练系统、反假币技能训练系统等组成。这些资源配置首先可以满足专业课程的实务模拟训练的需求。其次可以满足计量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的课程学习需要。第三可以满足金融学专业实习、、金融学创新创业、金融产品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从业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需求,在落实金融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完成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专业指派专门教师团队负责专业实习工作,精心组织安排,编写了完备的专业实习指导书,细化专业实习各个环节安排。制定专业实习指导书,召开动员会议,向学生详细阐述实习要求和实习内容,增强学生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心。

4.2加強学校基地协同,确保实习精准高效

(1)金融从业基本技能训练与金融业务模拟

技能培训“扎进去”。金融学专业实习首先让学生一头扎进金融实验室,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至少为期1周的相关金融从业基本技能训练与金融业务模拟,弥补课堂教学和固有实验教学的缺口,让学生将基本技能掌握更扎实,保证学生深入到机构实习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金融从业基本技能训练包括银行从业的必要技能环节。该环节主要由银行从业礼仪训练、大堂业务模拟、银行经营战略沙盘层层递进的三个部分构成。

首先,金融学系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建设成果,指导学生按照“仪表礼仪-会面礼仪-谋职礼仪-接待礼仪-通信礼仪-仪式礼仪-餐饮礼仪-商旅礼仪-涉外礼仪-会务礼仪”10个大部分依次学习。在每个大部分中,再按照“学习-练习-小知识-实训-案例”进行练习。内容充实丰富,学生收获良多。

其次,银行大堂经理是提高零售银行业核心竞争的关键之一,更是客户与柜员之间的纽带,其对于创建一流的行业服务至关重要。大堂经理模拟实训通过“案例+小游戏”的形式来实现大堂经理的能力成长。游戏利用实时三维游戏(Real-Time3DGame)表现大堂经理维护银行大厅秩序、处理客户问题的过程,使学员有机会在虚拟环境中针对多变的客户需求进行锻炼,提升所在岗位能力。

第三,银行经营战略沙盘要求同学们在设置的模拟宏观经济信息下以及银行所能经营的业务范围内,分组建设模拟银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四期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操作,通过模拟实战对抗,学生将其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模拟操作环节;进一步使得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于银行决策的影响和银行业绩的影响。

(2)金融机构业务认知学习

人员业务“请进来”。对于金融业务,许多学生充满了好奇,为了更好的无缝对接学生的职业生涯,金融学系为更好地提升同学们的金融分析与数据库运用能力,增强其对金融产品设计、金融企业组织结构与岗位的了解,邀请了工商银行、wind资讯、浦发银行、华泰证券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来校面向学生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学系的设计中,来校的各机构来校的指导教师不是一人而是各条线的骨干员工分别讲解所在机构的优势项目,仅2017年专业实习就邀请了四个机构近20余名员工和中干来校进行指导2天的时间。

首先,为帮助学生了解金融企业的组织结构,深化学生对于金融行业的岗位认知,邀请银行等金融机构前、中、后台所有部门及各个岗位的包括办公室主任、公司业务管理部产品经理、营业部理财经理和业务拓展部客户经理等11位领导与员工聚集一堂,与同学们现场进行银行业务交流与指导,各条线员工现身说法,为同学们讲解银行条线设置与岗位要求,同学们特别关注的营业部和风险管理部还在现场进行了场景模拟演示,并现场指导指导学生学习鉴别钞票真伪与点钞技巧的相关知识,传授了银行柜台工作的相关营销技巧与服务礼仪。

其次,专业邀请各个商业银行机构或者证券公司机构结合本机构的产品线,对学生开展金融产品认知与创新设计的指导,包括营业部经理,投资顾问总监、客户经理等来校讲解各类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与业务流程;邀请中国金融业领先的金融数据与分析工具服务商数据咨询服务机构的资深研究员为同学们展示资讯金融终端的分类使用。

(3)金融企业集中参访与拓展训练(上海)

机构参访与拓展训练“走出去”。全体学生赴上海、深入金融中心去为期1周学习参观。经过认真的准备,金融专业学生在上海的专业实习形式涵盖了学习、参访、专业拓展训练;讲授人员包括一流专家学者、一流基金机构经理及研究员、银行总行和分行中层管理人员,上海证券交易所、银联总部等金融机构领导、银行资深员工、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部总监、金融产品设计部门经理、外资保险公司高管等;参观了中国银行行史博物馆、信用卡博物馆、票据博物馆;走访了证券交易所、银联总部、外滩金融机构、陆家嘴金融区、各类型(国有、股份制)银行、基金(中资、外资)公司、新型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外汇交易(外汇交易员)、股票交易(私募基金经理)、团队能力训练(专业拓展基地)等;走访的机构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内最大的票据交易商普兰金融、首家“智慧银行”网点,银联总部、陆家嘴金融区、中信财经书店、专业的金融企业团队训练等有代表性的机构。

这一实习想法开阔视野,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直接对接课堂理论教学深化和就业技能提升。内容丰富多彩,从学界、银行、基金、新型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外汇交易、股票交易等方面多领域多层次感悟金融全方位业务,短时间内近距离接触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金融精英的状态及风采,破解了地域限制,加强了金融专业学生的信心,为未来学习提供典范。在结束后的分享中,很多学生表示,对他们的改变是质的飞跃。俞锦丽同学说:“一路走过,每一场讲座的提问,每一条朋友圈的感慨,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再是屋子里的金融人,睁眼看世界,实习之行让我们学会更深入的思考、更全面的窥探,让我们所学的金融的圈子变大,让我们认识不一样的人,了解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感知世界并不是你原来所单纯认为的那样,学会包容学会理解,这便是我们的成长。”赵蔚家同学说:“几日上海之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听大咖讲座、参观交流或是素质拓展本身,更多的是睁眼看世界,知晓何谓激烈而残酷之竞争,知晓何谓光明而曲折之未来,走出狭小的圈子,抛去狭隘的观念,可以心有猛虎,可以细嗅蔷薇,经常灿烂,经常成长。”

(4)学生金融机构现场实习

金融机构现场实习“沉进去”。我们是真正的金融人。在完成上海认知实习任务后,金融专业学生开始在各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为期至少1个月的实地实习。

以30名学生在某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银行徐州分行及下属支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为例。在实习期间,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他们在业务操作中认真学习和了解信贷的基本流程,并尝试积极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将书本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并举一反三”的实习表现获得了分行及各支行领导的一致好评。另外其他同学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实习实践基地,学习不同领域的金融知识,体验不一样的金融生活。

实习结束后,专业组织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提交实习资料,并进行实习答辩。将课内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学校与基地企业培养相结合,实践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很好的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诸多需求

5.实习成效显著,实现互惠共赢发展

实习实践环节的学习不仅体现在内部课堂上,更体现在外部课堂。金融学系在“实践育人”理念指导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站在整体优化的高度,对专业实习进行了顶层设计,将专业实习培养目标进行分解,明确每个实习阶段的相应目标,即:按照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能力由弱到强的思路,四个阶段将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基本技能”、“综合学习”和“实践初步从业能力”三个层次,针对三个不同的能力培养层次内容安排相应的实习阶段,“请进来”、“走出去”、“沉进去”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同时,在实现方式上,按照学校、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企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金融职业素质的思路,将课内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学校与基地企业培养相结合,实践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使实习呈现出机构类型多样化、实习形式丰富化、学生参与深入化等特点,很好的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诸多需求。

几年实践证明,三层次四阶段实习模式成效显著,学生在校期间接受锻炼机会对,素质能力提升较快,近两年来获得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人次,在“财金通”杯财金职场新秀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创意大赛等各类学专业竞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金奖等奖项。毕业后学生就业率超过98%,金融机构就业率超过60%,学生升学出国率超过30%,各类指标均名列全校前茅。进入金融机构的学生发展迅速,适应岗位能力强,真正实现了互惠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育,2016(06):4-8

[2]卢斌.高校金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7(19):130-132

[3]陈标金.互联网环境下金融实践教学探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6(05):68-71

[4]史蓉晖,孙冬.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177-178

[5]朱萃.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2016(03):127-129

[6]宁滨.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推动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02):25-27

[7]郑水泉.“双一流”建设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J],北京(德育),2017(08): 5-9

[8]邓淇中; 贺胜兵.“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48-51

[9]李晓红.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J],中国大学教育,2016(05):4-8

[10]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05):72-76

作者简介:

李凯风,男,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博士,副教授。

吴从新,男,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讲师。

王锋,男,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博士,副教授。

項目:

2017TDPY07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2018ZD04全面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双一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教育政策执行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实施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大学长啥样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